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慶回歸20周年及大公報115華誕 百書法家書長卷頌中華

[複製鏈接]

60

主題

61

帖子

412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wla448153 發表於 2017-6-13 16: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中華頌.中國書法交響音樂會暨兩岸四地百位書法家走進香港」活動,昨日在經典歌曲《東方之珠》樂聲中拉開序幕。來自內地、香港、澳門與台灣逾百位書法家,齊聚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同書長卷,並與香港交響樂團聯袂合作,以「中華頌」為主題,為香港特區二十歲以及大公報一百一十五歲華誕獻上一份獨具特色的賀禮。
  開幕儀式上,中聯辦副主任楊健、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包俊宜、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兼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施子清、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趙學敏、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曾健、宣文部副部長朱挺、台灣「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沈榮槐、澳門書法家協會主席連家生、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劉年新,以及來自兩岸四地的百位書法家等出席。

劉江華認為,中國書法交響音樂會以創新形式演繹傳統,意境高遠 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書法音樂意蘊貫通
  該活動由中聯辦宣文部、中國外文局作為支持單位,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人民畫報社、中華出版促進會、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辦,是香港特區政府慶祝回歸二十周年的系列慶典活動之一。

姜在忠致辭時說到,書法是文化的根基和精髓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參加此次活動的內地書法家有六十位,香港書法家二十二位,台灣書法家十五位,澳門書法家七位。
  劉江華致辭表示:「今年是大公報創刊一百一十五周年,半個多月後又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大日子,特區政府以『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為主題,由文化藝術開始,凝聚社會與國家之間的聯繫,以藝術打開對話,以文化開拓更多的合作。」他續說,中國書法交響音樂會以創新形式演繹傳統,意境高遠,是「聽得到的書法」、「看得到的音樂」。
  「書法與音樂,作為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兩者意蘊貫通,可以跨越時代、地域、種族、語言。」姜在忠致辭表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而書法是文化的根基和精髓。是次活動邀來內地、香港、澳門與台灣等地的書法家齊聚香江,他相信此次中國書法交響音樂會,能很好地推動兩岸四地的文化藝術交流。
  施子清致辭:「是次活動圍繞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主題展開的,很感謝過百位來自兩岸四地的書畫家千里迢迢來參加是次盛會,這對我們香港書畫界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希望通過今次活動,在香港展示中國書畫文化,祝願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陸彩榮相信是次活動能進一步推進香港的文化共融 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中華頌.中國書法交響音樂會」總導演兼人民畫報書畫院秘書長白景峰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書法、交響樂是東西方文化的代表,將這兩種藝術形式結合展現,表現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也奏響了兩岸四地書法家愛國愛港的時代之音,「亦是書法家們為香港同胞的文化、國家與民族認同作出的一點點貢獻。」
  中西合璧形式新穎
  來自內地、港、澳及台灣的百名書法家與香港交響樂團同台合演「中華頌.中國書法交響音樂會」,現場座無虛席。著名相聲演員姜昆主持此次音樂會。

包俊宜代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致辭 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樂手奏出或悠揚或磅礴的演奏韻律,將書法家們揮毫潑墨的氣勢烘托得更恢弘有力。曲目包括《梁祝》、《彩雲追月》等中國傳統曲目;《森吉德馬》、《瑤族舞曲》等民族音樂;《東方之珠》、《獅子山下》等香港經典樂曲。另有《龍的傳人》、《勇敢中國人》等,表達身為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以及對香港未來的祝願。

施子清表示,內地、港、澳及台灣的書法家參加是次盛會,對香港書畫界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在音樂總監羅國治的指揮下,音樂會以《東方之珠》徐徐開始;當第二首曲《我是中國人》奏起時,第一批書法家首先上陣即席揮毫。在多層次音樂的映襯下,書法家在台上揮灑自如,流暢的揮毫伴隨著音樂節奏,時急時緩,時弱時強,富有強烈的表演性,視覺與聽覺融為一體,展示了西方交響樂和中國傳統書法的相通性與共融性。書法家快慢有致的筆觸吸引觀眾紛紛探頭觀賞,不少觀眾甚至將揮毫區圍得密不透風。

白景峰表示,音樂會奏響了內地、港、澳及台灣書法家愛國愛港的時代之音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音樂會的壓軸曲目《歌唱祖國》,由來自天主教總堂區學校合唱團的小學生們演唱。他們清脆響亮的歌聲響起,一百位書法家攜當場書寫的長卷一齊上台,全場齊唱,將演出推至高潮。
  市民沈先生表示自己是通過朋友介紹來參加今次音樂會,他說音樂會形式新穎,用管弦音樂與書法中西合璧,「很有氣派,特別動人心弦。」
  觀眾謝先生認為,本次音樂會採取東方書法藝術和西方交響樂融合的形式,中西結合,很有視覺衝擊力;其九歲女兒為天主教總堂區學校合唱團成員,作為父親的他,很高興孩子參加今次音樂會,因為《歌唱祖國》能增長見聞,也能令孩子們知曉今年已經是香港回歸祖國第二十個年頭。
  書法家揮毫祝福香江

圖:書法家與作品大合照 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在「中華頌──中國書法交響音樂會」現場,交響樂曲旋律伴隨下,施子清執筆揮毫,直抒胸臆,寫下「看花倏過廿年期,老樹盤根勝往時。一國堂堂耀兩制,龍光迸射彩星馳。」這是施子清為是次活動而作的詩詞,也是他對回歸二十年香港生活變化的個人體會。他解釋,前兩句指二十年時光猶如白駒過隙,現在的生活已更安定,后兩句則指對香港未來的憧憬和展望,在「一國兩制」之下,將來的香港定會散發更耀眼的光芒。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香港分會副主席戚谷華在十米長卷中寫下「共慶歸來日,同與龍飛騰」。戚谷華受訪時說:「沒想到交響樂能和中國書法如此相襯,在下筆的起、伏、反、轉之間,音樂所營造的氣氛和詩句的愛國情感相互配合,因此我完成得很快,心情也很激動。」
  書法音樂共繪繁榮
  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趙學敏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參與今次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活動有感而發,特意自作一首五言絕句詩《詠香港回歸廿周年》。」他剛才揮毫便是這首詩「紫荊商埠洲,回家歲月稠。路帶天機好,更上一層樓。」他指出:「這首詩遵循平仄押韻,更加入『一帶一路』的含意。書法結合音樂的形式,彙集兩岸四地的藝術家,共同描繪共同繁榮、發展。」
  中國書協香港分會顧問余寄撫書寫「一國兩制構想豐,社資無礙自分工,港人治港民生足,各業興旺樂融融。」他笑稱今次揮毫內容是前晚剛起稿,書法與音樂融合的形式很新鮮,兩者在節奏上有共通之處,有快有慢、有輕有重,在視聽覺上完美結合。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為此次活動作了一首詩,並現場揮毫:「香港回歸二十年,一國兩制放光輝。東方之珠耀環宇,中國夢裡盡朝暉。」他解釋道,「一國兩制」對香港的繁榮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使香港煥發了新的生機。他表示,交響音樂相伴令他有了新的創作感受:「寫書法原本是安靜的創作過程,此次可謂動靜結合,更有現場感,因此我筆下的線條也更加豪放。」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包俊宜則以筆墨表達對明日香港的美好祝願。他選用了宋代詩人朱熹的《春日》,並說:「詩的最後一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描述了春天的美,我希望香港的未來正如萬紫千紅的春天一般欣欣向榮。」他續稱,祖國正在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對香港在未來的發展亦是一種帶動和啟發。
  大筆揮就不忘初心
  作為此次活動的獨家贊助方,深圳洪濤裝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年新於書法表演環節大書「百年之夢」,表達其對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喜悅之情:「因為香港回歸祖國是我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在『一國兩制』的政策之下,回歸之後的香港愈來愈好。」他更於現場展示「榜書」技法,於四米長卷之上,大筆揮就「不忘初心」四字。劉年新說:「祖國富強,人民生活提高,文化交流頻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之都,在地理、政策上都有很大優勢,香港的明天會更美好。」
  中國書協香港分會顧問蘇樹暉寫下《列子.說符篇》中的名句,之所以選用這篇,一方面表達了他對香港明天和祖國未來的祝願,一方面《列子》也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作。他說:「兩岸三地同種同文,血脈相連。我們中國的文字都是語碼,字面蘊含很深層次的意思,所以大家有一個共鳴,就很容易共融共通。書法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以書會友是很好的交流方式。」
  沈榮槐寫下「魅力香港,四海名揚。回歸發展,華夏之光。八方慶賀,福澤流長。」他提到,近年來海峽兩岸書法交流密切,例如本月於北京舉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以及已舉辦五屆的「中華情.中國夢美術書法作品展」。他感慨:「兩岸本身就是同文同種,書法都是繁體字,兩岸的學生之間也通過書法展開文化交流。」此外,來自台灣的高陳玉美、張自強、葉國華等學會代表,亦在書法作品中表達對香港回歸、對中華兒女團結自強的祝福與願望。
  百位書法家名單
  內地書法家
  (特邀)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貴州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包俊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姜昆,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原理事趙學敏,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陸彩榮,深圳洪濤裝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劉年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趙廣發、韓必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3: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