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依法治國,須徹底拋棄馬國家理論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習李新政的第一階段是撥亂反正,重點在反腐,告訴國人什麼事做不得,哪些是錯的,不能做。當下進入第二階段,即重建國家治理體系的階段,開始探討什麼是對的,應該做什麼,怎麼樣去做。這一系列重大課題的答案已初見端倪,答案便是四中全會的主題:依法治國。如何治國,得先搞清楚國家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浮塵先生認為至關重要。就好象你與某個女人如何相處,得先搞清楚她的本質是什麼,如果她的本質是你的妻子,你得全身心呵護;如果她是你的同事,你得關切並且尊重她;如果她是一個妓女,你可以在她身上撒野后不必將她放在心上片刻;如果她是一個工於心計並且有所圖的女人,你最好敬而遠之為妙。對於國家本質的理解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治國方略。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認為國家的本質就是階級壓迫的暴力工具,毫不奇怪,他的治國之策就是階級鬥爭為綱。我們有很多人罵王偉光想復辟文革,卻不明白他錯在哪裡。他的錯不在階級鬥爭為綱,他的錯在他奉行的國家理論。後來又有宇宙真理派的其他成員們紛紛寫出了新的文章,有的是說依法治國不能代替無產階級專政,有的是說要用無產階級專政統領以法制國。骨子裡都是一樣的,都是依據的馬克思的國家理論。中央提出依法治國應該成為一種信仰,而不是工具。但是,宇宙真理派信仰不是依法治國,他們的信仰是馬克思的國家理論,依法治國在他們那裡只是工具,實現他們階級壓迫信仰的工具。
很多人在否定階級鬥爭為綱的同時,並沒有認識到階級鬥爭為綱這種教條的根源在哪裡。想要真正實現依法治國,就必須否定馬克思的國家理論。不否定這個理論,法治就不得不籠罩在階級專政的陰雲之下,法治就無法惠及全體國民而成了少數統治階級的保護傘。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馬克思的國家理論比他的剩餘價值學說更為要害,正是從國家理論出發,馬克思才構築了公有制理論和共產主義思想,而剩餘價值理論不過是為了他的公有制理論尋找道義上的理由而已。百年共產國際的歷史,也是馬克思國家理論破產的歷史。上百年來全世界有數十個國家,多達十多億的人民因捲入了這個國家理論的試驗而深受其害,這些國家的文明停滯甚至倒退了數十年之巨。中國,便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成員,在上世紀五十年初開始至八十年代中期,長達三十餘年時間奉行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治國之策,搞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今天,中國歷史到了一個關頭,是重拾階級鬥爭為綱還是走向依法治國,是兩種對立的選擇。而這種選擇涉及到如何認識馬克思的國家理論,為此,浮塵先生要專門講一講這個問題,從一個普通人的正常心態和角度來談談這一方面的問題。
一、馬克思的國家理論
關於國家的本質和功能,國家的起源與未來,國家與民主,國家與革命的問題,在中國民眾的認識層面,只有一家之言,即馬克思關於《國家與革命》的學說。
但是,這個理論經過實踐證明是不正確的,尤其是關於國家的未來,這個理論已經破產。
馬克思國家理論的較全面的論述,諸位可以閱讀 9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的那篇著名文章《國內階級鬥爭絕不可能熄滅》。雖然浮塵先生完全不同意王偉光的觀點,但不得不承認,他的那篇文章對於馬克思的國家理論敘述得還是比較到位。如果不嫌羅嗦,不妨梳理一下這個理論的要點。
馬克思國家理論的核心,便是認為國家是階級壓迫的工具。
他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呢?他是從國家的起源得出這個結論的。
馬克思認為,人類歷史原來是沒有國家的,最早是氏族部落,並沒有國家。氏族公社之間的相互戰爭,勝方獲得了大量敵方的俘虜,將他們變成了勞動工具,即為奴隸。為了防止奴隸的反抗,便建立了暴力機器,制定了約束奴隸的法律,於是國家便產生了。所以,國家,天經地義地就是階級壓迫的工具,就是一部暴力機器。奴隸社會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奴隸階級的工具,封建社會是封建地主階級壓迫農民階級的工具,資本主義社會是資產階級壓迫無產階級的工具。
那麼,到了社會主義社會,自然也就是無產階級壓迫資產階級的工具。所以社會主義必定是,也必須是無產階級專政國家,也必定還是階級壓迫的國家。那麼,這樣的國家,階級鬥爭豈能不是綱呢?豈能不是階級鬥爭一抓就靈呢?豈能不搞文革呢?那麼,一切傷天害理的事,一切殘忍的暴行,只要是在階級壓迫的名義下,便都具有了正義和合法性,便都是愛國的性質。
以上便是馬克思關於國家的起源與本質的理論要點,似乎很嚴謹、很有歷史依據、很有邏輯。
按照馬克思的國家理論,推而論之,豈止是社會主義社會,凡是階級存在的社會,階級鬥爭都是綱,綱舉目張,階級壓迫便等同於愛國。
但是,它並非真理,它是錯的。
二、為什麼說馬克思的國家理論不是真理?
馬克思的國家理論存在十一個方面的錯誤,且聽浮塵先生慢慢道來。
(一)忽略了人性善的一面
馬克國國家理論建立在人性唯惡的基礎之上的,這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人類的道德追求。
人性,不唯惡也不唯善,人的內心世界存在向惡和向善的兩種天然傾向性,這是誰也必須承認的事實。但是,人之所以為人,對於善惡的判斷能力基本上是天生的,共通的。這是造物主的造化,也是人類之幸。正因為對於善與惡判斷的天然能力,人們對於真善美具有天然的推助動力,而對於假惡丑也具有天然的排斥傾向。這也是人類社會能夠不斷進步和人類文明能夠不斷進步的根本原因。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什麼種族、什麼膚色、什麼語言的人,對於基礎性的善與惡的判斷都是相同的,比如,我們都認可愛情、親情、友情,都認可責任、誠信、慈悲、同情弱者、助人為樂,都讚賞勇敢、寬容等等,與上述相反的品格或行為都不會得到認可,這些價值觀是共通的,普世性的,否則世界不同國家之間、不同民族之間何以溝通、交流、合作?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地球村的實現等現實事實都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普世價值的存在和它強大的作用。最明顯的是,如果不存在普世價值,別說社會化的大生產,就是小作坊的小生產也無從實現。習大大到處講中國夢與美國、德國夢、印度夢是相通的,其實指的就是這些普世價值,不然通什麼?怎麼通?
所以,一個再怎麼不講理的人也不應該否認普世價值的存在,一個再怎麼壞的惡棍,也不應該仇恨普世價值。比如,我們會發現一些刑事罪犯殺人如砍瓜切菜般冷酷無情,但是他們對於自己的生生父母、妻兒老小也是充滿了感情的。我還可以斷定,就像王偉光這種天天叫囂搞階級鬥爭的人,對於他的父母親也還是存在普世價值的,至少在他的腦袋瓜被階級鬥爭理論毒化前是這樣的。
人類性善的一面,它永遠在那兒,在我們的心中、在我們的國家中、在我們的社會中。善的力量確是存在的,並且在左右著我們的行為,給予我們向上的動力。我們不能否認,人類社會在人性惡的驅使下,有一些人在作惡,但是在人性善的驅使下,同時也有更多的人在行善。古今中外,無論多麼黑暗的時代,總有許許多多抑惡揚善的事迹成為一個民族的典範永垂史冊,成為這個民族正面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尺度世代相傳。在納粹猖獗的歲月里,有無數的德國公民默默地給予猶太人以蔽護;在人妖顛倒的文革時代,同樣有無數人給「狗崽仔」、「走資派」伸出救援之手;在日本軍人在南京大屠殺的恐怖時光里,更有不少西方人救助了眾多的中國難民。類似的現象貫穿古今、橫亘中外,並非一時的偶然。
你也許會說,你說人有性善的一面,而且對於善惡判斷幾乎是天然的,那為什麼人類還會作惡?天下豈不早就太平、早就和平幸福了嗎?我的回答是,這個世界奇怪的是,作惡容易行善難,建築一座房子要幾個月,摧毀它只要一瞬間!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在物理學上叫熵定律,也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系統不吸收外來能量的條件下總是向熵增加的方向變化。所謂熵就是系統的無序性。打一個比方,你自己製造一輛車需要千辛萬苦,你去偷一輛車卻只要幾分鐘,這時,如果沒有其它風險,你傾向於去偷車而不是去製造車。同時,你一定知道,偷車是惡的行為,不是善的行為!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真實寫照:從成本角度來說,人類傾向於作惡,但從價值判斷的角度,人類傾向於行善;人們作惡,並非不知道那是作惡。而正因為從善難而作惡易,從善利他而作惡利已,所以從善被人類尊敬和推崇,而作惡則被人鄙視和否定。人在存在外在約束的時候善意佔優,而在外在約束缺乏的時候,作惡的念頭則可能左右其行為。
人類的這種性善與性惡同時存在的本性是普適的,不論其民族、種族、地域、膚色、語言,當然更不論是處在什麼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也就是階級或階層),都是同樣存在的。
馬克思國家理論將維護一個階級的統治簡單化為階級壓迫,認為讓被統治階級服從的唯一辦法就是暴力,建立在人性唯惡的基礎上,是不符合人性基本狀況的。
(二)不符合人類的良知
專制容易得勢,反動容易得道,這也是事實,但得勢得不意味著正義,得道也並不意味著合乎道德和人類良知。
階級壓迫不具有正義感,不論是哪一個階級對哪一個階級的壓迫。你今天強調無產階級專政是正義的,你怎麼否定明天資產階級壓迫無產階級的正義性?這不過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歷史的事實證明,無論是國家制度還是宗教信仰,符合人類良知的,才能延續下去,否則終將被人類所淘汰。我們看到,全球各個國家早期的各類宗教勢力繁雜,但是,今天唯有勸人為善、弘揚人類之愛的宗教才能在全球廣為傳播,被普羅大眾所接受。社會制度也一樣如此,一切專制制度都將送入墳墓,民主政治將成為普世價值。
(三)是一種外因決定論
人出生後進入社會,當然得歸於某個階級,具有階級性。但是,決定他的行為和思想的,並不唯有階級性在起作用。相比於人性而言,階級性是後天的和外在的,人性才是內因,是先天的,才是本原。哪一個更重要?哪一個更能持之以恆,哪一個更能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豈不是清清楚楚。我們豈能對於內在的、先天的、本原的因素視而不見,卻抱住外在的、後天的因素死死不放,並且人為地強化它,將這種外在因素當成了人性的根本和全部,當成了解讀社會的唯一視角、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追求的唯一目標!是不是錯得離譜中呢?馬克思的辯證唯物論也認為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如果承認這一原理,就應該承認馬克思的國家理論是一個錯誤理論。
(四)顛倒了人類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的比例關係
馬克思國家理論過於強調了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個方面,即鬥爭和排擠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並且是主流面,即合的一面。事實上,無論是什麼制度的社會,沒有物質資料的基礎,它一天也存在不了。而如果人類社會僅僅是各個階級、各個階層相互殘殺,是無法創造任何物質財富的,人類便會永遠停留在叢林階段,走不出動物世界,進化不到人類社會,奉行的便永遠是叢林法則。但是,歷史和現實的事實是,人類社會,無論處於什麼階段,合的時候總是比斗的時候多,合的力量總是比爭的力量強,這便是人類社會能夠不斷積累物質財富,不斷從低級向高級進化,人類文明不斷取得進步的直接原因。因此,任何制度的社會都不能以階級鬥爭為綱,也不是以階級鬥爭為綱。
(五)不符合社會矛盾客觀實際
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是一種常態和普遍性,並不局限於階級與階級之間。事實上,同一階級中人與人的競爭在某種意義上甚於不同階級之間的競爭,因為同階層的人之間具有可比性,處於相同的生存子環境之中,相互之間對於資源的爭奪性更迫切。所以,我們不能否認存在階級鬥爭,但階級鬥爭並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多向性和立體的。各階級之間有鬥爭也有合作,並且在絕大部分時間裡,合作強於鬥爭,階級鬥爭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階級合作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六)不符合人類歷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我們客觀地看看各個民族和國家起源與進化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主線,就是人性善的一面不斷地超越人性惡的一面。具體體現在越來越遠離叢林法則,而越來越傾向保護弱者。奧林匹克運動便是一個生動的寫照:這項運動原本是展示體格強健者的優越,現在卻在正常人的奧運會後,同時舉辦殘疾人奧運會。奴隸社會奴隸不為人,只是工具;封建社會農民獲得了自由民的身份,但沒有政治權利;資本主義社會全體公民均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但在初期也只有上等公民才享有這種權利,而發展到發達資本主義時期則將政治權利擴展到了全體公民。這一過程再清楚不過地展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即階級的概念、身份的概念在不斷地弱化,公民平等的概念在斷地增強。
人生而平等,這不是理論信條,而是客觀存在。每一個人的出生只是一種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上后,才由於經濟背景和政治背景的差異而變得不平等了。人生而平等,不平等只是後天造成的。沒有什麼人天生就該是統治階級或被專政對象,也沒有什麼人應該永遠是統治階級或被專政對象,因這這些屬性都是後天造成的,不是命定的。人類社會的進化歷史,受到了人生而平等這種客觀屬性的驅動,公民平等的程度在不斷增強,而階級差異在不斷弱化,這是歷史事實。
我們知道性善和性惡同處於我們的內心,作惡容易而行善難,當一個人沒有外在約束的時候,往往趨向於作惡。當一個人有了權力的時候,其實就是獲得了某種優先權或者說受到的約束就更少,所以,當權者容易作惡。權力越大,意味著受到的約束越少,一國之君從理論上來說他只受到自己內心的約束,其他人對人沒有任何約束。因此,權力越大,作惡的傾向性越大。而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一部不斷對於權力約束加強的歷史,一部將權力社會化、平民化的歷史。古代君王權力無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就是這種無上權力的生動寫照,膚即天下、膚即國家、膚即王法。但是,資本主義社會之後,國家權力變成了公民權力的讓度,國君及政府只是受選民之託的管理層,權力被關進了法律的籠子里。
馬克思國家理論堅持階級暴力工具論,顯然不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和方向。
(七)沒有物質基礎支撐
馬克思的國家理論之所以強調階級鬥爭,是因為它建立在利益爭奪的零和博弈基礎之上:有我沒你,你死我活。在物質生產相對缺乏的時期,這種理論具有相當的現實性。幸運的是,因為人性善的一面終究占勝了人性惡的一面,人與人之間合作強於爭鬥,社會的生產力終究得到了不斷的發展、財富得到了不斷的積累,零和博弈現象並不存在,人與人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的關係也不是有我沒你、你死我活的關係。作為世界上最為智慧的生靈,人類明白合作與共贏遠遠強於同歸於盡。因為,馬克思的國家理論不僅缺乏其存在的物質基礎條件,也必然被人類所拋棄。在過去百年間,越是物質缺饋的國家,越是信奉馬克思的國家理論,熱衷於搞階級鬥爭和紅色恐怖,這種畸形的歷史現象從反面映證了馬克思國家理論的邪惡本性。


b70d4b81.jpg (12.83 KB, 下載次數: 0)

b70d4b81.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