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手機永遠滿電?這個男人差點讓所有充電寶公司都倒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憑海臨風到處盪 於 2017-6-20 04:02 編輯

        原創:奇幻科學城
  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手機在任何地方都能夠充電?走在高速路上的電動汽車可以一直行駛,能源永不枯竭?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電能將成為唯一一種支配世界的資源?

  

  特斯拉電動汽車的CEO埃隆·馬斯克有一個願景,結束人類對石油的依賴,創造一個清潔電能源的時代。而特斯拉(Tesla)這個名字,源於百年以前和他有同樣夢想的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特斯拉這個品牌也因此得名!

  

  特斯拉車CEO埃隆·馬斯克

  特斯拉的夢想——無線電能傳輸

  (看清楚哦~是無電線,不是無線電~)

  100多年前,被人稱為交流電之王的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提出了一個非常宏大的方案——把地球作為內導體、距離地面約60千米的電離層作為外導體,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起大約8Hz的低頻共振,再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遠距離傳輸電力。

  

  1901年,特斯拉到處求援,希望在紐約長島興建一座高塔進行跨大西洋的無線電廣播和無線電能傳輸實驗,而幾千公裡外的英國倫敦伽利爾摩·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也在進行著無線電實驗。

  

  尼古拉·特斯拉(左)與伽利爾摩·馬可尼(右)

  特斯拉最終說服當時的億萬富翁J.P.摩根 (J.Pierpont Morgan)投資15萬美元以及另外100萬美元的貸款。實際上,摩根只對特斯拉的商業價值感興趣,他認為特斯拉能夠借這個項目實現無線通訊,然而特斯拉卻想要完成他更宏大的構想。

  「特斯拉線圈」——讓遠距離無線輸電成為可能

  特斯拉在雷雨中得到了靈感,發現閃電就是一種電能的無線傳輸,於是他希望利用人造閃電來實現全球無線電能傳輸的夢想。

  

  特斯拉無線電能傳輸試驗原理圖

  他改進了特斯拉線圈,發明了放大發射機。這是一種空氣芯多級諧振的變壓器,可以產生極高的電壓。空氣在高壓作用下電離成為導體,在發送和接收的兩個導體間形成人工閃電,從而輸送電能。

  最終他建成了一座高187英尺的鐵塔——沃登克里弗塔,鐵塔頂部有一個直徑為68英尺的半球型圓頂,鐵塔尚未完工,特斯拉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他的實驗。在實驗中,他成功在長島點亮了25英里(約40千米)外的氖氣探照明燈。

  

  但無線傳輸終究有很難跨越的鴻溝,因為無線能量傳輸的對象是電能而不是電信號。無線電波的彌散對於無線通信並非壞事,但給無線輸電帶來很大的困難——隨著空間距離增大,電能傳輸會迅速衰減,傳輸效率無法得到保證。

  天才折戟,黯淡的晚年

  1903年,就在他埋頭於自己宏大的夢想計劃時,馬可尼的無線電設備實現跨洋傳送,對特斯拉的全球廣播系統研究造成很大的打擊。由於不堪承受巨額的電費和看似無底的投資,摩根於1904年撤出了資金。1905年,特斯拉的交流電機專利也到期了,特斯拉再也無力負擔沃登克里弗塔的費用。

  

  沃登克里弗塔最終在特斯拉破產後被拆除

  關於無線電的發明,也是一場博弈。馬可尼在英國獲得專利,特斯拉在美國也獲得了專利,然而政府撤銷了特斯拉的專利。有人認為這一舉動可能是受到馬可尼在美國的經濟後盾人物,包括托馬斯·愛迪生,安德魯·卡耐基影響的結果。然而兩人死後,大家普遍承認兩人都對無線電的發明有著不小的貢獻。

  1916年,特斯拉更因拖欠個人所得稅被法院傳訊,無情的新聞媒體更大肆張揚,致使這位天才發明家身心受到極大的打擊。晚年的特斯拉更顯得意志低沉、孤僻落漠。

  

  1943年1月7日,可憐的特斯拉孤獨地死於一間殘舊的旅館中。他去世后,美國最高法院重新認定特斯拉的專利有效。這一決定承認他的發明在馬可尼的專利之前就已完成。

  「無電線時代」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2001年5月16日,一位從事太空研究的工程師居伊·皮尼奧萊在非洲留尼汪島西南部的格朗巴桑大峽谷進行了一場特殊的實驗:

  通過發電機發出的電能經「磁控管」轉變為電磁微波,再由微波發射器將微波束送出,40米外的接收器將微波束接收後由變流機轉換為電流,一隻200瓦的燈泡亮了起來。

  

  2006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6人工作小組實現了兩邊相隔兩米的銅線圈間的無線電力傳輸,並點亮了一個燈泡

  在燈泡周圍,既沒有電線,也沒有插頭和插座,然而這距離特斯拉的實驗已經過去100多年。

  如今我們已經在生活中見到越來越多無線輸電的應用,然而遠距離供電的技術瓶頸依舊難以突破。

  

  根據特斯拉無線輸電的構想

  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多種無線輸電的理論途徑

  

  

  在近距離無線輸電領域,應用技術也日漸成熟

  最近,日本三菱重工先後兩次成功進行了微波無線輸電實驗,該成果有望用於太空太陽能發電領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提出構想,將會讓這一技術應用到他們的太空太陽能發電傳輸計劃中!

  

  三菱重工周五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確信,這次實驗表明無線輸電商業化已經成為可能。」

  我們相信終有一天,人類會像19 世紀科幻作家羅比達所描繪的未來世界中,隨心所欲的使用電力!

  

  你認為人類還有多少年,

  才能進入「無電線」時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6: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