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技術封鎖導致中國淪為山寨大國?哈哈你又吃瓜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15 23: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太陽雨 虛歡紀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是說美國將中國列為疑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國家。

  我想作為山寨大國,這確實沒什麼好否認的,抄襲之風在國內可謂長盛不衰。別說高新科技靠模仿,就連抄文章,抄小說的也大有人在。國情使然也好,文化餘毒也罷,都應該正視自身的缺點。

  這新聞本身其實沒什麼好評價的,倒是最後有個網友的留言,讓我頗為感慨,他說西方國家為什麼要對中國實行技術封鎖,為什麼要打壓中國的創新?

  我當時很想對這個憂國憂民的愛國青年說點什麼,可結果寫了幾行字的跟帖被新聞後台給屏蔽了。

  後來又想,現在對「封鎖論」堅信不疑的人應該不在少數,索性就寫一篇關於技術封鎖,中國為什麼缺少高科技創造力的文章吧。

  

  首先,我認為「技術封鎖」是存在的,但是叫法不確切,應該叫技術壁壘。這個是任何國家都會採取的技術保護,以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為宗旨的措施。

  比如美國不賣給中國關於隱形戰鬥機的關鍵技術,同時也不會賣給日本和英國。相同的道理,中國如果有比美國更先進的技術,也不會拱手讓人,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國家利益,不存在封不封鎖這種矯情的說法。

  至於中國創造力缺失的問題,我以往的文章其實也提到過,但都沒深入探討,今天就這方面講講我個人的一些淺見。

  

  我覺得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大國,首備要素就是「解放生產力」。這個詞我想大家都聽過,但是很少有人會去深入了解。

  既是解放,那前提肯定是有束縛,有桎梏。而生產力,簡單講就是人類創造新財富的能力。結合起來,就是人們創造財富價值的能力被束縛了,需要解放。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個階段,老百姓的生產力都被嚴重束縛,最典型的就是清政府時期,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桎梏了中國人民的生產力。

  

  直到後來被辛亥革命推翻,中國人民的生產力才得到解放,然後努力嘗試從農業社會朝工業社會前進。

  到了民國時期,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有了顯著提高,雖然重工業依然遠落後於西方國家,但輕工業發展迅速。

  當時蔣介石對工業發展也頗為上心,制定了《重工業五年建設計劃》和《交通建設五年計劃》等諸多發展計劃,又與德國簽訂了《中德經濟合作協定》。具體內容忘了,大致是中方用農產品和礦資源換取德國的重工業機械設備。

  

  後來新中國成立,開始學起蘇聯那套,結果很顯然,蘇聯這老司機是裝的,最後把車開到了陰溝里。當時的中國也苦不堪言,全民生產力再次被束縛。

  直到1978年,鄧小平開始搞改革開放,喊的口號之一就是解放生產力,自此,中國人民的生產力再次得到解放,高速發展了30年。

  但光是解放生產力還遠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大國,還得發展生產力。

  至於怎麼發展,目前國際上大致有三種,一是自由發展型,二是計劃發展型(一般是生產力未解放狀態),三是半自由半計劃型,中國顯然是第三種。

  

  這裡中國的體育制度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國家集中資源,分配給其中一部分人,讓這一部分人飽和釋放生產力。

  另外,中國的民用科技極度落後,但是軍工科技和航天科技都還過得去,也是因為國家都集中資源優先發展這一塊了。

  這種發展模式短期內看不出毛病,但時間一長,各種問題就出來,其中最大的社會問題就是貧富差距巨大。

  因為各個領域都是這個模式,把資源集中起來供給部分階層,讓小部分人發揮高質量生產力,而另外大部分人則只能從事低質量生產。這便嚴重約束了中國高科技方面的創造力。

  

  柏拉圖說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因為教育是發展生產力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它能為國家輸送全方位的人才,

  當年清政府時期教育理念落後,教學水平低下,資源也稀缺,因此整個國家衰敗不堪。

  辛亥革命后,教育制度得到改善,又吸取了西方的教學經驗,再加上出國熱潮,因此後來的民國時期,大師倍出,可惜後來因為戰爭,流失了一批,又因為WG死了一批。

  目前中國的教育,按規模來說確實是空前的,但遺憾的是,走的依然是當年蘇聯人發明的填鴨式教育路線,存在很多詬病。

  雖然一直在改良,但慢慢又升級出一個中國式的問題,形成了教育資源壁壘。

  從小學到高中,再到大學,教學質量無不是呈梯形分佈,最後優質的教育資源自然而然就被精英家庭給佔據了,結果嚴重導致生產力(人才)轉化的低效率。

  

  打個比方,比如現在愛因斯坦要投胎到中國,如果他有幸生在精英家庭,那麼他最終有可能釋放驚人的生產力,推動中國發展。但是如果生在底層家庭,那麼他就只能去「搬磚」了。

  另外,影響這個「愛因斯坦」的還不單單隻有各種資源問題,他還會受到社會價值觀方面的影響。

  比如說他生在清政府時期,就算他投胎到貴族家庭,很可能他只樂於流連風月,無心科學,甚至為了保持階級身份而不擇手段。如果生在底層自然更慘,不是種地放羊就是背八股文。

  若在現代中國,愛因斯坦們可能更熱衷穩定的生活,比如考個公務員什麼的。如果真的已經具備了成為天才的基礎條件,那麼他們可能還會考慮大環境,從而選擇國外更加公平、純粹的科研氛圍。

  所以我認為,中國真要成為一個高效的創造力大國,必須大力改革,改變自身的發展模式,清除教育壁壘,讓經濟自由,讓制度公平,如此才能真正走向強大,慢慢佔領技術制高點。但這基本不可能,因為佔盡資源優勢的群體不會因為你們的理想國度,而放棄他們自己的理想國。

  

  

12

主題

75

帖子

31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1
沙發
cometflying 發表於 2017-5-18 17:4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古代是個自給自足的國家,缺少工業革命那一階段,資本主義剛剛萌芽就流產了,所以,缺少發展的環境,積累和儲備不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0: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