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睡覺時肚臍放點它,整晚保護心血管,半個月甩掉大肚子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健康圈
  人體所有的經絡都是豎著的,唯獨有一條經絡是橫著的,那就是帶脈。所謂「帶脈」,指的是位於腰腹之間行的脈絡。

  「帶脈」中的「帶」字,含有腰帶的意思,因為其橫行於腰腹之間,統束全身直行的經脈,狀如束帶,故稱「帶脈」。

  

  根據中醫觀點:陰屬寒,寒則凝。腹部正是六條陰經聚會的地方,所以腹部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猶如中國的北方一樣。根據寒則凝的定律,寒凝最容易使有形的物質特別是脂肪凝結積聚。

  帶脈不通,全身氣血不暢

  作為七經八脈之一的「帶脈」,就像人體自身配備的一條腰帶,其主要功能就是「約束諸經」。一旦它沒辦法發揮正常作用,造成經脈不通,氣機升降不暢,嚴重影響了經脈正常運行,容易久積成病。

  1、肥胖便秘

  帶脈這個部位是身體微循環最薄弱的地方,一旦它循行的力量不夠強,就不能再約束腰部及腹部贅肉的生長。就好像我們的腰帶壞了,沒有辦法紮緊褲腰一樣,贅肉就會「噌噌」地長出來。

  

  如果發現自己腰腹贅肉越來越多,快步走、廣場舞都無法減掉這些肉,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帶脈堵了。此外,帶脈不通,腸道蠕動緩慢,勢必容易造成便秘。

  2、失眠、三高都來了

  這還是小事,想象一下,人體其他的經脈都是上下縱向而行,帶脈一旦淤堵,就會造成身體多條經絡都堵在腰腹處。

  脂肪壓迫在帶脈上,易造成氣血循環變差。氣不順,容易出現頭部缺氧狀態,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血流受阻,則可能形成低血壓和三高。

  3、腰痛、婦女病

  帶脈不通,經絡氣血運行緩慢,諸經在此處的血淤積熱越來越多。腰部冰涼,常常感覺酸疼、痛經以及婦科疾病都會接踵而至。

  簡單小方子,甩掉大肚子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方子,是央視保健節目《健康之路》中推薦的,特別簡單、便宜、方便,既能保護心腦血管,有效通便,還能輕輕鬆鬆甩掉大肚子。

  

  

  

  1、將一大片生薑切細條后,將其搗成糊狀備用;

  2、用棉簽蘸取中度白酒(或75%酒精),清洗肚臍及肚臍周圍的皮膚;

  3、將生薑糊敷在肚臍上;再用棉簽取白醋,放入生薑糊;

  4、貼上大創可貼,用手輕輕按幾下,用手的熱量給敷貼加溫,貼8-12小時之後取掉。

  隔天敷一回,堅持2~3個月。

  方解:

  肚臍也就是神闕穴,是人體黃金穴位,是個能吃藥的穴位,吸收能力很強。

  白酒消毒,白醋通竅,能促進藥物的透皮吸收。姜的熱量能傳到臟腑,增強帶脈的動力,對於便秘、大肚子特別有效。

  

  另外,薑黃中含薑黃素類約0.3%,薑黃素對皮膚癌和由氧化偶氮甲烷所誘發的大腸癌,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薑黃素除了具較強的抗癌作用外,它還有很多的本領,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薑黃素可以抑制血中脂質的氧化,從而促進血脂的正常,抑制血栓的形成,從而起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除了薑蓉敷貼,薑片貼在肚臍上還有其他的作用。

  防暈車

  在乘車前20~30分鐘,將鮮生薑切成兩毫米左右的薑片,面積為5分錢硬幣大小,然後將薑片覆蓋在肚臍上,外用傷濕止痛膏或醫用膠布固定。

  若乘車時間超過10小時,可中途更換一次。若將生薑搗成泥后填充在肚臍中,再用上述方法固定,效果更好。

  不過這個防暈車法,對於素體脾胃虛寒者預防效果最為明顯。那些平時就經常被牙齦腫痛、口臭等上火癥狀困擾的胃火較盛者,最好採用其他方法來防暈車。

  治腹瀉

  小兒腹瀉的話,可以把鮮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小塊葯布上,貼在肚臍處,用大塊創口貼固定即可。針對風寒性腹瀉,脾腎陽虛腹瀉效果很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0: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