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談戀愛?!扎心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5-2 2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們嚮往甜蜜、浪漫的戀愛,更希望愛情能夠一帆風順,終成正果。但現實中,並非任何一個成年人都能夠順利談戀愛,也並非每個人都適合談戀愛。那麼,怎樣的人適合談戀愛?

  

  一、獨立自主,有清晰的界限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際關係中,個體清楚的知道自己與他人的責任和權利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又不侵犯他人的空間。

  從心理發展看,自我界限是逐漸形成的。一開始,當我們還是個嬰兒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能力把自己個母親區分開來,以為母子是一體的。當我們慢慢長大,在與父母的相處中會逐漸分離出自己。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並沒有完成這種分離,很多人會形成一種與母親一部分分開,另一部分還在一起的狀況,這是一種不完全的成長,換句話說,處於這種狀態中的人,他的自我與母親之間的界限不清楚。

  

  界限不清的狀態會投射到他所有的人際關係中,包括在戀愛中。具體表現是:一方面,他會過多地在愛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內心世界,過度渴望被了解,不願對自己負責;另一方面,他也會過多地想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過分熱心、過分捲入、過度干涉,以便獲得與別人融為一體的感覺。在與戀人的互動中缺乏界限,每天就會計較我愛你多些,還是你愛我多些。

  而完成了分離的過程的人,人際界限清晰,獨立自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尊重對方,不會隨意侵犯對方的自我邊界。不會過分捲入別人的事,不會把戀人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不會利用別人實現自己的願望,不會把自己的未來寄托在別人身上,也不會胡亂猜測別人的心思,不會要求別人具有心靈感應的能力,不會要求別人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二、能夠完整接納戀人

  人們在談戀愛的時候,看到的更多的是戀人的優點。一開始,我們以為對方是自己的理想戀人,而隨著感情的進展,當你越來越了解對方,也會看到,戀人的缺點也在慢慢呈現出來。此時戀人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樣子,有些人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了,覺得對方是個「壞人」,開始恨對方;有些人則對戀人又愛又恨、愛恨交加;有些人則不允許自己恨戀人,一旦產生怨恨,內心就會有內疚感,甚至陷入了抑鬱狀態。

  有些人在談戀愛的過程中,會把別人理想化,或者妖魔化,或者兩極分化。理想化使他容易愛上別人,但是,他所愛的不是真實的人,而是心中的幻影,這叫「投射」。有朝一日,當他發現對方並不是自己想象的樣子,就會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了,於是就把對方妖魔化。而處於抑鬱狀態的人會集天使和魔鬼於一身,一會兒把對方理想化,一會兒把對方妖魔化,或者同時把對方理想化和妖魔化,又愛又恨,愛恨交加。

  

  而整合得比較好的人能夠如實地看待對方,知道對方有優點,也有缺點,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所以,不會愛得發狂,也不會恨之入骨,更不會愛恨交加、反覆無常。他的愛是含蓄的、適度的、穩定的。

  把對方當作完整客體,必然就會完整接納。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缺點是他的人格的固有成分,是他的特點之一。如果接納他這個人,就要連同他的缺點一起接納。如果只接納他的優點,不接納他的缺點,老想改正他的缺點,說明還沒有把他當成完整客體,說明整合尚未完成。

  愛一個人,需放棄好壞的評判,客觀、中立、整體、全面地看待戀人;如實看待對方,知道對方有優點,也有缺點,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學會接納對方本來的樣子,連同他的缺點一起接納。所以,不會愛得發狂,也不會恨之入骨,更不會愛恨交加、反覆無常。他的愛是含蓄的、適度的、穩定的。

  

  三、整體性愛

  人際界限不清的人,會把性當成控制別人的手段,這是「情慾的投射性認同」,簡稱「色誘」;或者把性當成交易、討好、報答的手段。整合不良的人會把性對象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器官或部位,例如胸、腿、腎、生殖器,熱衷於其一而排斥其它;或者把性行為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孤立動作,例如窺視、摩擦、口交、生殖器交,熱衷於其一而不能兼顧其它。他們連身體和動作都不能整合,更沒有能力把精神和肉體整合起來,因為也不可能真正尊重對方。

  處於俄狄浦斯期的人容易亂交,甚至濫交,因為他們不是談戀愛,而是尋找父母的替身。由於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替代父母,所以只能不停地找下去。處於潛伏期的人則有強烈的性壓抑或性恐懼,他們無法真正談戀愛。

  

  性是深度的人際關係,缺乏自我同一性的人害怕進入這種關係,以免「迷失自我」。即使進入這種關係,也是身、心分離的。換句話說,身體進入了,但精神還在外面冷眼旁觀。

  相反,整合良好的人,既不會對性過分著迷,也沒有明顯的性壓抑或性恐懼,他對性的態度是積極的、投入的,也是相對比較專一的。

  對他來說,性不是某一個器官,或者某一個動作,而是整個人和一系列的動作。這個人由精神和肉體兩個部分組成,兩者都得到尊重。性行為包括邊緣性行為、過程性行為、目的性行為,一個也不能少,不能簡化過程,直奔主題。

  

  四、現實檢驗的能力

  談戀愛沒有固定的模式。所謂戀愛模式,其實是把童年的親子關係投射到戀愛關係中去。然而,戀愛對象畢竟不是父母,舊的模式常常是行不通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行為。這需要具備「現實檢驗」的能力。

  有的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把幻想當成現實,對真相視而不見,或者予以歪曲。他沒有與對方互動,沒有真正進入戀愛,而是自編自演了一出愛情悲喜劇。他沒有愛上什麼人,只是愛上了愛情。

  真正的愛情產生於互動,根據對方的行為調整自己的行為,沒有固定模式,完全取決於「實際」情況。如果沒有現實檢驗的能力,不會變通,不能隨緣,過分「自我」,那是不可能得到真愛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