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5個技巧,能讓你的孩子瞬間變聽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成長樹 成長樹
       每個父母都希望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是輕鬆愉快、安靜祥和的,可是現實往往相反。經常有家長抱怨:「跟孩子說話,孩子聽見跟沒聽見一樣,要不就是置之不理,要不就是光答應就是不動」。所以家長要麼是需要一遍又一遍重複同一個事,要麼就是發一頓脾氣,家長孩子都心煩意亂,即使要求孩子去做一件簡單的事,也會讓人頭疼。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孩子配合,不傷害他們的自尊,也不會讓他們有逆反的心理?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家長少付代價,又好操作呢?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用一組漫畫分享了非常有幫助的5個技巧。

  一、描述你所看到的,

  或者描述問題

  

  

  想讓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家長總會自覺不自覺的用上責備、命令、說教的方式。這些方式難免會引起孩子的抗拒、逆反,抵觸情緒下,孩子怎麼會願意去做家長認為他該做的事呢?

  使用描述的語言,好處在於避免了互相指責和埋怨,讓說和聽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該做什麼」上,當家長描述時,孩子也容易聽出問題是什麼,該怎麼解決。

  正所謂「當人們不斷指出你做錯的時候,你往往會有抵觸情緒,而不太願意去做你該做的。而如果只向你描述問題,你就把精力集中在問題本身上面」,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二、提示

  

  

  無論對誰來講,接受提示都比接受譴責容易的多。

  當我們給孩子們提示的時候,他們也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當然,「提示」這個技巧並不難,難的是去掉那些攻擊性的字眼。例如「臟衣服應該放在洗衣筐里。你永遠都記住不,是吧?」這就不是提示了,而是責備了。

  三、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多說不如少說,孩子不喜歡說教和長篇大論,對他們來講,越短越容易記住,越有效。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省時間,不費口舌,又能避免單調乏味的解釋。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代替強迫命令,也給孩子一個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的機會。

  不嘮叨,控制住自己的洪荒之力,給孩子簡單的指令吧。

  四、說出你的感受

  

  

  家長不必永遠對孩子保持耐心,當然這也是不可能的。

  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他們有能力接受家長真實感受的表達。

  孩子們其實更願意聽到父母的真實想法,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家長更真實,同時也告訴了孩子,感受可以安全的表達。

  當然,對家長來說,需要注意的是,說出感受時,不要評價孩子的個性和人品,對孩子來說,只要不受到攻擊,更容易和一個表達真實情感的人合作。

  五、寫便條

  

  

  

  寫便條簡直就是一款哄娃神器!

  不管孩子認不認字,他們都期望收到小便條。

  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在收到父母的便條時,會很開心,他們會感受到父母的重視,會覺得便條上的文字神聖而有趣。

  

  大一點的孩子也喜歡收到便條,他們覺得就像收到一位朋友的來信,有的還很值得回味。

  對家長們來講,便條省時、便捷,而且拿起筆來寫,總比張嘴來喊省力的多。

  也許有的家長會問:「我們使用了這些技巧,孩子們就會一直聽我們的嗎?」

  不。孩子不是機器人,家長的目的不應是用一套技能去操控孩子的行為,好讓孩子言聽計從。

  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進取心、主動性、責任心以及體諒他人需求的能力;是找到一種語言,培養孩子的自尊,讓他們的心靈不再受到傷害;是建立一種情感的氛圍,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通過這5個技巧的運用,能讓我們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更愉快、有效,同時也為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教會孩子在相互尊重的平台上與人溝通,對孩子來講,無論是在童年,叛逆的青春期,還是長大成人以後都能受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