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股減持新政:種下龍種,收穫的大概率是跳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31 01: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證監會在端午節也沒閑著,在端午節前,在上周五的例行例會,輕描淡寫的甩了三個新政:一是減持規定將做修改;二是IPO批文家數與金額有所變化;第三個則是可轉債發行調整。

  三個新政中,減持新政市場關注對最高,然而市場上普遍預期都是偏樂觀,覺得是種下了長期牛市的龍種,然而事實上將來大概率收穫的是跳蚤。

  接下來就要細細看看這次的新政。

  ✦ 一、

  在這次新政之前,市場上流傳源於韓志國與證監會主席的一頓愉快的午餐,但是這最多就體現了證監會聽取民意的形象,這些政策都是按著既定節奏來推進。

  早在4月8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上再次敲打「吃相」難看的大股東們:「有的上市公司根本沒有市場競爭力和主營業務,但其大股東和董監高拉抬股價高位套現,超比例減持甚至清倉式減持,被套的廣大中小投資者有苦難言。」

  5月26日,證監會發布今年第9號文件《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且《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規全文共計19條,對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 5%以上股東(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以及股東減持其持有的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的股份、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進行了全面細緻的管控,條文不逐一羅列,核心是杜絕清倉式減持,減少過橋減持,嚴格控制大小非的減持力度。監管層對監管的邏輯也有了具體的闡述:

  一是,大股東集中減持規範不夠完善。一些大股東通過非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如大宗交易方式轉讓股份,再由受讓方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賣出,以「過橋減持」的方式規避集中競價交易的減持數量限制。

  二是,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解禁后的減持數量沒有限制,導致短期內大量減持股份。

  三是,對於雖然不是大股東但持有首次公開發行前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的股東,在鎖定期屆滿后大幅減持缺乏有針對性的制度規範。

  四是,有關股東減持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夠完備,一些大股東、董監高利用信息優勢「精準減持」。

  五是,市場上還存在董監高通過辭職方式,人為規避減持規則等「惡意減持」行為。

  新政目的是規範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行為,促進上市公司穩健經營、回報中小股東,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 二、

  那問題來了,為何監管層會在這個時間點推出這樣的政策?

  今年以來,上證指數在上證50等強勢大白馬,大金融的發力下,勉強維持住了橫盤,但市場走勢二八分化極其嚴重,創業板指數下跌35.17%,很多個股都毫無抵抗的跌破了2015年股災的低點。這個時候推出這種政策,頗有一份穩定市場,保護市場情緒的意思。

  

  市場這麼萎靡,作為全球最活躍的散戶市場,中小投資者就坐不住了,矛頭直指超量供給:1)IPO提速;2)定增擴容;3)洶湧的大小非,超量供給的背景下,市場怎麼可能有起色?

  監管層也不可能完全不顧市場情緒,IPO是此輪改革的底線,無論任何代價都要保住,可以降速,但不能停發,其他的供給都必須為之讓路,此前再融資受限:1)18個月間隔,2)市價發行,3)額度控制,洶湧的再融資就直接熄火了,這次減持的新政,直接把清倉式減持、過橋減持等都給限制住了,市場上的供給繼續縮小。

  那回過來再看三大供給:IPO略有降速,定增嚴格受限,減持嚴格受限。

  那政策組合拳執行下來,市場的供給就大幅下降,市場自然預期是超級大利好,甚至都有投資者樂觀地認為,這是不遜於降低印花稅和暫停IPO的利好消息。一時間各路投資者喜大普奔,奔走相告,熱切期待當年的千股漲停的大行情。

  

  然而,市場真的如監管所願,散戶祈禱般走出千股漲停,慢牛的行情么?

  ✦ 三、

  目前政策預期是線性邏輯:供給過剩,市場低迷,控制供給,供需達到新平衡,讓市場自我修復。

  但是這樣一個看似合理的邏輯,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邏輯漏洞,就是減持新政下來之後,限制了大股東減持的利益訴求,直接把大股東的利益和中小股東的利益對立起來了。

  目前國內的上市公司絕大部分都是有單一大股東的富一代上市公司,又沒有集體訴訟制度,公眾治理根本無從談起,大股東對上市公司有絕對的控制力,上市公司幾乎是完整體現大股東的意圖的工具。

  此前的生態是,大股東想辦法搞概念,說故事,堆利潤,一來可以定增融資,二來還可以減持改善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雖然利潤有水分,概念很離譜,但是總體而言大股東的利益和中小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股價往上做,大股東吃肉,中小股東跟著喝湯。

  這裡就有人質疑,憑什麼大股東吃肉,中小股東喝湯,這不公平!從目前國內一股獨大的A股大股東生態,控制權的差異就必然決定了,大股東吃肉,中小股東喝湯的格局,無產者無恆心,如果大股東都不折騰,中小股東還有肉吃?

  現在大股東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做個定增被按下來,卡個一年半載;做個減持被按下來,減個一年半載;減持受限后,流動性下降導致連股權質押都做不了,他在上市公司里利益根本無從體現。股價高低與其再無關係,那他的利益天然的就與中小股東不一致了。

  一個上市公司,如果老闆都不關心自家的股價,那中小投資者能從這種公司上賺到二級市場差價?

  ✦ 四、

  如果說,大股東不關心自家股價,讓上市公司股價放任自流,這還是樂觀預期,如果政策長期維持下去,將來很有可能會變成另一種極端的悲觀預期。

  毫無疑問,目前A股的很多公司都是有大泡沫的,但是大股東還是有一戰之心,為自己維持住股價,股價沒有利益訴求后,由於對上市公司掌握絕對控制力,大股東從利己的角度出發,必然會想法辦最大限度的體現其利益訴求,如果在股價上呈現不了,那就在其他方面想辦法:

  1、給管理層發高工資;

  2、上市公司資產低價轉移出去,回頭再高價收進來;

  3、有限釋放利潤,通過關聯公司把利潤轉移到體外;

  4、甚至乎在這兩年把之前欠下的財務注水都給去掉,應收撥備,商譽減值,一把都洗掉,等將來減持放寬的時候咱再往上做...

  5、借鑒港股老千股的十八般武藝。

  作為在港股看戲多年的投資者,這次的減持收緊如果長期維持下去,A股市場那些動機不純的故事型上市公司大概率就會老千化,不管二級市場股價,打上市公司資產主意,甚至往下做,拿夠貨了再拉高派貨。

  

  只有和老千股斗過的人,才會對大股東那種惡意感到深深的絕望,大股東控制著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他有一萬種辦法玩弄小股東,把利益體現在自己兜了,即使你看到上市公司賬面上多有價值,都和中小投資者沒關係。

  這種先例,在港股,要多少,有多少。

  ✦ 五、

  水至清則無魚。

  A股有沒有泡沫型公司,有,且很多,A股生態健不健康,不健康。

  但這樣的徹底的全方位的政策打擊下,整個市場的生態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優質的上市公司可能無法忍受限制,還是去更自由的海外市場上市;大股東利益不體現在公司股價上,而是體現在公司資產的轉移上;二八分化會繼續加劇,資金扎堆大白馬,中小市值的公司無人問津,試問,到時候中小投資者還會有多少超額收益?

  我們都習慣於打土豪,分田地,但是真把土豪打倒了,剩下的田地還有人來耕么?歷史上所有真正的大行情,行情的中樞始終是大股東和機構投資者,吃瓜群眾都是在旁搖旗吶喊的,一個大股東撈不到錢,機構賺不到錢的市場,你說小股東能有多大概率賺到錢?

  一個市場生態的變化影響總是久遠的,新政短期內毫無疑問是個刺激性的利好,但是長此以往,可能對A股市場生態變化產生重大影響,一個只有超級大白馬漲的市場是健康的市場么?能支持實業發展么?

  這次新政看似種下的是龍種,將來大概率收穫的是跳蚤。

  ✦ 結語:

  《三十六計》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意指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次減持新政是一次性的解決了大股東的動機問題,廚師都不想煮飯了,你想還會有好的出品么?顧客還有肉湯喝么?

  絕大部分投資者在A股這些年的投資中,都高估了自己的炒股能力,低估了運氣的成分,雖然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大股東的運作能力很大概率就是這個運氣的決定性因素,在可預期的政策影響區間內,即使節後有那麼些行情,利潤沒現金質量,故事驅動的股票是最後的撤退機會...

  最後,奉送《大時代》終極心法:及早離去...

  【作者簡介】

  田品 | 格隆匯·專欄作者

127

主題

1268

帖子

158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89
沙發
chayuanchunse 發表於 2017-6-15 10:34 | 只看該作者
中國股市,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