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史揭秘:徐向前元帥與對越自衛反擊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31 03: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說到徐向前元帥,那是我軍五大軍事家(即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粟裕)之一,在戰爭年代功勛赫赫,青史留名。關於徐向前元帥的軍事才能和歷史功過,在各大軍事論壇向來屬於討論熱點,很多軍迷為此爭得面紅耳赤,大出咒語者也不乏其人。

  

  徐向前元帥的輝煌是在紅軍時期。當黃麻起義總指揮潘忠汝和紅11軍軍長兼紅31師師長吳光浩相繼犧牲后,徐向前被中央軍事部派到鄂東北接掌紅31師,成為鄂豫皖蘇區最早的三支主力紅軍之一。到了成立紅1軍時,軍長是黃埔一期生許繼慎,徐向前任副軍長。紅1軍和蔡申熙率領的紅15軍合編成紅4軍時,中央從湘鄂西派來鄺繼勛當了軍長,徐向前為參謀長。兩任軍長中,鄺繼勛資格老,打仗較為粗疏;許繼慎則有勇有謀,擅長指揮,被周恩來稱為將「鐵軍」的作風帶到了紅四方面軍。直到張國燾來到鄂豫皖,徐向前才有出頭的機會。當時鄂豫皖的幾位紅軍名將中,許繼慎、周維炯都是張國燾的眼中釘;曾中生軍政雙全,為人正直,但被張國燾所排擠;鄺繼勛軍事素養不足,常有敗績;蔡申熙倒是為張國燾所欣賞,統兵將略皆很出色,但在戰鬥中手臂負傷致殘,幹不了重活。因此,徐向前才被破格提拔為新成立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

  新官上任的徐向前不負重望,在全國各路紅軍中率先打出了大兵團作戰的範例。黃安、商潢、潢光、蘇家埠等戰役都是徐師的代表之作,表現出的風格是狠、硬、快、猛、活,企圖心大,有氣魄,拼的是「最後五分鐘」的狠勁。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失敗后,紅四方面軍主力千里西征,血戰漫川關,是徐向前打逆風仗的代表作。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是徐向前軍事指揮生涯的巔峰時期,其狠猛驍勇的指揮風格顯示得淋漓盡致。先取陝南,再渡嘉陵江,示北擊南,又表現了徐向前在作戰指揮上的巧思。長征中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合北上時,林彪的紅一軍團打不動包座,徐向前的紅四方面軍拉上去就打開了包座,充分展示了徐向前指揮下紅四方面軍的善戰風格。徐向前一生的兩個勁敵是胡宗南和馬步芳。前者將他從鄂豫皖一直攆到四川,幾度交手都沒佔到便宜;後者則打得徐帥全軍覆沒,僅以身免。八路軍時期徐向前的指揮名作是響堂鋪戰役,此後就是到山東去展開平原作戰。不過他很早就回了延安,身體又不太好,在抗戰中再沒什麼突出表現。解放戰爭時徐向前又火了一把,把晉冀魯豫的地方偏師帶成了主力部隊,連打硬仗,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硬是一口一口吃掉了閻錫山的晉軍主力,甚至毛澤東都連連稱奇。可以說徐的山西之戰和彭德懷在陝北打胡宗南是解放戰爭中兩支非常精彩的插曲,值得仔細玩味。

  徐向前在指揮作戰上也有弱點,就是勇猛有餘,稍嫌控制不住作戰規模,有時顯得強斗。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時,徐向前指揮紅四方面軍與國民黨中央軍硬碰硬對決,馮壽二、七里坪、扶山寨、棗陽新集,連續惡戰,極大地消耗了紅四方面軍的實力,卻未能打退敵人的「圍剿」。在敵眾我寡的現實下,未能做到避實擊虛,打開局面,不能不說徐向前當時有指揮失誤之處。反觀紅一方面軍在江西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作戰時反覆穿插調動敵人,機敏創造戰機, 這裡邊就有了點差距。後來的大戰百丈關、血戰河西走廊、臨汾攻堅戰、太原戰役,雖然勝敗不一,但都顯示出徐向前執著於強攻硬打的特點。

  不管怎麼說吧,徐帥的軍事才能無可置疑,戰功卓著,史有明鑒,並不是某某軍迷口水戰時能黑掉的。不過,要說到徐帥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時的表現,這可就是鮮為人知了。

  經歷過眾所周知的十年後,中國可稱是百廢待興,問題如山,但朝氣仍在。1977年8月,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重新組成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成員共63人,華國鋒任主席,葉劍英、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任副主席。這屆中央軍委也是建國後人數最多的一屆。

  在中央軍委主要領導人中,華國鋒兼任黨中央主席和國務院總理,國事繁忙,主要精力不在軍委。劉伯承早就是植物人狀態,只是借重於他德高望重的聲譽而在軍委挂名。聶榮臻長期身體欠佳,對軍委的工作也不能管得太多。這樣,實際主持軍委工作的就是國家二號人物葉劍英和重新復出的鄧小平,而在事物層面老驥伏櫪辛苦操勞的則首推徐向前。

  

  徐向前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后,在軍委內分管戰略委員會和武裝力量委員會工作,又出任了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長,可謂職銜滿身,責任滿身。當時軍隊建設上問題重重,積重難返,需要花大力氣整頓。在幹部隊伍青黃不接之際,徐帥這個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國防部長毅然挑起重擔,不顧自己也是個老病號,傾心儘力投入了國防現代化的建設。在他的主持下,完成了新時期國家戰略方針和戰區作戰任務的規劃,為捍衛國家安全、繼續深入進行軍隊改革奠定了基礎。

  1978年12月上旬,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併發布了戰略展開命令。對於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中老帥來說,能夠又一次聞到戰爭的硝煙,內心無疑是興奮的。關於這一仗到底該如何打,在什麼地點、什麼時機、使用什麼部隊進行作戰等問題,徐向前是高度關注。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這一戰既要達到懲罰越南的目的,又要把戰爭限制在有限範圍內,做到有理、有利、有節,軍政雙勝。當時的人民解放軍已經20多年未戰,長期受政治衝擊,訓練水平較差,高級軍官年齡老化,能不能打贏還真是一個問題。徐向前為此進行了苦苦思考。

  由於越南與蘇聯簽訂了有軍事聯盟性質的條約,百萬蘇軍壓在中國北方邊境上,這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因此在南方進行懲越作戰時,必須要考慮到蘇聯會在北方採取武力援越行動。一旦如此,戰爭規模就難以控制了。打越南,必須速戰速決、速殲速回,這是一個重要原則。人民解放軍的作戰傳統,主要表現為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敢於向敵人縱深實施大穿插、大迂迴,分割包圍,斷其一指,殲敵有生力量。因此,集中解放軍多年建設積累的機械化兵力兵器,採取大迂迴、大包圍戰術,一舉吃掉越軍在邊境的重兵集團,儘快結束戰爭,是非常必要的。根據上述思考,徐向前將自己的想法在軍委會議上提出來,並進行了詳細解讀。軍委接受了徐向前的建議,並通過總參把指示傳達到了各參戰軍區。原來廣州軍區和昆明軍區上報的作戰方案都是在邊境淺近地區穩紮穩打,比較穩妥。軍委的指示一下,兩個軍區只好重新修改了作戰方案,改為大穿插、大突擊,對越南的省會城市和重兵集團形成分割圍殲之勢。

  新的作戰方案報上來后,徐向前全程參與,主持對作戰方案字斟句酌、一絲不苟地進行了審查。當時另一位著名軍事家、時任中央軍委常委的粟裕大將也很關心這次作戰,貢獻了自己的不少意見。兩位老帥老將通力參與,直到和軍委、總參的意見達成一致,才通過了作戰方案。應該說,從後來的實戰結果看,大穿插、大突擊戰術對於越南這樣特殊的異國作戰環境是不適用的,給部隊造成了很多困難,預定作戰方案有相當一部分企圖落空,後來又經過周折反覆才算達成了基本作戰目的。然而作戰時間也大大延長了,前後共打了28天,未能做到原先估計3-5天的速戰速決、速殲速回,並在作戰初期一度陷於被動。好在經過冷戰陣營的戰略博奕后,蘇聯終於沒有下決心採取武力援越行動,中國才能摸了一把老虎屁股,重創越南,奏凱而歸。

  自衛還擊作戰打響后,徐向前幾乎天天前往位於北京西山地下的軍委作戰指揮中心,不斷聽取總參等部門彙報,仔細研究戰場態勢,判斷部隊進展情況,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像部隊不能鬆勁,要窮追猛打,重視陣地搜剿,注意搜山、搜洞子,多抓俘虜等建議,就是徐向前提出來的。28天後,參戰部隊凱旋迴國,徐向前又受鄧小平委託,在中央軍委駐地三座門主持會議,聽取了軍事科學院院長宋時輪關於對越作戰情況調查的彙報。幾個月後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英模報告團進京彙報,徐向前與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一同接見了這些「新一代最可愛的人」,並題詞以示褒獎。徐向前的題詞是——「為祖國而戰的英雄們功勛永存」!

  在對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有不少官兵負傷致殘。戰後國務院下發的有關文件里規定:各地對傷殘官兵「酌情安排工作」。然而,有些地區把殘廢軍人當成包袱,沒有安排他們的工作,使一些傷殘軍人生活無著。於是,有的城市大街上出現了殘廢軍人佩戴軍功章乞討的現象。徐向前知道這些事後,心情非常沉重。他提請軍委辦公會議研究此事,並請總參謀長楊得志在中央書記處開會時嚴肅提出。在老元帥的力爭下,國務院重新下發文件,規定對殘廢軍人「一定要安排工作」。徐帥此舉,雖然無助於緩解傷殘官兵身體上的痛苦,但情暖人心,公道自在。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元帥因病逝世,享年89歲。當時住在北京的越南前國家領導人黃文歡深感悲痛,他有很深的漢學造詣,親撰輓聯「身先士卒軍心暖,威震沙場敵膽寒」,恰是徐帥一生的寫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6: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