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上海話里的外來語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5-3-3 18: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海,十里洋場,解放前有許多租界、洋行。因此,上海話里自然而然夾雜著不少外來語,成為上海話的有機組成部分:[/COLOR]
  
打:十二個,來自英語的dozen。

水門汀:水泥(地板)。英語cement。

熱水汀:暖氣,來自英語steam。

三紋魚:指的是鮭魚。來自salmon。舊時譯做「薩門魚」。

飛:通常指機械中起傳動作用的齒輪,如單齒輪傳動稱為「單飛」,三級變速自行車稱為「三飛」等等。為fit或者fitting的音讀。

開司米:其實是Kashmis(克什米爾)的音譯,原來指克什米爾山羊絨織成的一種細絨線織品,現在泛指羊毛織品。

火腿店:暗指白俄的妓院。俄國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國舊貴族湧入上海,因為不懂英語生活無著,有相當的白俄女子進入歐美人開設的酒吧做舞女,或者直接成為妓女。這些酒吧妓院在洋人口中叫做ham shop,暗指有「大腿出售」。被上海人意譯成為「火腿店」。

發燒友:指對音樂,歌星等狂熱迷戀崇拜的人。來自英文的fancire,這個字是首先由香港人翻譯過來的,後來進入了上海話。

司的克:手杖,來自stick。

老狄克:指涉世較深,社會閱歷豐富的人。有人認為「狄克」也是來自stick,舊時手杖多為留洋歸來自詡文明的人所使用,所以又稱為「文明棍」。所以「狄克」也暗指紳士模樣的人。

畢的生司:指empty cents,意思是「身無分文」。

老虎窗:屋頂上的窗子。英文屋頂為roof,音譯而成「老虎」。

回絲:工場里用來擦機器的廢紗,絲。在家庭里也經常被用作清潔工作。來自waste。

(紅頭)阿三:舊時對上海公用租界里的印度巡捕的稱呼。有人認為是印度人和人交談,總是以「I say……」開頭,所以稱為「阿三」。也有人認為阿三是「阿Sir」的諧音,上海人當年和印度巡捕講話就稱其為「阿Sir」,類似今天的香港人。

麥頭:英語mark的洋涇浜語,意思是貨品外面的商標,現在已經少用。

麥克:很多。如:「伊鈔票多得來麥克麥克。」來自英語Much。

時髦:來自smart。這個字最先流行於滬上,後來風靡全國。

派克:大衣。英語里稱par-ka(風雪大衣)。

派司:來自英語pass,傳遞,通行證。

沙蟹,一種牌藝。在英文里通常講做saw your hand,在洋涇浜英語里被省略做saw hand,逐漸成為「沙蟹」。

槍勢:原意指機會,運氣,來自英語chance,如:「儂現在槍勢老足格嘛。」把不求進取者說成「混槍勢」。

司撥靈鎖:一種舊時常見的彈簧門鎖。來自英語的spring。

羅宋:舊時上海人對俄國的稱呼,來自Russian。隨俄國人大量進入上海,帶來的還有「羅宋牌」,「羅宋湯」,「羅宋帽」,「羅宋麵包」等等。

爛糊面:本來指煮爛的麵條,因為和英語love me諧音,所以常用來開玩笑。如:「請儂吃爛糊面」,暗示「請你喜歡我」。

康樂球:流行於舊上海的一種球類遊戲。來自英文corner ball的音譯,而在意思上也翻得很準確有特色。

塌皮:指歸還舊債,從此兩不相欠。有人認為來自英語的par,經洋涇浜語轉變為「塌皮」。

骯三:來自英語的on sale。On sale是廉價拍賣,其貨品質量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所以引申為促狹,下流等意思。

麥克風:microphone之音譯。舊上海還稱電話為「德律風」(telephone),今天已經少見。

癟三:舊上海街頭有許多乞丐。在英語里乞討說beg for,洋涇浜語說beg say,於是乞丐逐漸被稱為「癟三」。

拉司旮:英語之last car之音譯,老上海話里作「最後」的意思,也作「總共」之意。如:「我是拉司旮一個人過日子,一人吃飽全家吃飽。」

潑落頭:指的是電插頭,來自英語的plug。

斯達特:starter,日光燈上的啟動器。

味之素:味精。來自日語的「味の素」。
震驚的70碼。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沙發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5-3-3 18:51 | 只看該作者
[C][B]上海俚語溯源[/B][/C]  


偶爾看到一篇文章,內容有關魯迅生活的時代,對於魯迅當時生活狀態的評說與癔想,讓人有些瞠目結舌。在此我並非想對此作出任何評論,倒是文章中有一處的文字極為有趣,現摘錄下來,以博大家一笑,看后你們定會恍然大悟,大呼:「哎呀!原來是這樣的!」

我注意到,那些描述商品和人性低劣性的語詞在上海俚語佔據了重要地位:

蹩腳--BILGE,船底污水,引申為骯髒的、下三濫、劣質的。

大興--DASHY,浮華,華而不實,引申為假的、冒牌的、劣質的。

骯三--ONSALE,二手貨買賣,引申為垃圾貨、形容人的品質低劣。

癟三--BEG SIR,乞丐先生,用來形容叫花子、難民、逃荒者等各式窮人。后引申為最廣泛
的罵人用語之一,這些至今仍被大量使用的俚語,組成殖民地上海的劣質性語境,它們試圖為這個高度現代化的都市提供一種負面估量。

為了推銷劣質文化和劣質商品,某種相應的欺詐文化應運而生了,這導致了那些用以描述欺詐事件的語詞的連鎖湧現:

赤佬--是英語「CHEAT」和中文「佬」的混生詞語。

小開--小KITE,小騙子之意,后引申為對有錢人的泛稱,有時也用為老開。

門檻精--MONKEY精,猴子精,引申為聰明的、精明的。

戇大--GANDER,傻瓜,呆鵝,糊塗蟲,引申為受騙者,現被北方人讀若「港督」。

混槍勢--混CHANCE,混機會,引申為渾水摸魚

這些古怪的華洋雙語式隱語,匯聚成了殖民地傷害的欺詐性語境。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3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5-3-4 15:33 | 只看該作者
[CENTER][B]滬語滄桑百年 [/B] [/CENTER]


  
1853年,英國傳教士J.Edkins在上海最早系統地發表了他記錄的上海話:「黃浦水大來野」,「買拉個米擔(拿)來撥是(給了)窮人」。那時的上海歸屬松江府,上海話很像現在的松江話。

隨著城區的擴展,大量遷入上海的移民帶來了天南地北的方言。像上海話中的「阿是」來自蘇州,「阿拉」來自寧波,「木佬佬」來自杭州,「小把戲」來自蘇北。就拿上海的小吃來看,五方佳食的美名由於熱鬧的夜市開放而融入滬語辭彙:寧波的「鴨膀」、「黃泥螺」,蘇州的「甘草梅子」、「鹽金花菜」,廣東的「魚生粥」,蘇北的「麻油饊子」、「脆麻花」,山東的「大餅」,加上本地的「擂沙圓」、「熏腸肚子」、「五香茶葉蛋」等等,可謂五花八門。單說反映上海餅類的名詞一下子就增加很多,如「麵餅、大餅、羌餅、麻餅、蹋餅、蔥油餅、香脆餅、香酥餅、老虎腳爪、蟹殼黃」等。「馬路、洋房、自來水、卡車、黃包車、足球、高爾夫球、酒吧、報館、書局、博物館、幼稚園、影戲院、俱樂部、雪花膏、牛皮筋、拍紙簿」等等,上海話中一時面熟陌生的名詞驟增。

西方現代文化的東漸也帶來了許多新詞,像「色拉、土司、白蘭地、吉普卡、沙發、司的克、水門汀、派司」,形成了本世紀初外來詞引進的高潮。與此同時,「十里洋場」上一些腐朽文化也曾污染過滬語,像「燕子窠」里「吹橫簫」,「開門堂子」中「打野雞」,一些黑行為帶來了「打白客」、「剝田雞」、「背娘舅」、「拉皮條」、「放白鴿」、「吃豆腐」等一批詞語。上海還一度出現了聞名世界的「洋涇浜話」:「麥克麥克」形容鈔票多,「畢的生司」則是身無分文了。在與洋人的交往中,洋人做過滬上店肆的「洋盤」,上海人也有過「吃外國火腿」(足踢)的經歷。那些舊詞語而今有的隨舊事物的消亡成了過眼煙雲,有的則一直話到現在,如洋涇浜語「chopsticks(筷子)」就留到英語詞典里去了。

繁榮的經濟文化和頻繁的交往使上海話成為吳語中發展最快的方言,即使一些別的方言中很穩定的常用詞也在上海150年裡發生變遷。相當於普通話「很」的副詞,滬語中就先後有「野、邪、邪氣、交關、窮、老、瞎」好幾個,現在 「野、邪」都只留在了郊縣,「窮」已傳給了蘇州,上海城區里「伊老好」的「老」佔了優勢,青年人又說起了「瞎」。「你吃飯沒有?」開埠時說「儂飯吃啊末?」後來說:「儂飯阿曾吃?」現在是「儂飯吃了伐?」幾經更迭。

經歷了天翻地覆的上海方言,積累了許多極為生動的詞語,表達十分靈活。如形容圓有「的粒滾圓」,形容脆稱「刮辣鬆脆」,形容燙說「熱炙普燙」,形容青為「碧綠生青」。「額角頭碰著天花板」極言僥倖之喜,「霉頭觸到印度國」極言倒霉之重,「門檻精到九十六」極言精明之盛。一大批慣用語如「插外快」、「軋苗頭」、「牽頭皮」、「打回票」、「觸壁腳」、「收骨頭」、「賣關子」、「吃空心湯糰」等等,往往隨口說來,言簡意賅。青少年還在不斷創造和使用新詞,如表貶的「大興」、「戇脫」,表褒的「乓乓響」、「一隻鼎」、「瞎嗲」,海派風味雋永。本世紀末又掀起流行語的高潮,新詞層出不窮,只好另文詳說了。如今上海話已跟著上海人的足跡流傳各地,不但在中國處處可聞,而且遠布歐澳日美,傳播著大上海的民風和文明。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4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5-3-4 15:34 | 只看該作者
[C][B]上海的方言俗語[/B][/C]
   連襠【俗語】  兩人或多人合夥設騙講作「連檔」,台伙者講作「連襠碼子」。同義來源與中國的服制有關。漢語有「上衣下裳」之說,下衣的「裳」又有裙、褲等區分,褲子的拼縫又講作「襠」。一些歡喜擺老資格的人常以「我在做工作時儂還在穿開襠褲呢」,現在「開襠褲」就是一種為小孩大小便方便而設計的僅褲腰間相連,而褲襠分開的童褲。古人就把合夥干見不得人的事的團伙講作「褲子黨(襠)」。近代以後,上誨人又把合夥行騙者叫作「連襠」,即不法分子聯手作案的意思,合夥者被叫作「連襠碼子」。

罵山門【俗語】  無端或無理的漫罵。如「儂平白無故罵啥山門」。山門即廟門,因廟多建於山上而得名:如杜甫《三川觀水漲》詩:「乘陵破山門。」<注>:「土門山也,山有二土門,故曰『山門』:」白居易《寄天竺師》詩:「一山門作兩山門。」又如<宋史
震驚的70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