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類會滅絕嗎?

[複製鏈接]

33

主題

595

帖子

16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三葉蟲 發表於 2005-6-21 09: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人類會滅絕嗎?[/SIZE][/CENTER]
    畫家布列基涅茲有一幅漫畫作品,畫中有一隻恐龍,它一手托著人類的頭骨,一手拿著鎚子,嚴如一個考古學家。恐龍考古學家細細端詳著頭骨,慨嘆地說:「文明人這種動物只不過稱霸了幾千年,就在一場自導自演的『核子冬天』之後大滅絕了。從這顆完整的頭骨化石來看,它們應該是一種看似聰明、實則愚蠢的動物...。」恐龍「考古學家」的話,未免過於誇張,但卻是令人汗顏的諷刺。
    恐龍是地球上相當成功的物種,人類自然是更加成功的物種。恐龍體型比人類大得多,但大腦卻比人類小。在人類眼中,它們是既笨拙,又遲鈍的一群,簡直一無是處。不過,憑它們能在地球上生活了整整1億5千萬年這點,便足以傲視其它動物,試問人類能做得到嗎?
    要回答人類能不能生存1億5千萬年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殊不容易。人類歷史才300萬年,離1億5千萬年還遠得很。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審慎地考慮一下:人類將會面臨哪些滅絕的威脅。   
    威脅人類生存的潛在危機大體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人類自身的行為造成的,另一種是自然環境造成的,兩種可能性都同時存在。   
   首先是,人類會不會因發動核戰爭而自毀前程呢?目前世界上的核武總和,是足以令人類自毀的。但以人類目前的智能,恐怕不會發動一次全球核戰爭吧。   
    第二種可能危機是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給自己帶來的滅頂之災。人類和其它生物一樣,也必須從自然界攝取物質、能量來滿足自己的生存。但人類在實現這一目的時,總要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改造,使自然環境打上烙印,而不是直接地利用原始的自然條件。這使人類與其它生物截然不同。   
    人類現在生活在兩種環境中: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人類不可以脫離自然環境而生存,但由物質文明構成的人造環境卻變成人類獲得所需物質和能量的更加直接的來源。這樣,在人類的意識中,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逐漸淡化,而對發展物質文明和人造環境的積極性卻不斷增高。   
    以人類為主體的生態系統稱為人類生態系統(或技術圈),離開自然生態系統(或稱生物圈),人類生態系統就一刻鐘也不能存在下去。可惜人類在這個問題上並未表現出應有的明智。17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以及建設物質文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正是這些成就,令人類的認識進入了誤區,以為科學技術可以凌駕於自然之上,人類可以征服自然、主宰自然,以為自然界應該成為聽從人類使喚的奴僕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料倉庫。   
    結果是,物質文明的大廳確實更加富麗堂皇,人類可以享用的物質財富確實更加豐富了。在此基礎上,人類自身迅速增殖,人口不斷膨脹。與此同時,自然界卻日益萎縮,資源日益枯竭。技術圈與生物圈的對立隨即產生種種禍害,而且這些禍害相互關聯,使人類陷入自己構築的大陷井之中。   
    現代工業的發展,使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和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物被大量消耗,這些資源的消耗又反過來促使工業進一步發展,從而導致更多資源被消耗,這種循環導致不可更新資源逐步逼近枯竭。 工業發展促進了農業發展,大規模和集約化農業依賴工業提供的化肥、農藥和燃油,工業與農業相互促進,使不可更新資源的短缺更趨嚴重。為發展經濟而進行的大規模開發活動,是土地和淡水資源日益緊張、生物多樣性急劇消失的重要原因。但自然資源的萎縮和供不應求,又常常促使人類進行更大規模的開發,從而進一步加劇自然資源的萎縮。經濟高速發展為人口的過度增長提供了條件,人口過度增長又反過來要求經濟高速發展,其最終後果是自然資源所承受的需求壓力更大。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經濟、人口增長,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植物資源的萎縮令自然界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大大削弱,這對環境污染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上述每一過程都反映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這些過程互相關聯、互為因果,如果得不到控制,勢必造成生態危機,當人類被自然界大報復的一天來臨之日,就是人類滅絕之時!      
   既然人類已明白到,威脅人類生存的一種最主要力量就是人類自己,那麼,當然不會自取滅亡。人類一旦從迷誤中覺醒的時候,便能調整好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除了人類自毀之外,另一種令人類滅絕的可能,就是自然大災變,其中最具威脅性的是地外物體撞擊地球誘發的劇烈災變。   
     太陽系中的小天體(小行星、慧星等)撞擊行星與衛星,是一種自然現象。月球、火衛、木衛、水星、金星與火星的表面密布撞擊坑,有些直徑達到數百公里甚至1000、2000公里。地球曾遭受過頻繁的小天體撞擊,誘發全球性氣候、生態、環境、地質災變與生物滅絕事件。直到目前,地球上仍然留下150多個證據確鑿的撞擊坑,這些坑的年齡範圍由幾千年至20億年不等,如南非的伏利德佛坑,直徑為140公里,撞擊年齡為19.7億年;世界最大的銅鎳礦床――加拿大肖德貝里坑,直徑為140公里,撞擊年齡為18.5億年。   
   最為人熟知的撞擊事件是1994年的慧木相撞和1908年發生的通古斯事件。而6千5百萬年前發生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誘發的氣候、生態、環境災變令很多生物滅絕,其中也包括恐龍。那次爆炸釋放出相當於1000萬億噸黃色炸藥爆炸產生的能量,是通古斯爆炸的1億倍,約為投入廣島原子彈威力的500億倍,造成的撞擊坑直徑達180公里。   
   爆炸產生的強大衝擊波點燃了地面上一切可燃燒的物體,火勢迅速蔓延全球,產生的煙塵、黑碳和二氧化碳彌散在大氣層中,這些粒子所帶微量元素布滿全球,使海洋中金屬元素濃度劇增,部分海洋生物選擇性中毒死亡。強大的衝擊波使海洋大面積蒸發,海水劇烈震蕩,威力無比的海嘯使海水咆哮、海岩破壞,大批海洋生物因而喪生。強大的衝擊波使大氣層溫度突然升高,氮氣形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使動物暴露於氮氧化合物氣體中窒息而亡。岩石在衝擊波作用下分解,釋放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破壞了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另一方面這些氣體與水蒸氣合成大量硫酸和硝酸,強烈的酸沉降使海水酸度大增,溶解海洋透光層中的碳酸鈣,導致殼體成分為碳酸鈣的海洋浮游生物滅絕。爆炸過後,彌散在平流層中濃密的塵埃、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黑碳和水蒸氣等屏蔽了太陽輻射,使地面溫度急降8到20攝氏度,海水降溫2~3度,然後漫長、寒冷、黑暗的冬天降臨。地面冰蓋增大,海水退縮、鹽度升高,導致海洋生物滅絕。地面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逐步枯死,以植物為食物的動物由於食物鏈的瓦解而斷糧。平流層中的塵埃、氣溶膠等顆粒將會緩慢沈降,陽光輻射逐漸得到恢復,但地表並不會因此而顯著增溫,相反,在「寒冷的冬天」里形成的雪和冰蓋,因高度反射率對寒冷氣候產生巨大的正反饋作用,使降溫進一步加劇。根據第三紀與白堊紀分界線的氧同位素突變的地層厚度計算,寒冷的冬天可持續幾十萬年。生態環境的惡化,氣候的突變使大批生物難以躲過大難,導致白堊紀末期60%~80%的生物種屬從此在地球上消失。   
    除6500百萬年前那場浩劫之外,距今3400萬年、2400萬年、1500萬年、110萬年前都發生過直徑1至5公里的地外物撞擊地球事件,地外物撞擊的幾率雖然很小,但較大撞擊所釋放的能量往往相當於世界核武庫爆炸能量的幾萬倍,這無疑對人類生存構成極大威脅。   
    人類早已關注和開展地外物體撞擊地球的預報和應取的緊急措施的研究,以保護地球文明的持續發展,當今的科學進步,已有可抵禦、控制和化解這種來自宇宙空間的突發襲擊。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慧星與木星撞擊時間的準確預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目前,世界各國互相合作已建立全球性觀測、監視和預報的自動網路系統,側重於近地空間小天體的觀側與預報,使人類有可能預先做好防範措施,攔截摧毀來襲的小天體或使其偏離撞擊軌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將完全可以承擔起保護地球的重任。   
    現在,如果要回答最初提出的問題,可以有信心地說,人類也會像恐龍那樣長壽,生存1億5千萬年。根據化石記錄,一般無脊椎動物能生活500萬年到1000萬年,脊椎動物的生活時限一般要短些。假如人類可以生存到目睹50億年後我們星球的毀滅,那末人類生存的歷史?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5-6-21 11:59 | 只看該作者
一切皆無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4

主題

3303

帖子

967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7
3
brown132249 發表於 2005-6-21 14:55 | 只看該作者
呵呵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newathens 發表於 2005-6-23 00:29 | 只看該作者
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69

帖子

7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2

積分
74
5
September 發表於 2005-6-23 13:28 | 只看該作者
沒有什麼東西是長存的...

有生必有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2036

帖子

82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21
6
cywb 發表於 2005-6-23 21:14 | 只看該作者
自然的規律無法抗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5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3
7
winddriver 發表於 2005-6-26 22:43 | 只看該作者
自然的規律並非無法抗拒,只是人類的還沒有發展到那個水平而已。
在人類以前,地球上沒有任何生物可以飛躍大氣層。
當人類科技不斷發展時,許多自然規律會被打破,這也意味著人類到達了一個新的水平。只是在新的水平上,又有新的規律等著我們去打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主題

1046

帖子

40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9
8
霜之哀傷 發表於 2005-6-27 23:13 | 只看該作者
i don't think human wil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9: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