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漂亮的人生,是讓別人尊重你的獨特性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4-25 0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01

  雖然是28歲的人了,卻總回想起一幅幼時的畫面:那年我5歲,住在一個國營大廠里,街坊鄰里很熱鬧。小時候膽子很怯,有人走近就會害怕,退到大人身後,一個字都說不出口。這時,總有一隻手從後面把我往前推,說:「快,叫人啊!「我像一塊黏糊糊的口香糖,死死拽住大人褲腿。「你倒是叫啊。」、「叫X叔叔!」繼續悶聲。一陣尷尬,大人們打完招呼就走了。「你說你怎麼性格一點也不像XXX呢,嘴巴一點也不熱鬧。」大人一路上說。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只是很內疚。

  02

  

  對於老一輩的教育,我並無任何批判的意思,他們的辛苦是難以想象的。只是從小到大,每當我回憶起這個場景,總會泛起一股酸澀。不是針對那件事,而是一種更加普世的反思:那些天生羸弱、內向、敏感的靈魂,就真的很難被發現,尊重?這種靈魂的命運,似乎只有兩種:要麼一直弱下去,弱到塵埃里;要麼突破自己,野蠻生長。我是幸運的,是第二種。

  從小到大,在家族裡我的形象一直是:自卑怯弱,溫順的小綿羊。

  我的父親是個老實善良的人,飯桌上他最常對家裡人說的話是:「我家陽陽坨(我的小名)啊,性格溫順,太弱了,不如隔壁XXX那個孩子裂霸(長沙土話,意思是膽子大,能闖事)出去肯定受欺負,我是了解她的,不適合……「

  每一次家庭聚會,他喝了酒都會重複這句話,猶如一句沉重的審判。那種屬於弱者的羞恥感,籠罩在家族裡每一個敏感內向的孩子身上,猶如一個咒語。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會懷疑一件事:我是誰?我真的如他們所評價的一樣無能嗎?我不想做一個這樣的人!兒童對自己的性格是有感知的,他們需要是鼓勵,是接受自己的缺點、相信自我的獨特性,找到屬於自身的那個核。有了這個核,人才能由內而外站起來。對孩子來說,最大的摧毀恰恰在於:成年人將他們當作一個觀賞品,當眾點評他們的性格,預言其人生。家裡人都沒意料到,我長大竟會是那個最固執、最義無反顧的人。每一個生性敏感、不願服輸的孩子,生命力其實是難以預估的。

  迫於很多原因,家長常常只能從表面的表現去了解一個孩子。這樣一來,大多時候的「理解」便只存在於那些性格更強勢的孩子身上,因為他們的"本我"更外露。

  

  03

  2011年我來北京讀書,出於對兒童心理的興趣,在一家幼兒培訓機構兼職。當時我剛接手一個班,班裡有個小女孩,我們都叫她花花。花花5歲,長得不算漂亮,皮膚很白,性格內向,看陌生人時總橫著眼睛,似乎有一股子小脾氣。第一次進教室,花花正在地上和自己較勁練習劈叉。感覺我走近,她並沒有抬頭看我,只是迅速撐著站起來,爬到了小椅子上。

  無論用什麼方式,她始終不願意和我說話,整堂課,沒有舉過一次小手。

  花花的家庭很完整,爸爸媽媽很寵愛她。每次來上課都打扮得粉粉嫩嫩,衣服上綉著媽媽給她縫的名字,爸爸從沒遲到過一分鐘來接她。花花卻始終流露出對陌生的異常不信任,害怕一切刻意的接近和熱情。我教過的孩子里,很多都很「聰明」,比成人更機靈,知道怎麼討巧。花花不屬於他們,她是個「愚笨」的孩子。我和其他小朋友玩鬧時,花花總坐在座位上看著。叫喚她,也只是害羞地動一動,不願意起身。對待陌生,她本能地抗拒;對待熟悉,她不會撒嬌;她是個固執的孩子。後來,我索性不再特別關注她,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順其自然。半個月後,花花自在了一些;一個月後,她願意舉手了,也開始叫我「顏老師」了;三個月後,下課會悄悄給我一個擁抱了。一個學期過去,期末最後一堂課上,答完一個問題,我給了花花一個擁抱,「花花,你的觀察真仔細,顏老師都沒有發現這個小秘密!」花花沒有吱聲,半天說出一句話:「顏老師,我不叫花花,我的名字叫歡歡。」這句話我至今依然記得。整整一個學期,歡歡聽任我們把她的名字叫錯,卻一直沒有提出來。也許有人會說這孩子真膽小,連反抗的勇氣都沒有。她其實並不怯弱,相反,她有另一種勇氣——從不掩飾自己的害怕和尷尬,直接用退後和沉默來拒絕突如其來的熟絡。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她的認知建立於自己的體驗,只有她親自確信了信任之後,才願意打開自己。

  04

  我帶了她整整3年,看著她學習擊劍、舞蹈,漸漸變得開朗而自信。但只有熟悉她的人,才能發現她臉上一掠而過的羞澀——低頭笑的時候,緊緊咬住自己的下嘴唇。歡歡的不安依舊存在,或許將貫穿她的一生。但這也是她的獨特之處,那個成熟世故也無法掩蓋的東西。我想,等她20來歲時,一定會是個非常有味道的女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與眾不同,只是出於種種原因,我們在各種聲音里失去了判斷,忘了一個事實:性格本無好壞,最棒的和最差的,往往肇始於同一個元素。那個最讓我們羞恥的弱點,也最有可能讓我們脫穎而出。對孩子來說,不必成為世俗眼中的「棒」、別人家「熱鬧的寶貝」,更不必做一個攻擊性的「惡霸」。真正的成功,是讓別人尊重你的獨特性。找到自己的核,挖掘它最有可能產生價值的方面,證明你活法的合理性,這才是人格的勝利。

  事實上,只有一個自身具有獨特性的人,才能夠欣賞、保護他人的獨特性。人人如此,這樣的群體社會才是文明和善意的。

  但這受制於物質文化條件。只有當社會成熟到一定程度,教育才能實現其本質,不再僅僅是書本知識,而是獨立的精神人格,落實到每一個普通人身上、每一個普通家庭里。

  所以,我們沒有權力埋怨父輩,他們的方式囿於他們所處的環境。至少一切都在好轉。

  05

  前幾天,我跟遠在上海的表姐打電話,聊到她的女兒——我的小侄女。她是一個內向沉靜的孩子。「小如意在幼兒園怎麼樣呀?「我問。「還行,還是有點放不開,不是特別活潑的娃。「「我小時候也這樣,她開心就好。「「嗯,我沒當回事。「「是啊,不要去在意這些,也不要讓她感受到你的在意。不然她會焦慮的,她心裡什麼都明白。「「不會的,每個孩子個性都不一樣,我不要強求她改變。」

  聽到姐姐這麼說,挺開心的。

  ···

  作者 | 顏鹵煮:89年白羊B型妞,短篇專欄作者,喜歡挖掘日常瑣碎里深埋的小星光,願它照亮我們的生活。微信公眾號:暖心自動販賣機(nuanxinzidongfanmai),或請微博搜「顏鹵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0: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