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華:中央集權官僚制的重大缺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6-1 04: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高華,節選自《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歷史教訓》

  政治是傳統社會的決定因素。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前現代社會制度構成中最有現代因素的部分就是維繫中國社會穩定的支柱--中央集權官僚制,然而也就是它本身的結構性的重大缺陷阻礙了中央集權官僚制向現代政府制度的轉換。

  中國的中央官僚集權制具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在皇帝之下,內閣、省、縣的垂直的行政系統有專門化和職能劃分的特點,按照法律和慣例有效地掌管國家行政事務,垂直的監察系統直接受命於皇帝,負責監督各級官吏,以保證政令的執行。

  不受階級和財產限制、在科舉制基礎上建立的官員升遷系統,體現了中國社會的流動性和開放性,對維繫中國官僚制度的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操作層面上,這樣的官僚制度,與依職能分層、各司其責的現代政府制度並不構成嚴重衝突。

  

  但是問題的關鍵在兩點:

  第一,中國的中央官僚集權制對基層的統治力量較弱,朝廷在縣以下的支柱是享有功名的鄉紳,中央權力並不能完全達到基層,徵稅及徵集勞役實際上依賴於鄉紳。

  處於家族、宗族網核心的鄉紳的行為往往嚴重破壞了中央集權官僚制的合理化因素。所以嚴格地說,中國傳統的中央集權官僚制只存在於縣以上的政府機構,縣以下的鄉村則處於高度分散的無組織狀態。顯然,這與現代社會所要求的、能夠全面協調社會力量處理公共事務的、完善的社會組織結構是相衝突的。

  

  第二,中國官僚集權是以儒家意識形態為基礎的,它以道德倫常為基本準繩,在義務與權利的關係上沒有明確的界定。

  儒家規範雖不排斥個人的成就取向,但人情取向更佔主要地位。中央官僚集權制的垂直系統固然保證了政令的通行,然而也帶來各級官吏不思進取、因循守舊的嚴重惰性。加之宗族、家族的因素與政治結構互為一體;為派系鬥爭提供了永恆的競技場。更為重要的是,儒家意識形態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石,它提供了對世界的全部解釋,成為不可逾越的治國安邦的基本原則。

  它是建立在傳統的"中國為天下中心"的世界觀之上的,它的豐富性與普遍性,使中國統治者與士大夫相信儒家學說已窮盡世界一切真理。中國既是天下中心,並有著輝煌的無與倫比的歷史與成就,那麼中國之外的"夷務"就不在中國人關心的範圍之內,順理成章,也就對競爭不感興趣,沒有了變革的緊迫感。

  

  至於解決中國國內周期性的政治衰敗和政治動蕩的良方更無需從"異域"尋覓,在包孕萬家的儒家學說的眾多派別中自有療救的方案。

  經過千餘年的儒化,這套由科舉製為外在體現的儒家意識形態已完全內化於中國人的心理深層,從而成為回應外部世界挑戰的巨大的心理障礙。這樣,在與外部世界交往時,中國就很難隨形勢而變化政策,而處處顯得遲鈍與僵硬。

  原文刊載於《戰略與管理》1995年第4期

0

主題

968

帖子

339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92
沙發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7-6-2 10:07 | 只看該作者
最嚴重的問題是官員一層一層提拔,長期從政導致朋黨叢生貪官成串,現代工業體系需要能者上不能者下,所以都是聘用制,任期滿了就自動離職或去找有足夠預算的部門任職,而封建官僚體制是黑幫操作,一旦入了黑幫就從小力巴干起,其領導推薦給上一級,層層推薦提拔,這是一個排斥賢良的體制,不斷重複已經幾千年了,當今的China王朝依然如故,改朝換代也會依然如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6: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