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科技巨頭影響力爆棚 引發競爭和數據隱私擔憂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7-6-11 0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公司騰訊科技2017-06-10 12:03

  

  【騰訊科技編者按】蘋果、谷歌(微博)母公司Alphabet、微軟、亞馬遜以及Facebook是美國五大科技巨頭,同時也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五大公司。它們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正加劇人們對競爭和數字隱私的擔憂,監管機構會對它們採取更加強硬的措施嗎?

  自從進入6月以來,亞馬遜和Alphabet的股價相繼突破每股1000美元大關,這成為這些公司巨大成長潛力的最新象徵。至少一位分析師預計,谷歌今年將吸引超過40%的數字廣告收入,而亞馬遜有望在2021年佔據美國在線銷售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是投資者在為它們崛起而歡呼的同時,也對這些公司的巨大影響力產生擔憂。

  在打擊壟斷性競爭行為方面,美國監管機構長期落後於歐洲,但保羅維斯律師事務(Paul Weiss)駐華盛頓的反壟斷律師喬納森·康特(Jonathan Kanter)認為,美國監管機構的態度可能正在改變。他說:「人們正在質疑以前使用過的工具和原則是否應該繼續使用,當然很多人認為需要有所改變。」

  

  
圖1:在線零售巨頭亞馬遜現在也已經進軍實體零售領域


  數據的力量

  波士頓的東北大學經濟學教授約翰·夸克(John Kwoka)認為,對併購採取更強硬的態度未必足以對抗亞馬遜等巨頭的崛起。這些公司在收集用戶數據、塑造信息流以及控制消費者使用其平台的方式時,也獲得了巨大權力。夸克教授說:「它們之所以選擇這樣做,是希望在更廣泛的經濟中造成連鎖反應。」

  美國智庫New America的研究員麗娜·可汗(Lina Khan)於今年早些時候發表了一篇關於亞馬遜的論文。她說,有科技公司在競爭中違反規則的實例,並以亞馬遜與嬰兒用品零售商diapers.com之間的競爭為例。亞馬遜以降低價格的方式削弱後者,並最終將其收購。

  

  
圖2:歐洲監管機構也正對谷歌進行調查,據說其存在壟斷性競爭行為


  有跡象表明,政界人士和監管機構正在覺醒。今年春天,美國國會廢除了奧巴馬時代簽署的法律,該法案據說主要是保護消費者數據隱私。隨後不久,多名共和黨人提出了更廣泛的建議,要求谷歌和亞馬遜等公司在共享數據之前應獲得用戶許可,除了傳統的網際網路供應商。

  歐洲牽頭

  美國是否也可以採用歐洲監管機構那樣更為強硬的做法?2013年,歐盟委員會下令對微軟進行罰款,因為微軟給予自家瀏覽器IE更多優待。今年,Facebook在收購消息服務WhatsApp時,同樣因提供了「不正確或誤導性的」信息而受到處罰。

  

  
圖3:批評人士稱,科技巨頭擁有近乎壟斷的力量,需要對它們加以遏制


  今年5月份,亞馬遜向歐盟委員會承諾,將停止強迫其他電子書出版商簽署反競爭?性合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也正受到調查,因為其在搜索結果中對自家購物服務給予優惠待遇。夸克教授稱,歐盟的行動表明:「有些事情可以做!無論是大型交易還是小型交易,歐盟都已經採取打擊措施,而我們大多予以放任。」

  特朗普行動?

  目前還不清楚特朗普總統將會如何制定引導政策。在成為總統候選人時,特朗普曾採用民粹主義者的言論,稱亞馬遜為壟斷企業,稱其老闆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存在「巨大的壟斷問題」。他還選擇傳統共和黨人馬坎· 德爾拉西姆(Makan Delrahim)負責領導司法部的反壟斷部門。

  

  
圖4:對於特朗普總統的評論,貝索斯似乎無動於衷


  在另一個關鍵監管機構——聯邦貿易委員會,仍有幾個職位空缺。但該機構表示,將主辦有關新興技術帶來的隱私問題的2018年會議,這是關於這個問題的第三屆會議。夸克教授和其他人表示,他們認為近期不會看到出現任何重大變化。

  消費者選擇

  這些科技巨頭是否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具有反競爭性?亞馬遜可能主導數字銷售領域,但與實體購物相比,在線市場依然顯得相形見絀。僅沃爾瑪一年的銷售額就超過亞馬遜的三倍。此外,包括微軟、谷歌、IBM以及Salesforce在內的科技巨頭都在爭奪雲服務客戶。

  

  
圖5:中國在線零售巨頭阿里巴巴能否趕超亞馬遜?


  中國科技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都反對美國霸權。JMP Securities網際網路和數字媒體分析師羅納爾德·喬希(Ronald Josey)說:「這是個基於消費者選擇而競爭激烈的市場。從整體來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增長VS風險

  金融分析師說,即使美國監管機構確實開始展示它們的力量,他們也不擔心這種打擊會傷害到這些大公司,即使是在歐洲。投資公司Cowen & Co.科技政策分析師保羅·加蘭特(Paul Gallant)認為,這些大公司的增長潛力超過任何監管風險。他說:「投資者意識到,擁有這種權力和市場份額的大公司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反壟斷監管機構的關注。他們也意識到,特朗普發表了某些負面評論。但這些都只盤旋在投資者的腦海中,並不能阻止投資者對這些公司的喜愛。」

  谷歌和Facebook已經啟動先發制人策略,在監管機構採取行動前努力遏制假新聞泛濫的問題。但是研究公司Forrester的分析師詹姆斯·麥奎維(James McQuivey)表示,最近的股價急劇上漲可能是一種跡象,投資者顯然低估了監管機構採取行動的可能性。他說:「如果你一年前對我這樣說:『監管風險是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嗎?』我會給出肯定回答。然而現在,至少有些新買家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些風險。」

  亞馬遜和谷歌還都未對此作出回應。(編譯/金鹿)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5: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