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那些內心不安分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26 06: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配圖選自網路上陸步軒的新聞照片、電影《夢想合伙人》劇照、以及德懋堂實景圖等。一併感謝。

  

  前幾日,在朋友圈瘋傳一篇爆款文,《那個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已經50歲了,他現在在幹嘛?》

  說的是曾經的高考狀元、北大才子陸步軒,因為命運變幻,從天之驕子變成一名菜場屠夫。幾年前,他當屠夫的事被爆出,還曾掀起過一波輿論高潮。

  2013年,陸步軒受邀回北大做創業講座,面對台下黑壓壓的學弟學妹,他幾度哽咽:「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他說出這句話后,台下一片掌聲。當時的北大校長許智宏笑著寬慰他:「北大畢業生賣豬肉並沒有什麼不好。從事細微工作,並不影響這個人有崇高的理想。」「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學家、賣豬肉的,都是一樣的」。

  

  我不知道許校長這席話,對當時正處人生灰暗時期的陸步軒有多大意義,只是作為一名讀者,很敬佩許校長寬廣的胸懷,以及對不同職業的尊重。

  雖然新聞爆出后,輿論並沒有苛責他,母校的態度也很寬容,但陸步軒對自己還是有要求的。

  在命運最黑暗的時期,他咬著牙,把賣豬肉這事做到「北大水準」。

  他花4個月時間寫了一本《豬肉營銷學》的講義,去廣州的「屠夫學校」當有實踐經驗的老師。他還寫過一本名為《北大「屠夫」》的自傳,很好看,有讀者評價,「20年基層經歷,官場、商場體驗世態炎涼,中文系的功底引經據典,詼諧幽默。」

  而這一次,他再次被大眾關注,是因為命運發生了轉折,他和北大師兄陸生一起,聯手做起高端豬肉品牌——壹號土豬。

  

  2015年,兩人聯手打造的壹號土豬銷量超過10億,是國內響噹噹的土豬肉第一品牌。2016年,又趕上網際網路經濟大潮,壹號土豬登陸天貓,成為第一個網際網路+的豬肉品牌。

  他在人生50歲、知天命的這一年,再次逆襲了命運。

  記得幾年前,柴靜專訪他,問:「你希望自己以後能做什麼?」

  他答:「現在不敢說,命運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裡。」

  雖然當屠夫不是他的夢想,當命運將這張牌發給他,他肯定也有發懵的時刻,一定會委屈、不甘,但最後,還是隱忍地堅持了下去,並暗暗下定決心,將這手爛牌打好,做石縫中的種子,等待它發芽的那一天。

  

  

  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很熱衷於談夢想。但很多人對夢想的努力,卻僅限於在朋友圈中不停感嘆。

  曾收過一封讀者來信,說自己在一家社區醫院工作,月薪過萬,畢業幾年,專業沒什麼提升,工作很無聊,身邊人都在混日子,沒共同話題,她一邊恐慌,一邊不知該怎麼辦,她焦慮,因為夢想中的生活不是這樣的。

  我把問題登出來,下面留言一片。很多人問她在哪家醫院工作,揶揄說自己也要去應聘;還有人談了自己的奮鬥狀態,表示不理解這位姑娘的嘰歪;有一條留言更是點題,「說了半天,你的夢想到底是什麼?」

  對啊,你的夢想到底是什麼?

  我恰好認識兩個有自己夢想的弟弟。

  A弟是個富二代,從小夢想開甜品店。在法國留學時,不好好讀商科,報名巴黎藍帶廚藝學校,學甜點。可惜那所老牌烹飪學校只教傳統的法式糕點,不符合現在的市場品位,順利畢業也然並卵。

  回國后,家人財力支持,在鬧市區開了家頗有法國風情的甜品店。情調不錯,用料很好,家裡人脈更是上佳,風風光光被當地媒體報道一陣,朋友們來捧場一陣,然後,生意漸漸寂寥了下去。

  店裡主打翻糖蛋糕和馬卡龍,師傅的工資很貴,產品B格高,但真不好吃,不符合大眾口味;門面在鬧市,停車不便,回頭客少;他對錢又不敏感,財務管理不正規……那家裝修華麗的甜品店,大概就堅持了半年,乾脆關張,A弟繼續回法國重修商科。

  

  B弟呢,是一個家境小康的學霸,在南京某大學碩博連讀,專業,照他爹的說法,「畢業了不是去美國大學做學術,就是被拉到沙漠里搞科研。」這兩種人生他都不想要,於是在博士畢業前一年肄業了……

  這對家人是天大的打擊。更大打擊是,這小子要在地鐵站開一款網紅蛋糕店!!!

  退學前,他特地回家,給父母呈出一份詳盡的調研報告。

  這款蛋糕成本多少,利潤率多少,賣到什麼量級成本可下降多少;然後是選址報告,這個地鐵口每個高峰期人流量多少,乘客構成什麼樣,有多少人經過地鐵站商鋪時購買了食品,哪些食品,價格區間是什麼,購物理由是什麼;自己開這家店需要多少投資,自己拿多少存款,需家裡支援多少,以什麼樣的利率向父母借貸……

  看完厚厚一沓報告,老兩口服氣了,兒子這書沒白念。

  經營兩個多月後,小攤就能月盈利兩萬多,「就是孩子太辛苦。他說明年會開新店。」老爺子說起來卻有點驕傲。

  這兩個真實的身邊人故事,讓我明白:夢想是切實可行的計劃,是愚公移山的願景,是燕子銜泥的勤勞,是螞蟻搬家的執著,是埋頭奮鬥很久很久后,猛一天回望,「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釋然。

  

  畢竟,大部分人的夢想都不會是中彩票,只需2塊錢押注,就能獲得300萬驚喜——那不是夢想,是白日夢。

  

  在我看來,夢想不分大小,只分能不能做的到,能不能做的好。

  五一時,在朋友圈看到MAY曬圖,帶著一家老小去黃山德懋堂度假了。

  

  之所以關注到那條微信,是因為她曬了小朋友在德書屋,跟著花藝師姐姐,把山谷采來野花做成中式插花,特別原生態的美好;另一張圖,是幾個小竹牌,上面寫著採茶、游湖、心農莊……我知道這些都是德懋堂的特色鄉游項目,感嘆於經營者在每個細節上的用心和精緻。

  偶然一次機會,有幸結識德懋堂的主人盧強先生。

  對他最深的印象是:總笑眯眯的,說話音調很低,但語氣篤定。

  他的經歷頗傳奇——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學博士,在他20多歲共7年的讀碩博的時間裡,跟隨導師單德啟先生,走遍徽州山山水水,做徽州古建築、民居和村落的研究。

  那些年,總住在上百年歷史的老宅里,田野調查時,走在徽州的青石板路上,這些零碎的片段,組成他夢裡的「棲居」。他想做一件事,就是將古徽文化和現代建築設計相結合,將學術思考變為現實中的產品,打造心中的「詩意棲居之所」。

  機緣巧合,他遇到黃山南麓的豐樂湖,一見傾心,開始築夢德懋堂。

  

  剛開始時,也很難。記得一期「十八學士」剛建成時,黃山連高速都沒通,更別提動車。那組仙子一樣白琚飄飄的新徽式建築,美是美,可惜藏在深閨中,世人難知。

  怎麼讓更多人理解他的夢想,認同他作品的價值?一個文人、建築師,不僅要堅持內心對審美的高標準,還要轉型學習運營思路,考慮市場開發,各種不易,可想而知。

  是堅持了幾年後,作為中國度假方式的開創者和引領者,口碑漸漸傳出,到現在,二期的容成仙台、怡養山房、九荷會所……德懋堂一手打造的中國式鄉游度假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和喜愛。

  更有趣的是,這兩年,高速通了,高鐵也通了,以前覺得很難的事,現在都迎刃而解了。世界一直無窮動,你要有智慧去預測,也要有定力去等待。

  這個時代,人人都想快速提升自己,這是好事。但我不希望,那些還不夠堅定的靈魂,將「成功」二字看的太過簡單粗暴,錯把投機當成捷徑,錯把慾望誤解為夢想。

  只有有價值的東西,才能經得住歲月的考量。

  

  就像德懋堂,它「成功」的背後,是對美的堅持,對徽文化的挖掘,對古民居價值感的守護,更是對全新度假方式的探索。

  而像盧強這樣對自己有著明確願景的人,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自我評價過高。他們知道夢想是什麼,也知道夢想離自己多遠,更知道夢想的重量。他們做好準備,才能不被一路走來的惰念、貪慾、疲態打敗,才能日復一日地堅持初心,一點一滴地築起夢想。

  而你,是這樣一個,有能力為自己的夢想買單的人嗎?

  

  妍妍對你說:

  

  這個時代很喜歡逆襲的故事,從別人命運反轉的傳奇中,似乎也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希望。

  我思考了一下,這是為什麼?大概因為中國的階層和財富還在流動,廣大老百姓內心中還帶有希望。只要不放棄自己,只要足夠努力,總有一天會不一樣。

  這樣想想,這真是個不錯的時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