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辛可:別用國民血汗錢,教育精緻奴才流氓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五四運動
導讀:要治中國教育的病,首先就要糾正教育的錯誤目的,不解決這個問題,其他的都是扯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遵照人類的基本價值,培養人格健全的現代公民。先把大家培養成人,然後再談人才。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滿大街所謂人才,但沒幾個像樣的人。如果我們用國民的血汗錢,培養出的是精緻的奴才和流氓,這種教育的意義到底何在?
大概是教過書的緣故,我對談論教育問題特別上癮,即便已離開講台多年,在滾滾紅塵里混得面目全非。
  大家都說,中國的教育很爛。這個結論沒有任何問題,而且不是一般的爛,特別是高等教育,基本上像個笑話。至於爛的原因,人云亦云。我的看法是,中國教育從根上就爛掉了,教育的目的根本是錯誤的。用時髦的話說,就是方向性錯誤。方向錯了,遑論其他。病狀集中表現在如下方面:
  假大空的教育目的
  在中國的學校教育中,動不動提出要培養某某接班人(其實根本無班可接,那不過是少數人的自留地),或跨這樣那樣的人才,就不怕跨太大把褲襠裂了。這些提法其實都是出於政治目的,不是教育,更是教化,不是培養人,而是製造聽話的工具。即便如此,用盡了力氣和手段,搞得大家疲憊不堪,效果也很有限,因為這些提法對於一般國民,特別青少年來說太空洞了,說了等於沒說。
  過於形而上學的東西,不是學生這個年齡的人所能理解的,包括所謂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概念。前蘇聯天天年年講了70多年,等國家解體的時候,似乎沒有一點正面的影響。不是前蘇聯的國民把這些形而上學的東西忘掉了,而是根本就沒往心裡去。在天朝,人從娘胎里爬出來就反覆接受「忠孝節義」的思想馴化,個個把四書五經三綱五常背得滾瓜爛熟,可正到了關鍵時刻,根本就不管用。蒙古人來了,男人給蒙古的強盜當奴才,女人陪蒙古人睡;滿洲人來了,男人又給滿洲的強盜當奴才,女人又爬上人家的土炕,如此而已。更可悲的是,對著新的主子,又祭出忠孝節義那一套,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極端實用化的目的
  所謂學而優則仕,中國向來把教育當做陞官發財的門路。現在很多老師也是如此教導他的學生。在這方面,幹得最徹底的是宋真宗,他為此寫過一首油乎乎的《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這就是最典型的教育實用主義者的嘴臉。現在有一種很流行的觀點,就是新讀書無用論,認為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或不能陞官發財,那讀書還有什麼用,教育還有什麼用?意思很明白,教育的價值就是給大家準備飯碗,大學畢業了就可以端著飯碗出去過上好日子。其實有沒有飯碗,日子是不是過得好,那是你走向社會後努力的結果,學校只能教給你基本的東西而已。
  極端實用主義導致教育偏離了正確軌道,因為教育本身不是創造飯碗的,大家非要端著飯碗出來,結果誰都不滿意,動不動瀰漫起讀書無用論的氣氛,也就在所難免。愛因斯坦曾說過「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很顯然,我們的情況比愛因斯坦擔心的更嚴重。
  極端工業化的目的
  很多人認為,教育就應該是工業生產鏈條上的一環,教育的價值要通過生產效率來衡量。很多企業抱怨,中國培養的大學生都是廢物,根本缺乏科研和工作能力。是啊,老闆們說的沒錯,他們本來就接受了最基本的知識和訓練,當然沒有實際工作能力。他們要有實際工作能力,還需要利用其掌握的基礎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摸索嗎?誰他媽生下來就會跑啊,你不能說他在娘肚子里長了腿,出來就應該跑馬拉松吧,你自己就那麼有種嗎?
  如果按照有些人的理論,中國的大學專門培養廢物的話,那全世界所有的大學培養的都是廢物,包括哈佛、牛津這些世界上最出名的大學。他們培養的大學生也沒有實際工作能力啊。為了迎合社會上這種無理要求,很多大學基本上變成了技術培訓班。這方面我們有著深刻的經驗教訓,所謂的工農兵大學就是典型。他們今天種種不著調的表現,已充分說明了這種教育模式的水準,根本就是胡鬧嘛!就算其中不乏優秀者,那也是社會實踐的結果。
  過於精英化的目的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前人對讀書的定位,後來有段時間,讀書人被整得灰頭土臉,變成了臭老九。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教育被定義為培養人才與社會精英的機器,尤其是許多著名大學,如北大、清華等等,都以培養社會精英自居。如果真能培養出來,也不錯啊,問題是即便如北大清華,也不能直接把社會精英培養出來,倒是從未名湖清華園裡走出了不少精緻的奴才與流氓,個個自以為貂蟬西施,其實不過無鹽東施而已。
  人才始終是通過社會實踐鍛鍊出來的。再說了,我們搞全人類規模最大的教育,如果只是為了培養幾個精英(就算真能培養出來),花這麼多錢是不是有病?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根本就不應該以精英培養為目的,而是國民的基本素質教育。因為深受精英化教育的毒害,結果導致教育資源分配極為不平衡。一方面,國家為培養社會精英使勁砸錢,搞出來一堆精緻的唯利是圖的奴才和流氓;另一方面,為社會培養優秀勞動者的學校,因為不夠精英,經常青黃不接、度日維艱。
  愛因斯坦算得上人才或精英吧,當然了,如果在中國他未必能夠達標,因為做奴才不是他的長項。他講過一句很有水平的話:「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希望這句話對那些大搞精英教育的病夫有所幫助。
  要治中國教育的病,首先就要糾正教育的錯誤目的,不解決這個問題,其他的都是扯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遵照人類的基本價值,培養人格健全的現代公民。先把大家培養成人,然後再談人才。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滿大街所謂人才,但沒幾個像樣的人。如果我們用國民的血汗錢,培養出的是精緻的奴才和流氓,這種教育的意義到底何在?[/siz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5: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