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野菜八卦 | 市井貴胄——薺菜和蒲公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15 23: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說到春天,吃貨們總會想到吃野菜。開春后尋找新鮮的野菜,其實並不一定要到多「野」的地方去。「野菜」的「野」,是人們對於自然的探索,尋常巷陌、繁華市井,都可以找到不少野菜的身影。這其中就包括人們熟知的薺菜和蒲公英。雖然廣為人知,但與其背後那名動天下的龐大家族比起來,這兩個傢伙的名聲根本不算什麼。溪頭春花美——薺菜

  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薺屬(Capsella),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草做蔬菜食用。

  

  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在小家庭薺屬中是根獨苗,但它隸屬的十字花科卻是以出產蔬菜而著稱的大家族。拍攝:秦隆

  《玉篇•艹部》:「薺,甘菜。」《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提起野菜,大部分人腦海里出現的第一批名單中,都會有薺菜。自《詩經》的先秦時代,至數千年後的今天,薺菜都以其鮮美為人們所熟知。在我的老家東北,薺菜的最佳吃法是做包子餡——到野外挖一筐鮮嫩的薺菜回來,和上肥肉大油,再用一半白面加一半玉米面做皮,這樣包出來的包子總能勾起父親的口水。除了味道上甘美喜人,薺菜能夠名聲在外,還有著其他的原因。

  

  薺菜豆腐羹、薺菜餃子,薺菜的這些招牌菜品不用多說了吧?圖片:豆果美食

  薺菜出身名門。雖然歷史上薺屬(Capsella)下的其他兄弟姐妹早已各自分家,薺菜在自己的小家庭中是根獨苗。但是它卻和蘿蔔、白菜這兩位聲名顯赫的表兄弟同出於十字花科——一個以出產蔬菜而著稱的大家族。這個世界大科含有300餘個屬級小家庭和3000餘個物種成員,不僅有蘿蔔、白菜、甘藍、花菜、芥菜這樣的蔬菜名士,而且還包括了眾多的常見野菜,比如頂著一串串小圓片狀果實的獨行菜、和薺菜頗有幾分神似但長著複葉的碎米薺、因辣味強悍而得名的蔊菜以及酷愛泡在水裡的豆瓣菜等等,甚至小清新們喜愛的二月蘭也可以以「諸葛菜」的名義炒來吃掉。

  

  1~4:獨行菜、沼生蔊菜、碎米薺、諸葛菜。拍攝:秦隆

  作為十字花大家族的一員,薺菜和其他十字花科野菜一樣有著與芥末同源的芥子香味,也一樣會在採摘期過後開出成串的四瓣小白花。那兩兩相對的花瓣正是「十字花」一名的由來。

  

  有著十字花科的「族徽」四瓣花的糖芥。拍攝:秦隆

  說到這裡,從未採過薺菜的人也會感到這種植物似曾相識,這是因為薺菜在漫長的進化中早已習慣了高強度的干擾,適應了和人類一起生活,所以田邊屋后、溪岸山路,甚至市中心修剪頻繁的草坪中,都能見到它那潔白嬌小的花朵,這也就有了那句著名的「春在溪頭薺菜花」。另一方面,這白花還是它和蒲公英等其他家族野菜的主要區別。至於和同樣開著成串四瓣小白花同科表親的不同之處,則在於薺菜那幾乎和花同時出現的果子,宛如一串串鮮美的愛心,頂著尚在開放的花朵。

  苦中一縷香——蒲公英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屬菊科(Asteraceae)蒲公英屬(Taraxacum),多年生草本,全草可食用。

  

  蒲公英所在的小家庭蒲公英屬譜系龐雜,更不用說它所隸屬的、龐大的菊科家族。拍攝:秦隆

  《本草綱目•菜部•蒲公英》:「俗呼蒲公丁,又稱黃花地丁。」《唐本草》:「蒲公草,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

  其實我對於蒲公英的最初印象,是黃花嬌小、折斷植株會有白漿、果實更可以拿來吹著玩的「萌物」。然而後來知道,這貨到了父輩的眼中,立馬就變成了苦中猶香的美味——「去,挖點婆婆丁去!」是那個年代的他們經常得到的任務,這個「婆婆丁」就是東北對蒲公英的稱呼。於是,在晚飯的炕桌兒上,就會多了一道生蒲公英蘸大醬,雖然有些苦,卻作為天寒地凍后第一批鮮菜的味道,被父輩們永遠地烙在了心底。

  

  婆婆丁洗乾淨后陰乾,和牛肉在一起做成醬菜超下飯!圖片:豆果美食

  如果說薺菜是出身名門,那麼蒲公英絕對可以說是豪門之後了——薺菜是在小家庭的獨子,而譜系龐雜的幾十位蒲公英兄弟們則佔領了《中國植物志》的整整一本分冊,更不用說蒲公英所屬的菊家族了。菊科以一千五百多個屬、兩萬多個種的規模位列被子植物五大家族之首,還培養了不輸於十字花家族的眾多蔬菜名流,如萵筍、茼蒿、苦菊、油麥菜。在野菜方面,抱莖小苦蕒和中華小苦蕒聯手以「苦菜」之名佔領了城市;南方孩子的山野情節中總少不了馬蘭的清爽;關東叢林里的橐吾們則提供了朝鮮族生食最愛的「馬蹄葉」;其他更有刺兒菜、牛蒡、苣蕒菜等等為人們所熟知。它們儘管高矮胖瘦各異,卻都和蒲公英有著共同的、鮮明的家族特徵,那就是一朵朵由眾多小花圍繞一個圓心堆砌展開的「頭狀花序」。

  

  1~4:刺兒菜、牛蒡、狹苞橐吾、長裂苦苣菜。拍攝:秦隆

  怎樣才能把蒲公英和其他菊科植物區別開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蒲公英那又萌又清新的「毛毛」。而實際上,菊科的植物絕大部分在頭狀花序開放后,都結出一簇簇由帶著冠毛的小果子組成的果序,不能區別開蒲公英與其他菊科植物。實際上,如果不看得那麼仔細,拉遠視角就會發現,它們的葉子都是直接從根部長出排成一圈,包括頭狀花序也只是著生在特別加長的花梗上而已,即沒有地上莖的「蓮座狀基生」,這有利於植物體躲過早春烈風的侵襲。同時萌發的薺菜之類也擁有這種形態,這種不同種群為了適應相同的環境而進化出相似的形狀被稱作「生態型」。但是其他植物的花序並非菊科所具有的頭狀花序,而蓮座狀的其他菊科植物基本分佈在高原。所以,我們平時所能見到的開著黃色頭狀花序的蓮座狀植物,只有苦中猶香的蒲公英了。

  

  生於高原的菊科蓮座狀植物——川木香。拍攝:秦隆

  然而具體到蒲公英屬內的識別,恐怕全國範圍內也沒多少人能分得清,不過我還是學到了一點挑選好吃的蒲公英的竅門,那就是觀察葉子分裂的深度。如果裂得太深而像魚骨的話,多半是苦得不大能入口的。開花之前的早春蒲公英也不是那麼苦,不過,這苦味也算得上菊家族野菜的一個鮮明標誌呢。

  野菜的採摘往往需要開花前的嫩芽,而文中所述的特徵基本從花出發,並不能作為採摘時的區別。另外,同一種植物的形態在嫩芽期和成熟期會差異很多,而在嫩芽期,種與種間的差別反而不大,識別起來並不容易。所以,缺乏經驗和可靠的指導,還是要謹慎嘗試採摘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7: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