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武術地圖:哪個省的人最能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9 0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總斑竹 於 2017-5-14 23:40 編輯


  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

  各大門派的武功,哪個更有格鬥性?南方人和北方人,誰更能打?武林高手都去哪了?

  文/曹吉利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多數人看來,武力最大的魅力在於比試。拉出來打一場,比比誰的拳頭更硬,比糾纏不清的口水仗痛快得多。

  從民間流傳「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三國演義》武力排行,到鑽出人群對著霍元甲大喊「你嘛時候成津門第一啊?」的瘋子,再到從不缺少看客的街頭鬥毆,千百年來,並不好鬥的中國人卻始終熱衷給武力值排出一個名次來。

  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光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流派傳承都是一門學問。南拳北腿、槍法刀法、內家外家,這些形形色色的分類,自然而然地也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究竟哪個省的武功最厲害?似乎個個看起來都天下無敵。



  電影《葉問》,葉問一拳能打十個。

  南拳北腿:拉出來比一比?

  說起這幾年最火的一門功夫,非詠春拳莫屬。雖然《葉問》電影三部曲一部比一部乏善可陳,但詠春拳的知名度卻是越來越大。甄子丹大喊「我要打十個!」的畫面,強化了廣東尤其是佛山作為武術之鄉的地位。

  雖然新式武俠片中的佛山無影腳和詠春拳,距離真實越來越遠,卻也讓人們記住了廣東武術「能打」的特點。在這麼多種傳統武術中,也只有詠春拳得到了「武術打假」狂人徐曉東的承認。


  梁朝偉飾演的葉問,十幾二十個人都不是對手。

  福建是與廣東齊名的南派武術之鄉,但不知是不是影視宣傳較少的緣故,福建在中國功夫的版圖上並不算突出。五祖拳比不上太極詠春那樣聞名遐邇,相比於風頭大盛的嵩山少林寺,國人對於莆田南少林的了解也並不比莆田系醫院更多。

  其實,福建武術曾經在明代的抗倭戰爭中發揮作用,泉州名將俞大猷曾經親至嵩山少林寺,看到少林棍法「傳久而訛,真訣皆失」,將自己的南派少林棍法教授給他們。

  

  福建地方的狗拳是中國南方稀有的傳統拳種之一。

  而嵩山少林,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中國功夫的代名詞。《易筋經》、七十二般絕技、達摩面壁……所謂「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武功的哪一本武俠小說中都是名門正派的領袖。不過,如今少林武僧表演團在世界範圍巡迴演出,項目包括鐵檔功、銀槍刺喉、頭斷鋼板,少了實戰的風采,多少帶了些打把勢賣藝的味道。



  河南嵩山少林寺。

  西北武術以霸道彪悍著稱,最著名的實戰應用莫過於大刀隊。馮玉祥的29軍大刀隊,每名士兵身上背一口4斤重的大刀,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曾經大破日軍。馮玉祥邀請馬鳳圖等一批武術家教授士兵武術,為西北軍留下「破鋒八刀」的刀法。

  桂系將領黃紹竑曾向《申報》老闆史量才詢問:「新聞界不去鼓吹正規軍的新式武器,而來鼓吹大刀隊,不是又要演出義和團的老把戲了么!」史量才回答:「新的沒有得吹,只好把舊的來吹吹。」看來西北大刀的戰鬥力,也在民族情緒的裹挾下被吹大了。



  大刀隊被傳得越來越山,但背後是當時中國落後的武備和抗戰的艱難。

  說來說去,還有一個武術大省被今天的人們忽視——河北。在古代,河北是名副其實的武術之鄉,動輒發配梁山好漢的滄州,出過數不清的武術家。維新變法的大刀王五、俠盜燕子李三、精武會創始人霍元甲,都是正宗的河北血統。

  根據統計,從順治三年到光緒二十四年,二百五十年間共開武科109次,這109個武狀元中有籍貫可考的95人,其中直隸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就佔了28人,可見武風之盛。不過今天早已不再是那個「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年代,作為離北京最近的省份,人們最關心的是它的房價,北漂最關心的是能不能早點下班回河北睡覺。



  霍元甲,河北滄州人。

  不拉出來比一比,各省的武術究竟哪個更厲害實在難有定論。所以已故武術名家趙道新先生,生前一直在呼籲建立現代化的格鬥比賽,讓人民群眾來評點評點。

  「一個能喚起觀眾極度狂熱的比賽方式一旦定型,拳手和他們的指導者就會拚命地尋找在這個賽制上更實用的技術。中國武術的技擊性才能真正被加強。 」


  徐曉東。

  戰力排行,不能只看拳腳功夫

  如果細究之下就會發現,在「戰鬥能力」的構成中,當地的武術水平實在是個微不足道的因素,反倒是地域性格、社會結構、軍事組織形式等等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網路上曾經把東北三省戲稱為「砍省」,源頭大概是那個「你瞅啥?」「瞅你咋地!」的段子。雖然沒聽說過東北有什麼著名武術,但大金鏈子愛紋身的東北人,還是很多中國人心目中最好勇鬥狠的代表。

  不過解下金鏈子和墨鏡后,赤手空拳走上擂台,喊麥的大砍省人恐怕削不過隔壁自幼練摔跤的蒙古漢子。



  你瞅啥?圖/電影《東北往事之破馬張飛》

  北人尚武、南人崇文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標籤。有趣的是,國外也有類似的地域標籤。格拉德維爾在《異類》一書中談到,美國南方比北方有更強烈的榮譽觀念,他們更容易感覺被侵犯被激怒。

  其實,中國南方人也不那麼好惹,歷年的群架、械鬥事件中,廣東人的身影都很活躍。歷史上,南方的武力也令人聞風喪膽。

  項羽曾經撂下狠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幾十年之後的西漢名將周亞夫也附和道:「楚兵剽輕,難與爭鋒。」一直到清朝雍正十二年,皇帝還專門頒布詔書嚴禁械鬥,其中提到:「漳、泉二府……獨有風俗強悍一節,為天下所共知。」這算是欽點的民風彪悍了。



  鄭伊健飾演的陳近南。一般認為,陳近南是明鄭王朝東寧總制陳永華(福建廈門人)的化名。

  數一數近代中國的軍事實力,南方各省更是毫不遜色。湘軍淮軍從太平天國一直到民國時期都威名赫赫,左宗棠收復新疆率領的就是湖南兵,留下了「大將籌邊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的佳話,湘軍的戰鬥力可見一斑。與湖南不遠,辛亥首義的美名也穩穩地落在了湖北人的頭上。

  在金庸的《袁崇煥評傳》中,描述凇滬會戰時駐守上海的粵軍十九路軍抗禦日軍侵略,士兵們吼一句「掉哪媽,頂硬上」的廣東粗口,便英勇衝鋒。這句粗口,據說正是來自於明末東莞籍名將袁崇煥的口頭禪。


  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廣東羅定人)在前線視察。圖/日出新聞社《満洲建國と満洲・上海大事變史》,昭和七年五月 (May 1932)

  近代南方軍隊多以地域、宗族成軍,在戰場上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相比之下九一八中拱手讓出東三省的東北軍就顯得有些窩囊。不過,這也並不能說明北方人就善於私鬥、怯於公戰。起於白山黑水,一路打到海南島,為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四野,也是一支東北子弟兵。

  由此可見,衡量一個省的「戰鬥力」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唯獨與功夫沒什麼關係。



  海南島戰役前,四野練習水上射擊。圖/張正隆著《衡寶追殲戰》

  武林高手到底去哪了?

  看到這裡,武術愛好者和武俠愛好者可能要失望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最初的武術搏擊功能突出,絕不是花拳繡腿。

  「左手便要來揪魯達,被這魯提轄就勢按住左手,趕將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腳,騰地踢倒在當街上」,這是《水滸傳》中魯智深制服鎮關西的幾招,非常短促,與人們想象中的大戰三百回合、拚鬥內力相去甚遠,但更接近真實的武術搏擊。


  徐錦江飾演的魯智深。

  所謂「一力降十會」,學習了中華武術,也不能就用柔弱之身擊敗肌肉猛男。明清時鏢行興起,鏢師們練武之餘,也要鍛煉身體,保證飲食。近代以來,隨著槍炮傳入和法制健全,武術的技擊功能被弱化,更多地變為一種強身健體的方法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霍元甲創立的精武體育會就以「強國、強民、強身」為宗旨。曾經的全國武術冠軍、功夫明星李連杰也在一次訪談中坦言,現在的武術更像是一個體育娛樂項目,在現實搏擊中恐怕是「花拳繡腿」。



  李連杰在影視作品中演示太極拳。

  其實,在現代社會,把傳統武術轉化為體育健身項目本是善莫大焉的一件好事,可恨一票所謂的大師不斷神話武術的搏擊功能,最終造成今天一地雞毛的亂局。

  馮驥才先生的小說《神鞭》里,主人公放棄了祖上傳下的武術「神鞭」,轉而拿起了手槍:「祖宗的東西再好,該割的時候就得割。我把'鞭'剪了,'神'卻留著。」

  這才是國人當下對於中國武術應該擁有的心態,而不是弄得形神俱廢,貽笑大方。



  李小龍。

  話題說回來,比武之後太極雷雷曾對媒體表示,自己只是未用內力,擔心傷人。而篤信傳統武術無敵的人也紛紛揚言,真正的高手藏在深山老林,不屑於塵世爭鬥。

  那麼到底哪個省能找到當代的武術高手呢?日益城市化的中國,深山老林似乎已不多見,翻閱地圖,建議可以去黑龍江、雲南、四川、貴州等省份碰碰運氣。

16

主題

45

帖子

19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1
沙發
2672973142 發表於 2017-5-10 10:07 | 只看該作者
現代武術只能是強身健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19: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