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用這四個方法解決互金平台的風險問題,靠譜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31 04: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胡祥寶 老胡說科技

  

  沒有任何一種金融形態可以離開安全來談,對於互金平台來說尤其如此,風險問題一直是懸在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風險控制才是互金平台的核心競爭力。

  但這一核心競爭力一直都是互金平台老大難的問題,近兩年,跑路、壞賬問題讓監管、從業者、用戶都感到疲憊,而基於維持金融秩序的穩定、行業的良好聲譽和形象、用戶資金安全,對P2P行業的清理和整頓也一直在進行。2016年8月銀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給互金平台設定了1年的過渡期,而眼下距離過渡期的截止日期已經不到百天。

  監管政策的逐漸收緊能夠解決行業的全部問題嗎?,這是個很大的問號,從出生的最開始,網貸行業就不光存在著道德風險,事實上運營風險的危害之大並不遜色於詐騙跑路。符合監管政策的平台也並不意味著就能夠通過市場的考驗,成為常青樹,產品穩健運營能力被很多用戶甚至從業者所忽略。

  不過,有先見之明的互金平台已經在著力解決這一問題,從資產端到資金端都在進行全方位的查漏補缺,懶財網聯合創始人兼CTO李子拓認為,互金平台應對各種風險有四大方法。

  1

  道德風險——金融監管

  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什麼樣的金融機構,銀行、P2P、小貸,對用戶而言,安全風險其實都差不多。其中首要的風險就是道德風險,也就是挪用用戶的資金,然後跑路。

  在P2P行業的早期,道德風險是行業最大的風險,早期行業參與者魚龍混雜,不少人設平台是為了撈一把就走,有些人是為了自融或者非法集資。

  道德風險是P2P行業老大難的問題,P2P行業當中第一個出問題平台就是成立於2012年的優易網的跑路。2013年到2015年是P2P行業跑路最嚴重的時期,但是時至2017年跑路平台依舊不時出現。

  根治跑路問題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政策上進行監管,用一些硬性的標準卡死門檻,過濾掉壞平台。目前最受關注的監管政策就是銀行存管。銀行設定苛刻的標準,用最細的篩子篩一遍。懶財網2016年已經完成了和華瑞銀行的存管合作,至少說明在安全度上得到了銀行的認可。

  除了存管之外,還有備案、許可證等相關的監管門檻。

  2

  資產兌付風險——從資產端進行風控

  所有的企業經營都有風險,但唯獨金融企業的出現經營風險後果最為致命——其它行業的企業,如果出現虧損只是損害企業自身的利益,但是金融行業直接損失用戶的資金。

  資產兌付的風險實際上考驗的是企業內部的風控,這也是每個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般來說流程都大同小異:先獲取融資方、擔保方的各種信息,與融資方協商利率、費用,再確認信息是否準確,基於準確的信息作出判斷,然後確認第一還款來源、第二還款來源等,綜合風險與收益。

  但是,從風控的角度來講,大多數平台遇到的難題是如何判斷獲取的信息是否準確,當然解決這一難題各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方法。

  懶財網的解決辦法有三條:

  從資產端入手借力打力——資產主要挑選資質很好的信託質押擔保和上市公司借款。

  嚴格風控流程——進行詳細的盡調,制定與大型金融機構一致的打分表,借款協議必須面簽,如果是上市公司借款,則要進行股票質押,而且需要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進行擔保。

  風控委員會——所有資產都必須經過風控委員會一致同意才能上線。

  3

  流動性風險——大數據預測留足資金

  流動性風險就是提現的問題,這是銀行的必修課,定期產品其實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是如果活期或者類活期產品就要考慮到這個風險。

  對平台來說,其中的關鍵就是留多少錢應對用戶的提現,不能過多還是過少:留的太多,浪費了資金的價值,降低資產收益率,引起用戶不滿。留的太少,也可能會造成用戶無法及時提現,引起用戶恐慌,這是平台的大忌,擠兌風險是任何平台都承受不起的。

  流動性風險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需要平台不斷地進行探索,把握平衡度。不過這個問題對智能理財平台來說則是強項,對懶財網這樣的平台來說,利用技術和大數據來根據用戶過去的操作預測未來的提現需求具有很大的優勢,經營時間越長,積累數據越多,預測就越準確。

  4

  網站的風險——用技術搞定安全

  金融行業是安全重地,也是黑客攻擊的重災區。就連看上去資金雄厚極為重視網路安全的銀行也經常出現被黑客成功攻擊成功的消息。P2P行業更不用說,2014年,深圳某公司服務的一百多家P2P公司都遭到了黑客的攻擊,導致很大一部分被攻擊的P2P平台損失慘重,光是深圳、浙江兩地就有20多家跑路。

  對平台來說,網站遭到攻擊的風險包括兩個,一個是用戶敏感信息泄露,另一個用戶資金被盜取。對平台來說,這一點其實考驗的是技術團隊的實力了。

  如何判斷一個平台有沒有技術實力,從團隊構成和使用的技術就可以知道大概。懶財網的技術團隊50%的人來自於搜狗、百度、阿里巴巴這些的公司,團隊技術能力應該是相當過硬的。在技術方面,採用了密碼Bcrypt加密、數據一致性檢查等,另外還和阿里雲、知道創宇、百度進行安全合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