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愛美不容易!古代女子11個「美人」標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優石客 玉器百科
  一個民族的審美心理是逐漸沉澱而成,與地域環境、人種特徵、哲學思想、政濟文化等各方面息息相關,每個朝代、每個地域,可能差異很大,但存在一種內在邏輯性與恆定性。中國古典美女的標準,按照明末清初嘉興文人徐震《美人譜》所述,應該有如下特徵:

  

  一、螓首

  《詩經》有雲「螓首蛾眉」,就是描述先秦時期一位君王夫人庄姜的容貌。「螓」是指類似蟬的昆蟲,身體雖小但腦袋很寬。古人認為,前額豐滿而寬闊、天庭飽滿的女人才算美,看面相才是氣運吉佳。

  

  二、櫻唇

  唐代白居易為自己兩個心愛的小妾,寫了一句著名的詩「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的唇,就是中國古典美女的標準,唇小如杏、如櫻桃。宋代大詞人蘇軾也曾經用一句「一顆櫻桃樊素口」,形容一位佳人。

  

  三、犀齒

  《詩經》中還有一句「齒如瓠犀」,形容美女牙齒潔白整齊。宋代王炎有一句詩「那堪老賦悼亡詩,不見蛾眉瓠犀齒」。民國戲劇《新茶花女》的女主角,被人這樣稱讚美麗「遠山之眉瓠犀齒,春運為發秋波瞳」。

  

  四、遠山眉

  遠山眉,形容的,就是一種色淡而虛,如遠山之色的眉形,似有還無,彎曲縹緲……類似於國畫的風格:寫意、含蓄、淡雅。漢代美女卓文君被人形容其美貌時,是這麼說的「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另一位漢代美女趙合德,也被形容為「施薄眉,號遠山黛。」而《牡丹亭》中的杜麗娘是「斷腸春色在眉灣,倩誰臨遠山。」

  

  五、秋波

  秋波是一個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詞,它描述的是一種「秋波流轉、含情脈脈」的眼神,卻沒有對眼睛具體形態的要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古人對眼睛這個特殊部位的審美,並不太具象化,只是強調眼神動人。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兩彎似蹙非蹙攏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最形象的描述,莫過於曹雪芹《紅樓夢》中對王熙鳳的刻畫:「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 其實丹鳳眼就是中國人傳統的眼型,只是後來收到西方和韓國影響,雙眼皮才多了起來。

  

  六、芙蓉臉

  中國人表揚清純美麗的女子,習慣用「清水芙蓉」這個詞,形容女人淡雅清秀、淺露微紅的臉龐。漢代美女卓文君被人稱讚「臉際常若芙蓉」。唐代詩人王昌齡寫過一首《採蓮曲》,其中有一句「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形容一位貌美如花的採蓮女。古人喜歡用「花」去形容女人,而為什麼偏愛「芙蓉」去形容臉龐?可能是因為,芙蓉花一日變三次顏色,清晨開花時是冰清玉潔的白色,中午逐漸變成嬌艷欲滴的粉紅色,午後凋謝成為美人初醉般的深紅色,完全像是一個女人的一生。

  

  七、不胖不瘦長短適宜

  雖然歷史上出現過短暫的「以胖為美」,但整個歷史縱截面上,標準的審美依然是「不胖不瘦長短適宜,增之一分則太胖,減之一分則太瘦。」這就與當下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截然不同。

  

  八、楊柳腰與酥胸

  古人對楊柳腰和酥胸的崇拜,在詩詞中也可以見一般——元代張可久 《梧葉兒·席上有贈》曲:「芙蓉面,楊柳腰,無物比妖嬈。」 還有這句:「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講「酥胸」的詩詞就不列在此。當然,古人講酥胸,並不一定是現代意義的「大」,而是指如綢緞光潔細膩的意思。

  

  九、金蓮香足

  古人對足部的審美追求,始於西漢。西漢班婕妤在《搗素賦》中如此描述美女:「紅黛相媚,綺組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如何生芳?足要香啊!而對「三寸金蓮」的追求,據說始於南堂後主李煜,其嬪妃窅娘善舞,以裹足來取悅皇帝,從此各朝各代的文人們反覆贊詠小腳,比如李白、李商隱、蘇東坡等等,刺激了纏足的風氣。

  

  十、柔荑

  《詩經·碩人》中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意思是美人的素手像初生的茅莖一樣柔嫩纖小,肌膚像羊脂般光潔平滑。自古以來,古人對手部的審美標準,一直非常統一。柔荑也成為美女的標配。古裝劇中,一般美女出場,都是先以一雙芊芊玉手作為引子,引人遐想。

  

  十一、雲鬢

  古代著名的美人,南朝貴妃張麗華,就是典型的長發美人,傳說她髮長七尺,黝黑如漆,光潤可鑒,染上發膏,梳成高髻,光彩照人。古詩詞中對秀髮的描述,那更是舉不勝舉,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重疊⾦明滅,鬢雲欲度⾹腮雪。《木蘭詩》中寫道: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登徒子好色賦》

  宋玉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編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西施詠》

  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久寧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子著羅衣。

  君寵亦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西施》

  李白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明妃曲》(王昭君)

  王安石

  明妃初嫁與胡兒, 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語獨無處, 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手, 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 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 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 尚有哀弦留至今。

  

  《長恨歌》(寫楊玉環)

  白居易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清平調詞三首》 (楊貴妃)

  李白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農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沈香亭北倚欄干。

  

  《卜運算元》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善哉行》

  曹丕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妍姿巧笑,和媚心腸。

  知音識曲,善為樂方。

  哀弦微妙,清氣含芳。

  流鄭激楚,度宮中商。

  感心動耳,綺麗難忘。

  離鳥夕宿,在彼中洲。

  延頸鼓翼,悲鳴相求。

  眷然顧之,使我心愁。

  嗟爾昔人,何以忘憂?

  

  《美女篇》

  蕭綱

  佳麗盡關情,風流最有名。

  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

  粉光勝玉靚,衫薄似蟬輕。

  密態隨羞臉,嬌歌逐軟聲。

  朱顏半已醉,微笑隱香屏。

  

  《美女篇》

  曹植

  美女妖且閑,採桑岐路間。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皎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遠。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結語

  人類從愚昧走向文明,其中之一的標誌就是「審美意識」。而審美,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文化。而文化,又取決於當時的政治經濟時代背景。中國自古以來,話語權基本掌握在男性手中,女性審美的標準基本也由男性做出,由歷代文人墨客進行反覆思想灌輸,逐漸固化為一種獨特的審美文化。

  

  而今的時代,隨著女性地位與話語權的提升,社會又開始了對男性審美的追逐。而凌駕於審美標準之上的美妝行業,也從傳統的女性美妝,逐漸擴張到男性美妝。總之,了解美、了解美妝,脫離不了更大格局的社會宏觀視角。

0

主題

968

帖子

339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92
沙發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7-6-22 02:20 | 只看該作者
漢唐出美女最多,其它朝代包括現在的China朝都無法超過,首先漢唐生活富足營養好,其次漢唐尚武,男女都戴刀劍,女人不裹腳,活動勞動沒有太多限制,女人普遍身心很健康。漢唐是劇烈開疆拓土時代,被征服的很多民族混居,尤其是大量中亞白種人被俘獲遷入內地同時數百萬漢人到中亞生活,漢唐混血美女比例很高。到唐以後中亞的白種人基本被趕到歐洲去了,元朝還遷了大量漢人進入中亞,中亞已經難出混血美女基本是蒙古人種了。現在的混血美女多出自前蒙古帝國的歐洲部分,如烏克蘭、鵝國、匈牙利、立陶宛等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6: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