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詩人陸遊的滿腔愛國情

[複製鏈接]

126

主題

127

帖子

73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詩人陸遊的滿腔愛國情

  他,曾被周恩來總理給予這樣的評價:「宋詩陸遊第一,不是蘇東坡第一。陸遊的愛國性很突出,陸遊不是為個人而憂傷,他憂的是國家、民族,他是個有骨氣的愛國詩人。」
  我第一次熟識詩人陸遊也是讀了他的《示兒》,娓娓道來間,不失愛國情懷的蕩氣迴腸。可見,他的愛國情是伴隨著他一生的,是濃濃的化不開的深入他的骨髓。他的一生,更是為了收復中原,盼望統一而勞碌奔波的一生。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他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
  他生逢北宋滅亡之際,成長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矛盾、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
  初入仕途,陸遊就遭到秦檜的嫉恨,仕途不暢,秦檜病逝后,多次因向皇帝進言獻策而遭到降職。乾道七年(1171年)召陸遊為幹辦公事,陸遊甚為欣喜,只身前往南鄭,在南鄭幕府任職,王炎委託陸遊草擬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陸遊作《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
  同年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於一旦,陸遊感到無比的憂傷。大散關一帶的軍旅生活是陸遊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的軍事實踐,這段生活雖只有八個月,卻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而後,他也曾極力上書,建議出師北伐,收復失地,均未被採納。
  1203年5月,陸遊回到山陰,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辛棄疾拜訪陸遊,二人促膝長談,公論國事。辛棄疾見陸遊住宅簡陋,多次提出幫他構築田舍,都被陸遊拒絕。而後,辛棄疾奉詔入朝,陸遊作詩送別,勉勵他為國效命,早日實現復國大計。誰知天不遂人願,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遊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萬分。
  嘉定二年秋,陸遊憂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1210年1月26日,陸遊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臨終之際,陸遊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的一生悲喜總是伴隨著能否為祖國統一效力,他的愛國熱情融入了他的血液,彙集在他的詩歌中被世人所傳唱,為後人所敬仰。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自海河網。歡迎關注並按規則轉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0: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