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杭州保姆縱火案:願每一次遇見,都是彼此的恩賜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洞見   作者:蘇心

  01

  6月22日的凌晨,杭州一所高檔住宅著火,消防員趕到時,三個孩子和他們的媽媽,都已經失去了生命。唯一倖存下來的,是他們家的保姆,據說是從廚房的電梯逃生。

  花一般的生命,如此凋謝,著實令人心碎。

  警方很快查明,這次事故,系保姆縱火所致,目的尚在進一步調查中。

  據說,女主人生前待保姆非常好,月薪7500元,還有一個版本說是一萬元,但無論哪個數字,都算高薪了。好多大學生剛上班,才2000元左右,說明這個家庭待這個保姆確實不薄。

  甚至,還曾借給保姆10萬元。而且,發現保姆有很多不軌行為,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諒她。

  慘劇發生后,網上呼聲濤濤,有人說,這是現代版農夫與蛇的故事;更多的人說,和保姆,一定要有界限感,讓她知道自己是外人,而不是家人。

  我認為,並非一個「界限感」那麼單純。

  如果,遇難的女主人,早早和這位保姆,保持著僱主與傭人的那種距離感,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嗎?

  很難說。

  從網上透漏的隻言片語中,看到一些這個保姆資料:在老家有借貸債務糾紛,經常帶著朋友去澳門賭場。這樣的一個人,用「失德」說她不過分吧?

  如此沒有道德底線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她走進你的身邊,她是一顆不定時的炸彈,無論你對她好與壞,最終,她都會把你炸得面目全非。

  02

  幾年前,我認識的一位老闆W說過這樣的話:和下屬一定要保持距離感,你把他當做親兄弟,他就當自己真是你兄弟了,在他面前,你說話都沒有分量了。我很認同。

  有一次,我去他公司喝茶,有一個看上去很乾練的男人,正在和W彙報工作。W給我介紹:這是我們公司的技術總監,相當於頂樑柱。

  那位總監熱情地同我握了握手,謙虛地說:哪裡,是我們老闆肯栽培,多次讓我出去學習。

  那一刻,我覺得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有點像傳說中的伯樂與千里馬那麼美好。

  可一天,W竟氣急敗壞地給我打電話,說自己公司的那位技術總監帶著幾個骨幹,集體跳槽了。有一個科研項目,還沒來得及申請產權保護,也被他帶走了。

  我問,損失大嗎?你們之間沒有勞動合同嗎?

  W咬牙切齒地說,損失很大,要不我也不會這麼生氣了。我和他之間當然有合同,可前天剛剛到期,人事經理這幾天家裡有事,還沒來得及和他續簽,這不,就讓他鑽了空子。

  我說,真的是因為這兩天沒有續簽嗎?他跳槽肯定是蓄謀已久的,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你不要責怪人事經理,是你這位技術總監人品有問題,你用錯人了。

  W沮喪地掛了電話。

  說實在的,像這種以怨報德的事,並不是因為界限感,技術手段也絕對阻止不了人性里的惡。這種無德的人,無論你對他怎樣,最後,他都會坑你一刀。

  而那些品質好的人,無論你對他多麼沒有界限感,他也不會做出對不起你的事來。

  03

  我們大BOSS,家裡也有一位保姆,是他們家孩子剛出生那年去的,也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女人,已經十八年了。因為BOSS夫婦忙,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他兒子從小就和阿姨特別親。

  他們兒子讀初中時,去了外地一所重點中學,家裡就剩下兩個大人。按說找個小時工,就能把家務做了。但BOSS全家都捨不得阿姨離開,就一直在他們家服務。

  早在多年前,BOSS就給那位阿姨交了五險一金,他說:等她老了,能有一份退休金,就不用出來打工了。

  這種待遇,在保姆這個行業,真的是鳳毛麟角。

  而那位阿姨,從來也沒有越界,凡事都盡心儘力,從來沒聽說過他們之間有什麼矛盾發生。

  暑假的時候,我還見過BOSS的兒子,挽著那位阿姨的胳膊一起去買菜,如果不認識,一定會以為他們是母子。

  那情景,讓我一下子想到電影《桃姐》。

  04

  桃姐在梁家做了六十年保姆,在她老了生病不能幹活時,梁先生把她送到老人院,擔負她全部的費用,為她養老。

  準備去參加梁先生監製的電影首映式時,桃姐精心化妝,像去赴一場情人的約會。梁先生來接她,桃姐看著他說:大帥哥,梁先生回:大美女。兩人相視而笑,挽著手一起走。

  在人前,梁先生介紹時,都說桃姐是他乾媽,從來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從一妍一笑中,看到了他們之間那份潤物細無聲的深情。

  在桃姐生命走到盡頭后,梁先生為她開追思會,最後,他說:桃姐在我們家服務那麼久,是一種恩賜。

  梁先生說的恩賜,並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彼此的。

  桃姐盡心儘力照顧梁先生全家,對於他們是一種恩賜;對於桃姐來說,一家人在她老年無依無靠時,為她養老送終,用心善待,何嘗不是一種恩賜?

  是的,只有好人與好人之間,才會儘是美好。

  而杭州縱火案的發生,並不是單純的界限問題,更多的,是人性問題。

  悲劇發生后,人們對保姆起了前所未有的防範之心,包括我,連周末請小時工的念頭,都打消了。

  其實這樣做,並不是明智之舉。

  我們需要的是一雙聰慧的眼,和一顆果決的心,在看出一個人品質有問題時,一定要讓他遠離,越早越好。

  但,無論說什麼,也都呼喚不回那四條鮮活的生命了。

  願,逝者安息。

  更願,人與人的每一次遇見,都是一種恩賜,而不是災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