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長維文6月12日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后表示,新加坡堅定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並將提供金融支持。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接受澳大利亞媒體採訪時也稱,新方支持該倡議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被媒體解讀為他最近一段時間裡對華最為積極的一段表態。
新方高層接連在「一帶一路」問題上示好中國頗不尋常。要知道,北京5月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新加坡只是派出了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參會,規格明顯要於其他東南亞國家。
還有一個細節: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在訪華前稱,領土爭端問題必須由聲索國本身來解決,有關各方都應努力尋找和平化解分歧的長期方案。自南海仲裁案后,新加坡多次表示要基於仲裁結果來解決南海問題。如今維文稱爭端要由聲索國本身來解決領土似乎又回到了原本中立的立場。
維文此次訪華意在修補中新關係
在分析人士看來,新加坡對「一帶一路」的肯定以及南海上的「客觀」言論意味著新方對華外交的轉向。一方面,這說明在過去半年裡,中國對新加坡採取的「攻勢」顯露出效果。
2016年11月下旬,香港海關扣押新加坡裝甲車,隨後,中國中斷了與新加坡最高級別的年度性雙邊會議。5月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國被曝未向李顯龍發出正式邀請。6月初,中國降低規格派出解放軍中將何雷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會被解讀為中國對新加坡的重視程度下降。
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是取經新加坡的「學生」。不過,經過改革開放的中國迅速崛起,新加坡反而需要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中新兩國之間的主動與被動地位已然顛覆,中國在外交上採取行動就很容易讓新加坡吃痛,也有了懲罰的意味。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是在「以大欺小」。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在大國之間走平衡路線是正常的,中國對此是可以理解的。但新加坡近年來的表現,在南海問題上指責中國、支持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來抗華等,中國不快也是正常的,自然會採取一定的行動。這樣的行動的目的不是「懲罰」,而是藉機讓新加坡回到合作而非對抗的道路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