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友嘉:大灣區概念成熟 產業互補帶來更大機遇

[複製鏈接]

77

主題

78

帖子

57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ittyjoke 發表於 2017-4-28 09: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4-28 08:00:39|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4月28日訊(記者朱晉科)中央政府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規劃,香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友嘉表示,國家的長遠經濟目標是要發展資本市場及現代服務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專業服務具國際水平,正可透過大灣區發揮所長,配合國家所需,共同發展得益。對於部分港人抗拒兩地經濟融合,黃友嘉以歐洲為例,指區域內的經濟及社會融合本是規律,抗拒是無用的,若香港不積極參與,將會失去很多機會。
  特首梁振英早前率領特區政府官員及政商界人士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有份隨團的黃友嘉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隨著港珠澳大橋和高鐵等基建陸續完成,大灣區「九市兩區」將全面打通,他認為大灣區概念成熟,在金融、貿易、製造業、專業服務等方面已有相當基礎,絕非空談的願景,未來是「大有作為」。
  產業互補帶來更大機遇
  黃友嘉指出,當今國際經濟競爭,不再是單個城市的競爭,而是區域間的競爭,正如紐約和倫敦「不是只搞金融就得,亦不局限於一個城市的發展,而是整個區域去發展」,反觀香港,產業並非齊全,例如製造業的工廠基本在內地,應用科技亦不夠內地強,但如果從整個大灣區的角度去看,產業結構就很完整。因此,他認為香港必須參與大灣區的合作,「內地城市可以補我哋嘅不足,我哋亦可帶動佢哋現代服務業、金融方面的發展,互補性很強」。
  不過有別於其他經濟區域,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一國」下的「兩制」,人流、物流、資金流難免受到限制。黃友嘉認為,凡事都有兩面,「兩制」中固然有障礙,但同時都帶來更大的機遇。他舉例說,國家在發展資本市場方面較為滯后,出現中小企貸款難,市民的儲蓄無投資出路等問題,而要搞好資本市場,就涉及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在岸和離岸兩個金融體系同步發展,這方面只有粵港澳大灣區才做到,香港一定會扮演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
  河套區發展要加快腳步
  「我哋睇到內地是好雄心壯志,香港一定要參與(大灣區),即使我哋不參與,人哋都是會發展,只不過無我哋份咁解,我哋亦會失去很多機會」,黃友嘉認為,香港在河套區發展上要加快腳步,提出更多創新的想法,儘力將深圳的科研基礎引入香港,在金融方面亦要爭取中央的支持。
  對於香港有部分人抗拒兩地經濟融合,甚至憂慮會影響「一國兩制」,黃友嘉說,這些想法無必要,甚至誤解了大灣區這件事,大家應該理性去看待,「歐盟入面咁多主權國,不是話上面有咩政策令他們融合,而是經濟、社會融合本身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是經濟規律,抗拒是無用的」。他重申,若香港參與大灣區的發展,無論是內地城市抑或香港自身,都會發展得更好,否則香港就可能被邊緣化,國際地位被削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9 02: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