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改革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大陸的改革,從特權階層的財富掠奪上講是成功的,從華夏民族的強盛上說、從社會文明的發展上說是徹底失敗了。
  由於秉承了「發展才是硬道理」的遺志,中國大陸急功近利地、片面地強調經濟發展,以至於嚴重忽略了民生的發展,使得社會既得利益集團與民眾的矛盾日益激化,成為阻礙社會進一步發展的硬傷。在生產力低下或社會大亂之後,民眾只求溫飽之時,短期內、暫時強調經濟發展是穩定民心的可取之策,然而,在當今國際社會發展到初步富裕、文明程度后,民眾對個人權利和精神需求已經提升,那麼,民生的發展和改良才是永久之策。
  改革,只是執政階層將超出當時經濟水平的、為奪取政權而允諾給與民眾的福利收回。但是卻操之過急,既沒有相應的補償,又沒有對個別特權階層隨之的任意掠奪進行有效制約。因此,改革成為個別特權階層巧取豪奪、殺貧肥富的千年難得的「機遇」。社會矛盾已經從「底層的血腥」,發展到階層的危險對立。造成了幾百個平民窮人針對一個暴利富人或貪官污吏的局面。可以說,中國大陸的改革,充分暴露了特權階層的私心極度膨脹的掠奪本性,驗證了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敗的社會規律。
  社會改良在晚清的失敗,導致了國力的衰弱。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我們的艦艇先進、兵力佔優,在愚民國策之下,國人大都盲目樂觀、喊打喊殺,然而,結果卻很悲催。歷史有時非常相似,不時還會重演。如今日本侵佔釣魚島,假如美國給日本足夠的軍事情報,中日之戰一旦觸發,很可能就是昔日甲午海戰的翻版,而絕不是國人被完全剝奪了知情權狀況下的盲目樂觀的結果。除非執政者使用核武,綁架全國民眾,企圖讓華夏民族與之陪葬,當然,這隻能促使專制體制的加速崩潰。
中國大陸現有制度必須改良,因為這個制度帶有太多的封建制度的烙印和特徵,必將再次將中華民族帶入虛弱和落後。
  比如,官本位現象,政府部門、國企的幹部級別特色,權貴階層的坐江山意識,...這些都是封建社會的最糟粕的東西。
  因此,中國大陸如果按權貴階層和既得利益者的設想發展,必然重走晚清的老路,中華民族不可避免的還要陷入大災難。
  因此,進行社會改良,讓利於民、還權於民,逐步消除特權、實行良好的社會制度,才是中華民族復興強盛的唯一出路。
  很多人擔心,晚清、民國的社會改良都失敗了,中國現行體制能改良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社會改良有成功的先例:如英國貴族特權體制的瓦解,君主立憲體制過渡到現今民主社會制度;台灣蔣經國先生的國民黨專制政權改良為當今台灣的民主政權構架。這些特權階層在當時的權力專制曾經無比強大,很多人認為社會改良簡直是夢想。
  其次,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已經走出了「建設——破壞——再建設」的社會發展惡性循環的怪圈。當今華夏之民眾,絕非晚清的辮民可比。
  當然,如果中國大陸的特權階層目光長遠些、胸襟寬廣些,那麼,社會改良會更順利些,國家的動蕩會少些,當今執政階層在歷史舞台上會站得更長些、更光彩些,這是兩利的事。
  政治體制改革就是政治開放,說穿了就是逐步開放政權,拋棄蘇聯模式集權於黨的那一套,用孫中山先生的話說,叫「還政於民」。不開放政權的行政改革,對蘇式黨國體制的修修補補,仍然壟斷政治,都不叫政治體制改革。
  因為牽涉到相當多人的既得利益,政改具有一定難度和風。
  明白人都同意有步驟漸進改革的方式,但又不能製造借口老拖延不改。中共「十三大」曾作出「黨政分開」的改革方案,準備放權,但阻力重重改不下去,反而是強化黨政體制,並出現與金錢的結盟,形成權貴利益集團,使腐敗叢生。官僚既得利益者唯恐大權旁落,竭力阻止政改,於是危言聳聽打意識形態牌,有開歷史倒車的動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4: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