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伴侶間,到底該不該看對方手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26 0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論是工作、社交還是打發時間,手機已經成了我們最大的依賴。

  親愛的朋友,你看過自己另一半的手機嗎?你們因為這件事爭吵嗎?

  看手機,是為了滿足你的好奇心,還是通過網路去驗證你對他的判斷呢?

  看對方手機,其實是個「雙輸」的過程

  

  最近有一個熱門新聞,一名女子想查看丈夫的手機,被拒絕。於是她走到河道上要輕生,威脅對方交出手機,河道兩岸無數人圍觀她的喊叫與掙扎。最後她被丈夫拖拽著離開了河道。

  這個行為背後,透露出的潛台詞是:「如果我最親密的人不向我袒露他的全部,我的生命也就一文不值」,「如果我得不到一份值得信任的關係,活著就沒有意義」。

  雖然,大部分人都不會為了區區一個手機走到這步田地,但許多人依然會為了看對方的手機而爭吵,甚至分手。

  你看過另一半的手機嗎?你們因為這件事爭吵嗎?看手機,是為了查證已經存在的事實,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看完之後,你是對他更加信任了,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呢?

  大部分人都承認,看手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每次偷他的手機,讓我覺得自己像做賊一樣,其實並沒有什麼大新聞,但心裡卻更難過,好像空落落地失去了什麼。有一次偷看被他發現了,他看我的眼神滿滿的失望,讓我無地自容」。

  因為偷,所以不正義,因為偷,所以有愧於心。在偷看那一刻,偷看者已經把自己放在了不利位置,授予了他人話柄。

  也有些伴侶願意交出自己的手機,但看完手機的人並沒有變得更開心。「你是不是把東西都刪光了才給我看?」

  交手機的人沒有因此洗清嫌疑,反而受到了更多的質問,看手機的人也會不斷捕風捉影,自覺難以滿足,不知如何是好。

  看不看手機,與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有關

  

  精神分析認為:我們選擇做一件高風險的事,必定是因為它能帶來某些更深層次的滿足,哪怕這滿足感不明顯,但它擁有著比其他事物更高的優先順序。在潛意識中,它依然會推動著我們不斷去做。

  很多人執著於看伴侶的手機,就是因為它能解答他們心中最根本的疑問:

  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別人是怎麼看我的?

  我是不是真的值得別人的愛?

  他們相信,看對方背後的表現,比兩人相處更真實,因為他們總是隱隱約約覺得,自己並不值得擁有當下的幸福。

  所以,看不看手機,與他人的行為無關,與是否出軌無關,它只和我們自己有關,更確切地說,與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有關。

  如果一個人在內心深處認定自己不值得被愛,不值得另一個人的忠誠,所有眼前的幸福,看起來就都像謊言;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自信,厭惡眼前的自己,他就沒有辦法相信另一半會如表現的那樣愛自己,就會覺得對方在演戲。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過分探求別人隱私的人,對自己擁有一個很低的「心理預判」。他內心為自己規劃的,其實是一個孤獨終老的生活。

  現實中的親密關係,會對他的自我預判產生衝擊,他的內心不相信自己能獲得真愛。為了平衡這兩者的矛盾,他必須找到答案,一遍遍地衝擊另一半的底線,來測試對方是不是真的愛自己。

  然而,驗證心理預判的過程,其實只會讓我們慢慢向那個預判接近,他不斷試探別人的行為,只會讓別人漸行漸遠,最終實現他心中最害怕的那個孤獨場景。

  看手機,只是想尋求對方愛自己的證明

  

  很多被追問無奈的男生會問,「天天都要看手機,你到底想看到些什麼呢?難道希望看到我和別人出軌嗎?」

  女生在這時往往無語,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好像確實不管看到什麼都會不開心。

  在我看來,看手機,看的從來就不是出軌,而是要一遍遍搜尋對方愛自己的證明。

  曾經有個視頻,安排美女去誘惑男生,許多人都沒能通過測試,只有一個人,面對美女騷首弄姿,微笑地舉起了帶著戒指的無名指。網友對這位男士推崇有加,認為嫁給他的女生「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

  而在我看來,試探另一半的人,所渴望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高潮時刻。他需要非常誇張的告白,才能填滿自己對愛的空虛,他需要非常確鑿的證據,才敢相信別人對自己的愛。

  試探,很多時候試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眼中的自己。然而往往,試著試著,愛被透支了,感情就淡了,兩個人也就散了。

  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才能做到從不試探感情。我身邊一個女友,就屬於這類人。夫妻倆都是北大的高材生,都忙著自己的一片事業。她從不問老公的前女友,也不去看他的手機。

  老公半夜回家,她早已安然睡下,從來不像個怨婦一般,抱著枕頭等候安慰。有人打趣她,你不怕你老公給你找個小三?她很自信地笑笑,他沒那麼傻的。是的,當自己已足夠優秀,伴侶出軌只會是他的損失。

  而若自身能力不足,離了對方便活不下去,那麼失去愛情確實算得上把人逼到跳河的滅頂之災。

  放鬆享受親密關係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每個人在心底對自己也都會有那麼一些不自信,提高能力,提升自信,都不能一蹴而就,只能持之以恆,貫穿一生。

  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做到,不讓自己內心的自卑和猜疑,去傷害身邊的人。

  在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中,你永遠不用一個人面對不安

  讓伴侶發揮他應有的作用吧,當我們對一個問題抱有疑問的時候,最省力的方式,永遠不是從側面迂迴的試探,而是從正面向對方徵求答案。

  將自己心中的疑團說出來,讓對方用語言和行動來化解,是成本最小的溝通方式,也是能將危機化解為動力的好做法。

  兩個人的世界,也需要一點空間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比如對方不接電話,語氣不好,聯繫不上——而產生很大的焦慮。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冷靜一下,在發火之前先問問自己——他這樣做,一定是因為我嗎?還是可能有一些別的原因,導致他心情不好?他這個時候需要我的幫助嗎?還是說,我最大的幫助就是不去打擾,讓他自行解決?

  兩個人的世界,也要保留各自的空間,在對方狀態尚不明朗的時候,切忌第一時間給他扣上「出軌」「不愛我」的帽子,我們要明確,在任何確鑿的證據出現之前,作為另一半,我們的默認狀態應該是信任對方的。

  兩個人的關係需要共同守護

  TA關係理論認為,任何關係中的不平等,都是在短期內透支這段關係的吸引力,會破壞關係的穩定性,如果不能被修復,最終就會導致關係的破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人喜歡自己的隱私權被隨意地侵犯,如果你一定要看他的手機,那麼也應該賦予他同樣的權利,如果你也對這件事不能接受,那麼最好不要向對方要求這個特權。

  猜疑是親密關係中的一片烏雲,它會給關係中每個人的心頭投下陰影,只有用事實和行動的真理之光才能驅散。

  要相信,伴侶選擇了你,已經是最好的證明,他眼中的你,一定比你看到的自己更美。讓自己跟隨身邊人的眼睛來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放鬆心情享受親密,讓雙輸變為雙贏。

  作者 | 陳諾,知乎心理學達人,心理諮詢師,自體體驗超600小時,專註精神分析、親密關係、原生家庭、自我成長領域,給予你最犀利的分析和最溫柔的撫慰。微信公眾號:陳諾Whatever 你所需要的心理學成長話題,都在這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