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無人超市會顛覆我們的生活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7-14 0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17-7-14 03:47 編輯

  本期作者:(陳亞萍)

  導語:近日,杭州街頭馬雲的第一家無人超市「淘咖啡」開業了!無人超市會顛覆我們的生活嗎?你認為它能走多遠?在蘇州開一家如何?

  

  近日,杭州街頭馬雲的第一家無人超市「淘咖啡」開業了!該超市24小時營業,沒有收銀員,選購好商品拿起直接走人。

  無人超市初體驗:掃碼進場 ,全程無需再掏手機

  無人便利店究竟是怎樣的?「淘咖啡」是一個佔地達200平方米的線下實體店,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身,可容納用戶達50人以上;而實際容納規模可隨場地面積而增加。

  首次進店,用戶需要打開「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等),通過閘機、放好手機(不再掏出),於是開始了購物旅程。

  

  在「淘咖啡」中,用戶可以隨意拿起任何一樣商品,這和日常購物並沒有什麼區別,直到用戶離店。離店前,用戶必須經過一道「結算門」,「結算門」完成扣款,一旁的提示器會告訴用戶,「支付寶共計扣款XX元」。就這樣,一趟「無人結算」的購物之旅就此結束。

  「淘咖啡」還兼具餐飲功能。據透露,這次落地的「淘咖啡」設置了咖啡、甜品服務。在點餐區,只要用戶對服務員說「我要一杯冰摩卡、一份淘公仔馬卡龍」,這些下單需求就會迅速被語音識別系統捕捉,並進行下單。「這是您要的東西,確認支付嗎?」當用戶被這麼問時,他只要回答「確認」,相應款項就會自動從支付寶賬戶中扣除。

  無人超市前傳:概念並不算「新」,蘇州也有早期嘗試

  無人超市的概念並不算「新」,2016年12月5日,亞馬遜就已經宣布推出革命性線下實體商店,Amazon Go。

  當然國內的腳步也很快:

  7月1日,上海第一家無人超市落地;

  7月2日,深圳無人超市實現自動收銀;

  7月7日,馬雲的無人超市正式落戶杭州


  

  還有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其實早在5年前,蘇州就已經開始了無人商店的嘗試。當然,當初的無人商店,和現在阿里的無人超市不是一個概念,但至少在經營理念上,兩者是一脈相承的。

  從2012年開始,相城區蠡口一家無人售貨畫廊就開始經營。對於是否擔心有人不付錢直接拿走畫,畫廊老闆說他相信自己的顧客。幾年下來,這家無人售貨經營模式招攬了很高的人氣,畫廊的生意一直很好。

  三年前,蘇州還有人在一個意想不到的經營領域——菜攤開始嘗試無人售貨。紅莊農貿市場的一位攤主,在市場管理部門的支持下,給蔬菜明碼標價,直接擺放在攤位上,攤位旁邊擺了一個付款箱。這也可以算是無人售貨的一種早期嘗試。

  相比之下,蘇州另一家差不多同時開始經營的無人售貨眼鏡店,就沒那麼幸運了。眼鏡店的老闆是澳大利亞華僑,店裡售賣的是他自己發明的一款便攜眼鏡。老闆開店的初衷是推廣誠信消費,但是因為產品比較新鮮,包含了個人創意,卻不被顧客熟悉,所以在無人售貨的情況下銷量並不好。這家店開了沒多久就關門了。

  無人超市的到來,將讓大數據行業繼續爆發

  在「淘咖啡」落地之前,馬雲就與宗慶后聯手宣布:未來幾年將開展10萬家無人超市。

  京東CEO劉強東也正式宣布:要在全國開設50萬家京東便利店、以及大量京東無人超市。

  由於沒有人工成本,無人超市的成本支出大約只有傳統超市的四分之一,店主只需每天自己補貨即可。

  

  更可怕的是,在無人超市自動統計的大數據之下,店主將能對自己的店鋪、客人產生前所未有地了解。客人逛超市最喜歡走哪條路線,哪個貨架客流最密集,哪個貨架客人停留的時間最長……

  據悉平均一個人可以一天管理十家這種無人超市,一家店的人工成本只有500元左右,這對於傳統高成本的便利店、超市來說,將形成非常非常大的衝擊,而小店主、收銀員、導購員、服務員也將面臨失業風險。

  調查:無人超市會顛覆我們的生活嗎?你認為它能走多遠?

  無人超市的到來,意味著一場「消滅導購員、收銀員」的革命襲來。

  無人值守,意味著用戶體驗感降低了,完全靠商品與場景來打動消費者,而中國消費者其實並沒有充分培養出「無人消費」的習慣。

  此外,無人便利店也在考驗消費者的習慣和素質。有人翻開過去無人商店倒閉歷史,怕部分國人素質不夠,現場吃喝不付錢,無人超市同樣會摔倒在同一個地方。

  但是,也有人相信科技能堵住霸王餐漏洞,但無人超市過度依賴網路環境、移動支付等硬體,不可能較快在全國鋪開。

  無人超市會顛覆我們的生活嗎?你認為它能走多遠?歡迎參與調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7-18 06:50 | 只看該作者
  無人店進化 小心趕不上變化■新京報/江波報導 2017年07月17日 06:00

  

  商品上的標籤是無人超市的精髓。(取材自新民網)

  

  阿里的無人零售店「淘咖啡」採用人臉識別。(取材自鳳凰網)

  中國各地無人便利店興起,不過,在各路資本看好的無人店上,成熟度仍是個問題,例如「刷臉」技術不穩定、超出20人難監視、二維碼應用體驗不佳…等,無人便利店總體仍處於試驗階段。

  上海首家無人店「繽果盒子」前陣子因高溫天氣暫停營業,顯示這一新產品仍有不足。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資本紛紛看好無人零售,但無人零售仍處在一個市場選擇過程中。

  對於目前市面上無人便利店的形態,有媒體曾按機器視覺等前沿技術、RFID標籤技術與二維碼、條形碼識別三個層面對其畫分,但現實中店面存在多層面技術交叉使用的情況。

  ●防熱不力 甜甜圈竟然「中暑」

  目前,業內普遍認為基於「視覺刷臉」技術的「即拿即走」體驗才是理想的無人零售。不過,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演演算法等一系列前沿技術的穩定性尚無法保證,且成本過於昂貴,商用難度較大。

  原定3月底向中國民眾開放的亞馬遜的無人便利店「Amazon Go」一直推遲開業,淘寶的無人商店「淘咖啡」也尚無商用時間表。據媒體此前報導,Amazon Go的感應技術目前尚不理想,其能夠完美運營的條件是:店內少於20人或當消費者移動緩慢時。一旦店內消費者多於20人,商品從貨架上被移出具體位置,技術便難以監視。

  基於RFID的半開放式店面和類似自動販賣機的封閉式店面,技術門檻相對較低、更易落地。不過,除了普遍關注的商品丟失問題,有店面甚至還未解決防熱技術等基礎性問題。

  上海的繽果盒子近日出現「中暑」情況,店內的甜甜圈、巧克力等因高溫融化,暫停營業。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基礎的問題,前期設計時應該考慮到,出現這類情況也可能有線路的因素,有可能還在調試。」

  此外,一些店面所使用的RFID標籤,面臨成本高的問題。有業內人士受訪時表示,一次性購入10萬個RFID標籤的話每個成本約0.65元,這對於客單價平均10元的便利店而言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此外,與二維碼類似,標籤若貼在外面有被撕毀的風險,最理想的情形是貼在商品裡面,這就需要對供應鏈的全盤改造,現實難度較大。

  最易用的二維碼交易,則被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對貨物的識別與防盜上更具優勢,技術上也較為成熟,成本也相對低廉,但購物流程繁瑣,體驗上與傳統零售差別不大。

  ●防盜無力 低成本難抵損失

  低部署成本、低試錯成本及低運營成本是無人便利店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繽果盒子曾對媒體表示,無人店成本相比普通便利店要少80%以上。按其說法,一個15平方米的盒子,可售賣的產品數量和40平方米傳統便利店相當,但前者的造價(10萬)約為後者的四分之一。

  無人零售的數字看上去很美,但現實的情況往往不能簡單以節省部分人工費或房租來核算。安全性帶來的成本,是市場對半開放/全開放式無人便利店的首要擔憂。現階段運行中的無人便利店主要採用RFID標籤技術和二維碼識別。

  一名無人便利店的體驗者說,出門時只要撕掉商品上的RFID標籤就可以逃避結算;在北京一家試運行的智能便利店內,甚至無需遮擋或撕毀標籤便可直接出門。目前的視頻監控、聯網報警等技術也不能及時發現並制止這些行為。

  業內分析認為,中國便利店人工成本所佔的比例不算高,節省下來的成本或許補償不了店面所產生的貨品丟失損失,更別提昂貴的機器及技術成本了。以7-Eleven為例,人工只佔其營收的1.8%,即便是加上店鋪的租金也不到營收的5%。

  據商務部官網此前消息,2015年,北京全時便利店和杭州華潤萬家Vango便利店曾各選擇一家門店試運營無人便利店,當天總共賣出了1.67萬元的商品,收到顧客的自助付款大約是1.37萬元,相差3000元。

  EATBOX在防盜系統採用了多重技術,包括出門時二次人臉掃碼、重量感應設備等等。不過,EATBOX項目負責人安利英說,無人便利店的防盜效果並不及時,防盜關鍵還是需要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想像給力 要慎防虛火過旺

  位於北京蘇州橋優+社區的「小麥智能便利店」,目前店面已實現人臉識別、掃碼支付等部分無人值守技術,顧客第一次在微信客戶端拍照、上傳、註冊後,下次光顧便可刷臉進入。

  店內除了售賣零食、飲料和日化用品之外,還有包子、現磨豆漿等熱食,顧客還可掃描門口的二維碼進入商家建立的討論組,向商家表達新增品類需求。一些消費者在掃碼支付中遇到困難,現場的人員會進行幫助。

  有從業人士談到,現有技術仍有待成熟,但無人便利店終歸是零售行業,「黑科技」再怎麼賺眼球,對於消費者而言,優質、豐富的商品才是核心。

  無人零售業態最為重要的價值不在於「無人」,而是依靠技術對店內發生的行為數據進行追蹤紀錄,讓店面的產品結構變得更「善解人意」。

  EATBOX項目負責人安利英提到,選擇無人便利店形態的初衷主要是加強超商對線下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提高效率,對消費者實現個性化的訂製服務。

  小麥市場人士強調,出於技術成本、安全性和顧客體驗的需要,未來並不想做一家完全無人化的便利店,每個店面仍會安排一位服務人員值守,但相較於傳統業態,人員已有所減少。

  目前,無人便利店總體而言尚處於試驗階段,有很多想像的空間,但要謹防出現「虛火」,便利店終歸是零售生意,供應鏈的設計和管理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在現階段技術發展尚不完善的情形下,「人工服務+自助服務」或是比較務實的做法之一。(中國新聞組整理)

  

  無人超市中,配有門禁系統。付款可以讓商品標籤消磁,機器辨識後方可解鎖大門。反之,假如身上攜帶了沒有付款的貨物,機器讀出後會響起警報,督促放回或付款。(取材自動點科技)

  

  上海首家無人智慧便利店,採全封閉玻璃建設,但今年6月因室內溫度高達40度,導致許多甜甜圈、巧克力以及乳製品等產品融化,被迫停業。(取材自新民網)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1: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