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iPhone 發布十年了:蘋果文化的變與不變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6-21 09: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7-6-21 09:31 編輯

  2017-06-20 04:14

  

  2007年6月29日排隊等待購買一代iPhone的人們

  在 iPhone 發布 10 年後的今天,蘋果公司已經被視為一家 iPhone 公司。那麼在這 10 年裡 iPhone 到底對蘋果文化的變化產生了多大影響?蘋果還有什麼沒有因為 iPhone 的成功而改變?看看蘋果前高管吉恩·路易斯·蓋斯(Jean-Louis Gassée)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10 年前沒人想到史蒂夫·喬布斯的發明會對蘋果產生這樣的影響。今年蘋果 60% 的營收來自己蘋果,這也仍很多人不自覺地將蘋果視為第一家且唯一一家 iPhone 公司。可真的如此嗎?iPhone 真的讓蘋果發生了那麼大變化嗎?

  今年早些時候,Asymco 的分析師賀拉斯•德迪歐(Horace Dediu)在總結 iPhone 十年發展的文章中就寫道:在頭 10 年時間裡,iPhone 銷量至少有 12 億,它將會成為史上最成功產品。iPhone 也讓包括 iPod touch、iPad、Apple Watch 和 Apple TV 在內的 iOS 帝國在 10 年內創下 17.5 億的設備銷量。到 2018 年銷量總數可能高達 20 億……今年內iOS應該能夠為蘋果創造 1 萬億美元營收。

  想要通過具體形象的圖片來體現這麼大的數字確實很難。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某些途徑來展現這些大到令人無法想象的數字吧。

  去年的聖誕季,蘋果 iPhone 銷量大約 8000 萬部,即一天銷量大約 90 萬。一天有 86400 秒,也就是一條產品線一秒鐘要生產出 10 台 iPhone 才能夠滿足一天的需求。

  可是生產一台手機哪有說的那麼容易,又不是按個高速相機的快門鍵就能夠解決的。假設組裝一台 iPhone 需要 15 分鐘(大約 1000 秒鐘)。那一秒鐘組裝 10 台 iPhone 需要多少條平行生產線呢?這道算術題誰都會算,結果是1萬條平行生產線才能夠在一秒鐘內生產出10台iPhone。

  我們可以計算數字,但是生產 iPhone 的機器的複雜度和規模可能我們無法理解。

  這個無法想象的iPhone生產過程是否改變了蘋果?這些龐大的數字怎麼可能會讓蘋果絲毫不變?

  蘋果 iPhone 供應鏈運作的精密度要求達到竣工級別。和一年產銷相對較少的 Mac 相比(2000 財年為 460 萬台,2006 財年是 530 萬台),一年產銷 2.12 億部 iPhone(2016 財年)對「生產過程、勞動力和生產目的」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2006 年的時候還只是每年生產 530 萬台 Mac,可是去年一年就需要生產 2.12 億部 iPhone,這中間增加的 40 倍產量,蘋果是如何做到的?史蒂夫·喬布斯為他的 Apple 2.0 領導班子聘用了有著豐富的供應鏈管理經驗的人才蒂姆·庫克。在喬布斯的支持和鼓勵下,這名未來 COO 和 CEO 組建了團隊,立下規矩,打造了新的夥伴關係。量變引起質變,蘋果也就變成了一家不一樣的公司……還不是一家完全不同的公司。

  蘋果有一點永遠不變的是:全面控制硬體和軟體整合。它是蘋果歷史最悠久的文化特性之一,一直以來備受行業觀察者詬病。當年對於蘋果選擇封閉 iOS 就有人說:「喬布斯又犯了一個和讓 Mac 消亡相同的錯誤。」

  不過後來大家都看到了蘋果 iPhone 和 iOS 的成功,誰還記得誰曾經說過什麼。

  蘋果另外一個不變的特點:對硬體熱愛,這也是 A 系列處理器出現的原因,蘋果選擇靠自己,而不是其他不靠譜的廠商。其實當年喬布斯決定自己設計A處理器的時候,喝倒彩的人也不少,可是如今 iPhone 和 iPad 的處理器讓多少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另外也別忘了蘋果對設計的執著。這種執著是從幫助蘋果打造第一代 Macintosh 電腦的 Frog Design 公司的創始人哈特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和 1984 年推出的那台優雅的白色 Apple IIc 開始的。1997 年喬布斯回到蘋果之後,他大膽啟用了喬納森·艾維,一系列經典的蘋果設計就此誕生。比如這台邦迪藍iMac:

  

  說到 Mac,這條產品線在被蘋果忽視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要有大動作了。今年晚些時候會有強大的 iMac Pro 上市,到 2018 年模塊 Mac Pro 可能也會面世,另外蘋果也會繼續推出外部顯示器。一家「iPhone 公司」還要推出這麼多iPhone之外的產品。

  當然在談到一家公司的文化屬性時,如果沒有點什麼知情人士透露,或者前員工爆料的話,好像總覺得會少了點什麼。就在 iPhone 發布 10 周年之際,市面上出了一本非常應景的書,曝光很多關於第一代 iPhone 的秘密:比如某前高管被指貪功,某員工為開發這台設備導致婚姻破裂,還有就是蘋果現任全球市場營銷副總裁當時反對使用觸控鍵盤,而一切都是因為他不懂技術。(註:席勒本人在 Twitter 上對自己反對使用觸控鍵盤這一事回應「not true」。)

  有疑問的朋友你們可以自己去了解席勒的教育經歷,還有早期的編程經驗,而且也別忘了如果他真的不懂技術,他能夠喬布斯手下工作這麼長時間嗎?席勒 1997 年就進入蘋果公司,此後直接在喬布斯和庫克手下工作。

  至於各種前員工爆料,看到那些人把成功的原因都歸結到自己的身上,我真的很痛心,他們忘了領 導的基本原則就是:功勞是他人的,過錯是自己的。

  想了解第一代 iPhone 誕生的朋友,或許你們可以關注前 iOS 主管斯科特·福斯特 6 月 20 日在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計算機歷史博物館與記者約翰·馬可夫(John Markoff)的談話。當年如果不是斯科特的不同尋常的智力技能和專註,iOS 或許就不會成為移動版 OS X。

  iPhone 發布 5 年後,斯科特離開了蘋果。這些年裡他對自己在 NeXT 和蘋果工作 22 年的事情隻字未提。他沒有批判過任何事情,也沒有說過任何人的壞話,我想他會繼續保持這種高貴的姿態。

  最後別忘了還有一個總是與蘋果形影不離的特性,它就是「蘋果註定要完蛋」的咒語。1980 年 12 月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當時正好註冊蘋果法國公司。如今會想起來,我覺得蘋果的管理層或許會感謝這句從未消失過的話對他們有多大的警醒作用。它就好像一名將軍邁著勝利的步伐走向羅馬卡匹托爾山時,身後兩步的奴隸一直念念有詞,時刻提醒他死亡離他有多近。等到哪天蘋果像已經被推翻了的黑莓帝國和諾基亞帝國那樣,對那些炒作和數字深信不疑的時候,那蘋果是真的註定要完蛋了。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9 22: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