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所謂「抗胡英雄」冉閔的「真相」

[複製鏈接]

300

主題

353

帖子

361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6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冉閔,這顆網路民族主義捧紅的新星,近些年來留下了大把捕風捉影的傳說。在一些狗血文章里,他被附會成英勇抗胡的乞活軍後代。先在後趙石虎手下潛伏數十載,造反后立刻頒布「殺胡令」來拯救北方漢人。最後與鮮卑的戰爭中兵敗被擒時,冉閔堅貞不屈,又以殉道者的姿態英勇就義。好么,活脫脫一個民族英雄!只可惜,冉閔抗胡的故事僅能哄騙那些不接觸原始史料的讀者,跟歷史現實不在一個次元。本文並不想探討古代的民族主義,也不願就當時的民族仇殺事實做出誰是誰非的判斷。只想從求真的角度出發,把冉閔那張隱藏在網路大幕下的面孔還原到台前。

(冉閔紀念園剛成立時期屢有打漢魂旗幟的組織前往祭祀)

後趙忠臣,東晉仇敵——冉閔父子
        一直以來,冉閔被網路狗血文吹噓成「抗胡烈士」乞活軍將領冉瞻之後,因其武勇而被後趙皇帝石虎收為養孫。但這一說法連帶著把冉瞻的身份也給篡改了——冉瞻十二歲時就是石虎的養子。所謂「(冉瞻)時年十二,命季龍(石虎)子之(《晉書·載記第七》)」。人家早早就做了後趙羯族「太君」的乾兒子,怎麼莫名其妙地成了「抗胡隊伍」的一員?
        史料云:(公元324年)兵都尉石瞻(冉瞻)寇下邳,敗晉將軍劉長,遂寇蘭陵,又敗彭城內史劉續(《晉書·載記第五》);(公元325年)夏四月,後趙將石瞻攻晉兗州刺史檀斌於鄒山,殺之;(公元326年)十二月,石瞻攻河南太守王瞻於邾,拔之;彭城內史劉續復據蘭陵石城,石瞻攻拔之(以上見《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三》)。冉閔父親冉瞻在後趙多次領兵出征當時的漢族政權東晉,破軍殺將陷城無數,「歷位左積射將軍、西華侯(《晉書·載記第七》)」。倒是石瞻確為抗擊匈奴人而死——「劉曜軍追石虎軍及於高候,與虎戰,大破之,斬石瞻(《晉書·載記第七》)。」可惜人家是羯族的兵,根紅苗正的後趙烈士。
        至於我們的「漢族英雄」冉閔,從小更是在胡人堆里長大,受的是正統的胡人教育。史云:「閔幼而果銳,季龍撫之如孫(《晉書·載記第七》)。」冉閔長大以後秉承父志,繼續為羯趙征戰,「(石虎)以夔安為大都督,帥石鑒、石閔(冉閔)、李農、張貉、李菟等五將軍、兵五萬人寇荊、揚北鄙……石閔敗晉兵於沔陰,殺將軍蔡懷……遂掠漢東,擁七千餘戶遷於幽、冀(《資治通鑒·卷第九十六》)。」在當時東晉政權的漢人眼裡,冉閔父子可不是什麼漢人英雄,而是不折不扣的羯族走狗。倘若當時被「掠」被「殺」的東晉將士百姓在天有靈,看到今天一群自詡為皇漢的人在網上吹噓冉閔是滿門忠烈,不知還能不能瞑目九泉。


鬧劇般的「殺胡令」,是出於私心還是公心?
        「殺胡令」,一個讓大漢族主義者熱血沸騰的詞語,拋開現存網路版本《殺胡令》中諸多穿越時空的用語(比如隋末李密反楊廣時用的「罄竹難書」,唐朝駱賓王反武則天時用的「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和那只有初中文言文水平的造假行文。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真實歷史上冉閔發布《殺胡令》的前前後後吧。看看《晉書·載記第七》和《資治通鑒》里的「大英雄冉閔」到底都幹了些啥?
        首先,事件的起因是石虎之子石尊一時性起要立「養侄子」冉閔為皇太子,但「努力!事成,以爾為儲貳」之後旋即立自己親兒子石衍為太子,以至於「閔甚失望,自以勛高一時,規專朝政,遵忌而不能任」。野心沒有得到滿足的冉閔造反殺掉石尊,改立了幫助自己的石鑒為皇帝。
        此後,冉閔雖然得到了「大將軍,封武德王」的殊榮,但石鑒也根本沒想過要把冉閔當自己人,多次預謀殺掉冉閔。忍無可忍的冉閔這才「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以至於漢人「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恐怕孫權和曹彰活在那個時候,也要被冉天王給砍了。
        痛快吧!不過要注意,這個時候冉閔的干叔叔石鑒還活著呢!雖然「守鑒於御龍觀,懸食給之」,但石鑒仍然還是當時羯趙的皇帝,冉閔殺胡也是以羯趙「大將軍武德王」的身份殺的,之所以胡人總像便秘一樣殺不幹凈,原因無他,這個時候冉閔還姓石呢,他可沒忘了自己是在胡人堆里長大的事實。最後,還是因為石鑒的作死行為「密遣宦者齎書召張沈等,使承虛襲鄴」,才讓冉閔認識到自己和高鼻深目黃髮的老石家不是一路人。終於痛下決心殺了石家滿門,表面上「完成」了「殺胡」大業。
       但是,冉閔公元349年12月頒布殺胡令,僅僅過了不到一年(350年11月),他就「署其子太原王胤為大單於、驃騎大將軍,以降胡一千配為麾下」。僅僅殺了不到一年的胡,冉閔的兒子就變成了「大單於」,還得到了一千名胡人衛隊,這殺的叫一個「乾淨」,叫一個「利落」,叫一個「斬草除根」!
以至於冉閔的臣子都看不下去了。陛下不是要殺胡嗎?怎麼連單於和胡人衛隊都出來了?光祿大夫韋謏進言:「胡、羯皆我之仇敵,今來歸附,苟存性命耳;萬一為變,悔之何及。請誅屏降胡,去單於之號,以防微杜漸。」結果「(冉閔)覽之大怒,誅謏及其子孫」。理由很簡單,僅僅一年不到的時間,冉閔就準備「撫納群胡」了。要是看到這裡,還有人說冉閔是為了拯救漢族而殺胡,我怕韋大夫全家亡魂都要找上門去了。

(冉閔時代的北方中國僅僅前燕疆域內就至少有八百萬漢人)
從未殺盡胡人,更未拯救漢人
        冉閔鬧劇一般的殺胡行為根本沒有殺盡羯族,在一百多年後,爾朱榮和侯景兩個羯族代表還在魏晉南北朝的歷史舞台上演出大戲。侯景之亂,震驚南朝,而出自契胡即羯族(見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的爾朱榮還一度掌握過北魏朝政大權。爾朱氏重臣武將迭出,祠堂在唐代都有遺存,何來冉閔殺盡羯族一說?
       至於沒有冉天王就沒有北方漢人的說法,更是徹頭徹尾的謊言。這一說法源於網路流傳的段子「冉閔時期北方漢人被殺得只剩200萬」。公元369年,也就是冉閔死後不到20年,北方兩雄之一的前燕就有「戶二百四十五萬八千九百六十九,口九百九十八萬七千九百三十五(《十六國春秋別傳—前秦錄》)」。其中「鮮卑四萬餘戶(《資治通鑒·卷一百零二》)」,「諸雜夷十萬戶(《晉書·載記第十三》)」。也就是說,光是前燕就有二百多萬戶漢人。按照比例計算,至少達八百萬。僅僅二十年不到,只夠一代人成年的時間,北方漢人就從二百萬翻到八百萬。漢人在亂世里整整增長了四倍,還不算前、後涼等國境內的漢族人口,這可能嗎?
        解放后在國家鼓勵生育的政策下花了40年人口也才翻了一倍多呢。更不要說冉閔在任不過兩年,就是生個二胎都不一定來得及,哪裡能有巨大的人口增長?

((如果真的要說抗胡,宋武帝劉裕不知道比冉閔高到哪裡去了)
        至於「抗胡」的功勞,無論是中流擊楫的祖逖,還是胡笳退敵的劉琨,抑或桓溫、謝安、韋睿、劉裕等等,哪個不比石趙武德王冉閔這個「三姓家奴(除了給石家當養孫而改姓石外,冉閔還為了一句「滅胡者李」的預言改姓過李)」來得正大光明?當然,大多數「漢民族主義者」可能根本不記得或者沒聽說過這些人了。
       如果說,冉閔是五胡十六國時期軍事才能不錯的軍閥,那或許是恰當的評價。但諸如什麼「興漢英雄」、「滅胡豪傑」,冉天王不僅根本不配,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想過去做。
       據說,一個遺忘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
       不過,一個需要靠牽強附會出的英雄刷自豪的民族,只怕更加可悲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5: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