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此女子出身青樓,終成一代畫魂,後半生卻只能漂泊海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夜讀史書

  從民國時期開始,不少女性就在各行各業中逐漸嶄露頭角。在繪畫方面,一些女性通過出國深造,掌握了西式油畫,成為女畫家。她們中最為出名的要數被譽為「民國六大新女性畫家」的潘玉良、方君璧、關紫蘭、蔡威廉、丘堤、孫多慈。這其中又以潘玉良的身世最為傳奇。

  

  潘玉良本名張玉良,1895年出生於江蘇揚州一個貧窮的家庭中。張玉良一歲的時候,父親病逝了。八歲那年,母親也離開了人世。從此她成為了孤兒,只能跟隨舅舅生活。

  在舅舅家生活了六年後,張玉良已經長成為一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舅舅看到外甥女已經成為了一個標緻的小美人,竟不顧血肉親情,連哄帶騙地將她賣給了蕪湖縣城的怡春院,從此,張玉良成了青樓中的妓女。

  在張玉良十七歲那年,她因姿容清秀,氣質脫俗,成了蕪湖當地令人矚目的名花。也就在這一年,張玉良遇上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潘贊化。

  當時新上任的海關監督潘贊化來到蕪湖,當地政府及工商各界同仁舉行盛宴,為新任監督接風洗塵。在宴會中,張玉良在一旁弦歌助興,一曲《卜運算元》古調在廳內婉轉回蕩,這不禁引起了潘贊化的注意。經過一番對話后,兩人都給對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之後幾天,在周圍人的撮合下,張玉良與潘贊化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彼此都感覺惺惺相惜。不久之後,潘贊化便將張玉良從青樓中贖出,娶為二房夫人(此前潘贊化已結過婚)。張玉良從此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潘玉良。

  

  兩人共同生活的日子中,潘贊化意外地發現潘玉良竟然擁有過人的繪畫天賦。在潘贊化的支持下,1918年,23歲的潘玉良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深造。

  1921年,在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的推薦和潘贊化的支持下,潘玉良來到法國,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她的同學中還有後來鼎鼎大名的徐悲鴻。

  九年後,潘玉良結束了異國他鄉飄泊的生活,回到國內。並在上海舉辦了中國第一個女西畫家畫展。

  在劉海粟、徐悲鴻等人的推薦下,潘玉良先後擔任了上海美專及上海藝大西洋畫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

  此後數年,潘玉良又舉辦了四次個人畫展。在最後一次畫展上,她的畫作《人力壯士》贏得了最高榮譽。但不料在畫展最後時刻,《人力壯士》被人貼上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妓女對嫖客的頌歌。」此事給潘玉良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禍不單行,就在此時,潘贊化的大夫人從老家來到上海,並極力排斥潘玉良。

  雖然潘玉良和潘贊化感情很深,但是面對世俗的目光和家庭的壓力,潘玉良不堪重負,最後決定離開故土,重回巴黎。但讓她自己和潘贊化都想不到的是,這一走竟成了永別。

  

  1950年,潘玉良在瑞士、義大利、希臘、比利時4國舉辦了巡迴畫展,獲得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的藝術聖誕獎章。後來又當選為巴黎中國藝術學會會長。期間,她和潘贊化一直保持著書信往來,也有過幾次歸國的想法。但國內形勢的不明朗,讓她幾次想回去卻又幾次打消了念頭。

  到後來,潘贊化的書信越來越少,直到徹底中斷了聯繫。在潘贊化最後寄來的幾份信中,都不斷暗示她暫時不宜回國。潘玉良明白潘贊化的一片苦心,但心中卻倍感焦急。

  1964年,中法建交。此時潘玉良才得知潘贊化已於1959年7月去世。從此,她想回國的念頭也就逐漸打消了。

  1977年,潘玉良在法國巴黎病逝,享年82歲。

  

  潘玉良的代表作有《浴后四美姿》、《躺在沙發上的女人》、《自畫像》、《花卉》、《月夜琴聲》等。其中《月夜琴聲》的畫境讓人聯想到潘玉良初次與其丈夫潘贊化相見、緣定終身的場景。

220

主題

505

帖子

1430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30
沙發
duorou 發表於 2018-7-4 17:26 | 只看該作者
自古多少有情人,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宿命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