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男孩被爸爸帶回鄉下 因「不好耍」徒步20公里回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成都商報
  

  偷偷回城的12歲牛牛在派出所被父親(右上)接走。成都商報圖

  原標題:回鄉教育的父子圍城

  對於牛牛父子來說,鄉下老家已然成為一座屬於他們的「圍城」——父親想帶牛牛「進去」,但牛牛卻想「出來」……

  城一代

  一年三次帶孩子回鄉感受農村

  城二代:

  徒步20公里偷偷回城想打王者榮耀

  蚊子太多、洗澡要用盆沖、沒有遊樂場、沒有WiFi、不能打王者榮耀……僅僅在鄉下爺爺奶奶家待了5小時,12歲遂寧男孩牛牛就決定瞞著父母徒步回城。下午4點出發,獨自走了20公里后,牛牛在距遂寧城區僅4公里的一個鎮上被派出所民警「攔截」。

  6月19日,牛牛在遂寧城區的家中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徒步20公里回城,是因為很想打「王者榮耀」,而且真的不想待在鄉下。牛牛的父親喬先生則表示,帶娃娃回老家本意是想增強與親人的關係,讓孩子接觸自然,但城市化的牛牛「已經回不去了」。

  對於牛牛父子來說,鄉下老家已然成為一座屬於他們的「圍城」——父親想帶牛牛「進去」,但牛牛卻想「出來」……

  事件

  回到鄉下老家當天兒就不見了?

  兒徒步20公里回城被警察「攔截」

  6月6日上午,喬先生和妻子收拾好行裝,準備帶兒子牛牛回距離遂寧城區20多公里的河沙鎮農村老家。雖然牛牛極不情願,但他知道,這是多年來的必修課,無法改變。經過一個小時車程回到農村,牛牛皺起了眉頭,在親戚家吃過午飯,父母要幫親戚做點事,就叫牛牛自己去玩。

  睡了會午覺,牛牛被雞鳴犬吠吵醒,他來到村口大樹下,望著雞鴨牛狗,意興闌珊。隨後,他找到父母,提出要回城,但被父母果斷拒絕。無可奈何的牛牛,只能在村裡閑逛。當天下午4時許,他離開父母視線,決定徒步回遂寧城區,並且說走就走。

  當晚9時許,距遂寧城區4公里左右的永興鎮元寶村處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當地派出所民警唐振洪和輔警林軍在現場處理。現場群眾不多,除了幫忙報案的好心人,還有一個喜歡問問題的小孩,唐振洪忙著處理事故,不時招呼孩子注意安全。

  晚上10時許,事故處理完畢,唐振洪和林軍發現小孩仍未離開,仔細一問,才知道孩子叫牛牛,家住遂寧南門,因不想待在鄉下,便背著父母步行回城。而在另一邊,喬先生夫婦以及親友早已找遍了村裡,但始終沒發現兒子牛牛的身影。

  唐振洪帶著牛牛回到派出所,詢問其父母電話,但牛牛表示記不住。唐振洪於是聯繫河沙鎮派出所協助查找,河沙派出所通過村幹部找到喬先生,此時他和家人正在焦急尋找牛牛……次日凌晨1時許,喬先生從派出所將兒子牛牛接走。6月19日,喬先生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後來問牛牛為何要獨自悄悄離開,牛牛表示鄉下蚊子多,沒有好朋友,而且鄉下還沒有手機、WiFi等,他想回城裡打「王者榮耀」。

  兒

  

  為何要回城?

  「不喜歡看雞鴨莊稼, 沒有好夥伴和手機,不好耍」

  每次跟隨父母回老家,牛牛總是心不甘情不願。在他看來,鄉下沒有好朋友一起玩耍、沒有手機和WiFi,無法打遊戲、到了晚上天太黑,只能待在家中看電視、聽狗叫……

  牛牛是一個典型的「城二代」。喬先生夫婦出生在農村,經多年打拚,2002年在遂寧城區買了房,3年後牛牛出生。牛牛從小在遂寧城區長大,對於鄉下老家,他並沒有「家」的概念。他一直說「家在遂寧」,每次跟隨父母回老家,他總是心不甘情不願。在他看來,鄉下沒有好朋友、沒有手機和WiFi,無法打遊戲,晚上天太黑,只能待在家中看電視、聽狗叫。

  牛牛口中的老家,在距離河沙鎮場鎮10餘公里的某村,父母的老房還在,家中還有叔叔等親戚。「沒有耍的,真的不好耍!」在和成都商報記者聊天時,牛牛直言他不願意回鄉下的理由,每次回到河沙鎮老家,他常常獨自坐在家中,默默盯著外面的家禽和莊稼,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6月6日下午,牛牛認識了兩個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耍時,牛牛發現兩個小夥伴居然去和稀泥,這讓他難以接受,因為要弄髒手和衣服。他甚至都不願到地里去,害怕泥土弄髒了鞋。「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時,都是拿玩具一起耍,有遙控飛機、汽車、積木。」牛牛說,鄉下小夥伴也會帶他去玩水、爬樹,但他都不喜歡。他想玩的,還是自己的玩具和遊樂場。

  在牛牛所住的城市小區樓下,有好幾家網吧。小時候,牛牛常到網吧去看其他人玩,慢慢也愛上了上網打遊戲。小學四五年級時,牛牛開始玩爸媽用過的舊手機,家中也買了電腦,安裝了WiFi,牛牛也接觸到了「王者榮耀」遊戲,經常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如果鄉下有手機、有WiFi,我也可以在鄉下耍,但爸媽不會給我耍手機。」牛牛直言不諱。而事發當天下午,父母忙著做事,他又沒有好夥伴、沒有手機,一個人真不知道做什麼,所以就想著回城裡拿手機打遊戲。

  事發當天,唐振洪曾問牛牛為何要偷偷回城?牛牛說,鄉下不好耍,而且蚊子太多了,他的腳上已經被咬了幾個包。

  牛牛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現在每次回去,他都有個要求,就是不在鄉下過夜,而這次父母準備住一晚,也是他要回城裡的主要原因。

  而不在鄉下過夜,牛牛有自己的想法,他怕鄉下的蚊蟲叮咬,每次回去,皮膚上都要留下幾個蚊蟲叮咬的「紅餅子」。

  「到了晚上,整個村基本都是黑的,大人們就坐在院子里聊天,我也只能坐在旁邊陪著,要麼就去看電視,睡覺時還時不時聽到狗叫。」牛牛說,在城裡,他可以和好朋友到家附近的涪江邊散步、嬉鬧,直到該睡覺時才回家,「然後洗個熱水澡,舒舒服服睡覺,但在鄉下,洗澡還要用盆沖,很不舒服。」

  父

  

  為何要回鄉?

  「一年至少帶娃回鄉三次, 人不能忘了本」

  人不應該忘記自然。因此,每年清明、暑假、春節,他都要帶家人回鄉下,不僅為了增強與親人間的關係,也為了讓孩子多接觸自然,見識一下莊稼以及家禽。

  牛牛的父親喬先生,今年42歲,早在15年前,他就在遂寧奮鬥,到現在已在城區買房。不過,在喬先生看來,人是自然之子,自然哺育了我們,賦予了我們知識、財富,就不應該忘記自然。因此,每年清明、暑假、春節,他都要帶著家人回鄉下,不僅為了增強與親人間的關係,也為了讓孩子多接觸自然,見識一下莊稼以及家禽。

  「小時候牛牛雖然也不想回去,但哄一下就行了,告訴他可以去地里看爺爺奶奶種的菜,還可以去追雞鴨,他就會同意。」 喬先生說。

  那時,每次回河沙鎮老家,喬先生都會帶牛牛到地里走一走,指著地里的菜一樣一樣問「這是什麼菜」,牛牛會很快結合圖畫本上的畫認出來,回到城裡還會跟好朋友擺一擺自己的見聞。

  喬先生老家村裡,有堰塘和小河溝,他還會帶著牛牛去抓魚、摸螺螄。他回憶,那時帶牛牛回鄉下,想讓他看看雞鴨如何自由地走來走去,下午恰好看到幾隻雞闖進菜園啄食青菜。「當時兒子很困惑,問我書上說雞不是吃蟲子的么?那時的他還不知道雞還會吃菜吃米吃稻穀。」 喬先生說,「我告訴他鴨子很乖,早上放出去,下水遊玩或覓食,晚上會自己上岸回它們住的小屋,他都覺得難以置信。」

  「現在他長大了,就不再想回鄉下了,似乎失去了對自然的好奇和喜歡。他甚至覺得鄉下很臟,不再願意去地里,也不願意下水了。」 喬先生說。

  喬先生還有一個7歲的小兒子,每次回鄉,他會帶著兩個兒子,小兒子還對自然保持著好奇和喜歡,在地里不停問這問那。而牛牛卻站在小路上,看著父母和弟弟在地里摘菜。喬先生帶兒子們下水抓魚時,牛牛似乎怕掉下水,也不敢靠近水,只是在近處觀望。

  「對我而言,小時候在門前河裡游泳,摸魚蝦,摸螺螄,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現在河還在,卻很少有人下水嬉戲,村裡的孩子也城市化了,似乎都待在家裡,不是做作業就是看電視。」喬先生說。

  事發當天下午,當牛牛睡完午覺起床,要求回城裡被拒絕後,喬先生原本想帶牛牛四處走走,但兒子卻足不出戶。現在,喬先生不僅擔心牛牛失去對大自然的好奇和喜歡,也擔心小兒子長大后,同樣對大自然敬而遠之……

  回鄉教育

  

  圍城咋破?

  一方面,從農村出來的父母帶孩子常回鄉下,希望「不要忘了本」;另一方面,12歲的孩子為了不在鄉下住宿徒步20公里也要回城。這場父子間回鄉教育的矛盾,又該如何來化解呢?

  傳播學教授張小元

  

  不能強加孩子苦難教育

  

  應按現有起點進行教育

  張小元分析,從表面上看,父母想讓孩子感受農村,接觸自然,但內心的真實目的是「憶苦思甜」教育,也就是「苦難教育」,以此告訴孩子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但孩子不願在農村待,也很正常。每個人都嚮往幸福的生活,追求豐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牛牛一直生活在城市,習慣了城市的吃、玩,以及身邊的朋友,回到農村,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都發生變化,出現不習慣甚至反抗也是正常的。

  「孩子的反抗是好的現象,苦難教育其實有點偏激,費力不討好。」張小元表示,家長應該考慮孩子的感受,弄清目前的起點,就按現有起點進行教育,不能強加給孩子(苦難教育)。

  兒童工作專家楊海宇

  

  時代變了成長環境也不同

  

  父母應多尊重孩子的想法

  楊海宇表示,父母希望孩子回到農村了解更多知識,憶苦思甜,出發點是很好的,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幫助。但孩子生活的時代,跟以前父母生活的時代已有很大差別,成長環境已完全不一樣。父母應該想一下,不是自己曾經的環境才是最好的,現在城裡一樣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動。而對孩子來說,12歲的孩子已有獨立的思想,也希望得到尊重,他能徒步20公里,說明他對一些由父母做主的決定是有看法的。楊海宇建議,父母應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和孩子多商量、溝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的關係。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雙向互動過程,父母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鍛煉孩子應做設計規劃

  不能只是放在鄉下就行了

  熊丙奇表示,家長出發點沒問題,要讓孩子了解農村得到鍛煉,但方式過於簡單,不是把孩子放在鄉下就能解決的。1.家長不能心血來潮偶爾為之,要給孩子的鄉下生活進行設計與規劃,否則孩子會不適應。2.培養孩子吃苦精神,不是專門設置一個環境,在城裡照樣可以培養,比如自己的事自己做,不養尊處優。在城裡養尊處優,到鄉下搞吃苦教育,起不到什麼效果。3.不能用憶苦思甜的方式,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孩子們不會吃這一套,比如讓孩子睡沒空調的房間,沒有必要。4、父母平時要重視對孩子的生活教育,目前這一教育比較缺失,無法通過惡補的方式就補上來。(文中人物系化名)

  

220

主題

505

帖子

1430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30
沙發
duorou 發表於 2017-6-22 08:17 | 只看該作者
要讓孩子了解農村得到鍛煉,但方式過於簡單,不是把孩子放在鄉下就能解決的。1.家長不能心血來潮偶爾為之,要給孩子的鄉下生活進行設計與規劃,否則孩子會不適應。2.培養孩子吃苦精神,不是專門設置一個環境,在城裡照樣可以培養,比如自己的事自己做,不養尊處優。在城裡養尊處優,到鄉下搞吃苦教育,起不到什麼效果。3.不能用憶苦思甜的方式,讓孩子去體驗生活,孩子們不會吃這一套,比如讓孩子睡沒空調的房間,沒有必要。4、父母平時要重視對孩子的生活教育,目前這一教育比較缺失,無法通過惡補的方式就補上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4: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