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愛好是最大的動力

[複製鏈接]

21

主題

21

帖子

15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nnimi 發表於 2017-6-7 16: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愛好是最大的動力

     沒有什麼商業目的,只是純粹的個人愛好,能有一些社會價值,覺得就足夠了。這大概可以代表一部分個人科普網站版主們的想法。

  從小住在頤和園附近的陳宇,對頤和園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他認為,頤和園是中國近現代史的活標本,它經歷了1860年鴉片戰爭之後的所有歷史的變遷,沒有第二個地方具有頤和園這樣的象徵意義了。正是由於自己對頤和園的「情有獨種」,陳宇先生於1999年創辦了「頤和園旅遊文化網」,他把這裡作為自己「寫作業的窗口」。他告訴記者,「頤和園」網站應該是一個「跨學科網」,它除了景點介紹以外,更注重的是歷史、人物、園林、建築、楹聯、文學等有關頤和園文化的介紹。陳宇認為把有關頤和園歷史文化各方面的文字、圖片資料搬到網上,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頤和園,了解這份歷史文化遺產,起到傳播科學知識的作用。

  共同的興趣愛好使很多的網友在這裡找到話題,深圳南頭小學唐曉勇老師利用這個網站給學生們講授《頤和園》這篇課文,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全國小學課件評比及教學法評比中均獲得一等獎;北京市小學信息技術課本中,也把「頤和園旅遊文化網」選入其中。這無疑對陳宇是一種激勵。陳宇還收到過來自法國和日本的郵件,詢問是否有法文和日文版的主頁。俄羅斯中文學校的教師也寫信向陳宇請教有關頤和園歷史、文化等問題。

  陳宇還曾經創辦過一個「中華蝶網」,他坦言,由於時間和精力的限制,興趣的轉移,從今年年初「中華蝶網」消失了。

  在「中華蝶網」消失的同時,記者在網上發現了「老頑童」(httpwww.oldurchin.com)科普網,通過網頁上「聯繫我們」的鏈接,記者了解到該網站是2002年初創建的,在2003年上海科技節舉辦的全國中老年科普網頁徵選活動中,老頑童網站還榮獲「十佳」稱號,版主蕭立攻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長期從事科研工作,他興辦網站的初衷是為「把自己積累的知識與人生體味交還給社會與後代」,他認為,老頑童網站展示了「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網友的評價是對我科普寫作的最大鼓勵和獎賞」。

  生存和發展是個大問題

  這類不受時空限制的個人科普網站,大多是以某一方向或某一領域的科普知識為主,主辦者是這一領域的專家或愛好者,內容傾注了個人的極大愛好和熱情,編寫的內容反映的是個人的見解和觀點,但由於經費、精力等原因不能保證內容的及時更新,具有一定的隨意性。中國科學院網路信息中心主任肖雲告訴記者,這些網站權威性不夠,因為做科普有許多內容是相互關聯的。他舉例說,對於蝴蝶這種大家都知道的動物,同樣也有許多植物鏈上的其它內容的信息需要了解,個人科普網有時就無法滿足人們的這些需要。

  碧聲認為,目前,優秀的中文個人科普網站並不多。質量是一方面,但最大的問題是許多網站未能長期存續,由於各種原因荒廢了,網站空間、工作與學習的變動、個人心情,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對成長中的小網站造成致命打擊,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限於外界條件,個人網站起點低,製作人起初很可能缺乏網站製作及科學傳播方面的經驗,很少有個人網站能夠一開始就做得非常好,需要有時間讓他們成長。

  碧聲說,既然是「個人」,就註定了能力有限,個人網站發揮較大作用的唯一可能,就是出現許多各擅其長的網站,大家結合起來——不需要形式上的結合,只需要有這許多網站共同存在於網上,就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都不要輕易放棄。積累了一定的內容,哪怕長期不能更新了,也不要完全廢止。

  三思科學網站的人都知道,它的第一版,也是形式簡陋、內容單薄的,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樣,與碧聲和她的幾個朋友的努力堅持是分不開的。

  從事地質研究的單青生是新浪網站第一個註冊個人網址的人,他創辦的「地球家園網」已於兩年前關閉了。談到當初創辦網站的意義,他認為,在當時無論是政府還是單位或是社會,缺少面向公眾交流相關信息的渠道,那時,他的「地球家園」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各個網站上看到的有關地質、地學、減災防災等方面的知識及時地利用網站這個窗口,傳給他的同行及公眾,同時也將同行的研究成果發給大家共同研究,起到了信息交流與知識傳播的作用,同時也影響了其它一些個人科普網站的創建。但現在,網路迅速發展,實現了單青生原來的目標,因此,他認為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再單獨做下去了。

  單青生說,光靠個人的原創力、個人的精力、個人的愛好會桎梏個人科普網站的發展,畢竟個人的能力、視野、觀點、精力及權威性都是有限的。在網際網路發展的今天,單青生更贊同通過公共管理的方式發布相關信息、宣傳有關知識,這樣具有一定的法律責任,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單青生告訴記者,目前,有的政府部門的科普網站,做的工作更多的是組織一幫人馬,從所訂的報紙上把有關科普的內容剪下來,再組織人員錄入,然後發到網站上去,有的甚至直接從報紙的電子版上扒下來,粘貼到網上去。這樣帶來了很多問題,首先是相關媒體知識產權受到了侵害,同時,由於剪報是非專業人員所為,內容沒有經過嚴格的審查,個別錯誤性的內容會引起誤導。

  雖然單青生先生自己不辦網站了,但單青生盼望政府、企業、財團能夠資助個人科普網站,把國內目前已經公布在網上的、散落在各個角落裡的有關科普內容,組織起來,創建一個類似於yahoo或sina這樣的一個門戶,在這個大的科普門戶網站中,嚴格按照國家科普分類體系標準進行分類,在每一分類體系往下檢索時,就會從各個網站上鏈接出按統一標準分類的相關內容。他認為,畢竟大家在各自的領域已經做了相當多的工作了,已經有了大量的信息,只不過這些信息沒有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創作,同時還散落在各個角落。科普面對的是公眾,許多人遊走在網路中,不一定都能到達這些地方,也不一定能夠檢索到這些內容,需要有各領域的專家來做這項工作。這樣,既保護了知識產權又保證了信息的法律性、知識的權威性。同時,報紙進行熱點問題報道時,也可以將公眾引導到網站上來,從這個科普門戶里可以獲取更多的相關內容。

  由此可見,利用網路來進行科普,已成了一種必然。而中國個人科普網路事業需要人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如何讓它更好地生存和發展,使其成為我國科普網路事業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這個問題是否值得我們更多地思考。中國科協科普部城市處處長劉亞東說,此次「新春科普網聯展」只是一個探索和嘗試,時機成熟他們還將舉辦「中國科普網路聯盟」。 愛好是最大的動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6: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