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兩噸可駕駛 NASA的這款"蝙蝠車"要去火星了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6-14 09: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6-13 21:35:12 來源: 36氪(北京)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推出了一款火星探測概念車,從外表上看很像一輛蝙蝠車(作為一個蝙蝠俠粉絲,如果是的話我也非常願意),這款概念車重達兩噸多,使用太陽能電力,可駕駛,車上還有一個可分離的實驗室。

  這輛火星車的外形實在太過搶眼,在肯尼迪航空中心揭幕後,大家不約而同的第一反應都是:「哇,這也太酷炫了吧!」

  根據NASA的計劃,2030年左右被送上火星的宇航員將駕駛類似的「酷炫」裝置遨遊火星,在各個地理條件下進行實驗。

  火星車不少有,為什麼這一輛的顏值尤其高?

  這輛車長28英尺(約8.5米),寬13英尺(約4米),能夠搭載4名宇航員。車兩側的6個輪胎為火星的沙質地表特別設計,每個高50英寸(約1.3米),寬30英寸(約0.75米)。由於火星上多沙、多石的地表條件,這些輪胎不僅能夠幫助探測車越過岩石、沙丘和隕石坑,還在設計時留出了防止沙土堵塞的通路。

  該探測車的表面裝滿了太陽能電池板,以便充滿700伏的太陽能電池為引擎供能。探測車的設計時速為每小時68英里(約110公里/小時);不過鑒於火星地表的複雜狀況,在真正使用過程中,它的速度預計不會超過每小時15英里(約24公里/小時)。

  與美國前幾代「好奇號」、「機會號」、「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相比,這輛新一代探測車的設計理念完全不一樣。新一代的火星探測車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為駕駛艙,其中包括GPS導航及通訊系統;後半部分則為一個可分離的實驗室。難怪這輛車的「顏值」搶了其它方面的風頭。

  

  還在役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2015年用機械手臂末端Mars Hand Lens Imager (MAHLI)攝像機拍出的「自拍「

  肯尼迪航空中心表示,今後的宇航員們將藉助類似設備在火星上開展實驗。這標誌著NASA對於火星的研究計劃從純粹的「探索」變為「探索」+「科研」的模式。

  2033年將宇航員送入太空?這輛火星車並沒有準備好

  今年的3月21日對於NASA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美國國會下發的NASA Transition Authorization Act 明確要求NASA在2030年左右進行將人類送上火星的任務。在NASA緊隨其後公布的計劃中,該任務被分為五個階段(0-4),並將人類宇航員踏入火星表面的時間設定為2033年。

  目前,NASA還在實踐計劃的第0階段,其中包括在國際空間站內進行的多項實驗,以及借力SpaceX、Blue Origin等商業航天公司進行技術開發。計劃的第1階段將於明年開啟,預計在2025年之前發射6艘SLS火箭(空間發射系統運載火箭)進行月球旁空間站的建設。月球旁的空間站將被命名為Deep Space Gateway (DSG,「深空之門」),其作用是作為火星計劃及未來更多深空探索計劃的太空中轉站。

  此後的2027年,計劃的第2階段將會在「深空之門」旁發射Deep Space Transport(DST,「深空穿梭」)行星間飛船,飛船將搭載即將登上火星的宇航員。這些宇航員將在2028-2029年在飛船上生活超過400天。在2030年實施的第3階段將是使用SLS火箭對飛船進行補給。最後的第4階段將會在2033年,宇航員正式登陸火星進行一系列的科學研究。

  

  月球旁DSG和DST的概念設計圖。

  儘管目前最先進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還在太空孜孜不倦地採集火星圖和岩石樣本,送人類上火星的技術難度要高出很多倍。(誰說的,宇航員會種土豆就行了)在NASA的計劃中,我們大概還有16年才能看到宇航員在火星上的英姿。

  

  「土豆」梗來源於2015年上映的電影《火星救援》,其中Matt Damon飾演的宇航員馬克·沃特尼在由於在火星上沒有補給,自力更生種起了土豆。

  與此相對應的是,本次NASA公布的火星探測概念車並不是最終模型,只是NASA今年舉辦的教育活動「Summer of Mars」宣傳的一部分。真正的火星車還需要經過十多年對這個模型的開發與改進,才能隨宇航員們登上月球。

  所以,宇航員們到底會不會駕駛「蝙蝠車」馳騁火星呢?我們拭目以待。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0: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