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何日君再來》是中國近代史上受到歡迎的經典中文歌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5-2 1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何日君再來》是中國近代史上受到歡迎的經典中文歌曲

  

  遠離顛倒夢想 2011-08-29 20:46:55

  《何日君再來》是中國近代史上受到歡迎的經典中文歌曲,最初是1937年的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是上海中國化學工業社為宣傳國產的上海「三星牌牙膏」而資助拍攝,歌曲由剛剛成名的周璇主唱,並灌成唱片,由上海百代唱片發行。1939年在香港製作的電影《孤島天堂》中,又由黎莉莉主唱作為插曲。1940年李香蘭在滿洲國灌唱成唱片,由百樂唱片及帝蓄唱片分別發行,結果比周璇原版更風行。李香蘭回日本后,在1952年又唱一次,由哥倫比亞唱片在日本發行。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歌曲流行后,本是一首情歌,開始有人鑿穿附會,賦予政治意味,覺得它是盼日軍,是漢奸歌曲;又有人覺得是盼中華民國國軍,是愛國歌曲;又有人覺得是盼中國共產黨,是叛亂歌曲;又有人覺得是盼台灣日治時代重臨,是賣國歌曲。結果在不同時間、不同地方,禁了又禁。

  《何日君再來》的詞曲者有很多說法,其中【作詞/作曲】有記為【沈華/不明】、【晏如/貝林】或【貝林/晏如】,甚至指出詞曲都不明的說法都有。中薗英助的著作《何日君再來物語》(河出書房新社出版)一書曾對此問題作了深入的查證探討,並訪問相關人士,其結論認為黃嘉謨作詞、劉雪庵作曲。1930年代,黃嘉謨活躍於上海的編劇界,是《三星伴月》的編劇,而劉雪庵當時是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的學生,他後來當上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即現在中國音樂學院前身)的教授。他們兩人分別使用貝林和晏如作為筆名。但是在《何日君再來物語》裡面,相關人物提供的說法頗不一致。(例如有個說法,說劉雪庵本人說他自己包辦曲詞,只是劉雪庵在中薗寫書時過世,所以這個說法無法證實。)另外一個版本是黃嘉謨後人的說法:《何日君再來》的歌曲原來是一首不起名的歌曲,黃嘉謨取了《何日君再來》的曲調,填了新詞,這新詞就是今天大家熟悉的歌詞。後來作曲家提出投訴,為了避免爭議,黃嘉謨低調處理,沒有強調自己是填詞人,過了幾年漸漸被人忘記原作者是誰。

  《何日君再來》這首歌後來由白光、潘迪華、奚秀蘭、胡美芳、松平晃、渡邊濱子、李香蘭(山口淑子)、夏目芙美子、翁倩玉等先後翻唱錄成唱片,恰克與飛鳥在巡迴亞洲演唱會時亦曾演唱。七十年代台灣歌手鄧麗君翻唱時,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再度掀起熱潮。

  李香蘭認為《何日君再來》是周璇的傳世名曲。香港電影導演李翰祥認為《何日君再來》應該是最流行的歌曲。

  中國現代史中的「何日君再來」

  1957年作曲家劉雪庵因《何日君再來》被劃為「右派」。[2]

  1980年開始鄧麗君所唱「何日君再來」在中國大陸造成轟動之後、1982年,中國大陸當局把這首歌視為「不正確的歌曲,帶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東西」、「黃色歌曲」,同時亦以防止對民眾造成精神污染為由禁止輸入及播放。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5: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