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功:中國需要的是「大外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4-12 2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 安邦Radio(ID:AnboundRadio)

陳功:在面對意識形態的問題上,我們應該放鬆點看問題,冷靜點看問題,世界上的意識形態問題,無非就是一個道德高地的問題,誰最後站得住腳,誰就能被接受,被認同,被尊重。所以,千萬不能小看道德高地這個問題,這是真正尊嚴的源泉。

  

  中國需要的是「大外交」

  現在抨擊外交部「不給力」的人,不是一、兩個人,要讓人信賴中國,有一個管用的外交部是最基本的。不過,外交部的冤情也是存在的,中國的外交部現在是一個「小外交部」,而且人才凋零。

  世界這麼大,一種是「小外交部」,一種是「大外交部」。現在大國卻有「小外交部」的國家已經不多了,如俄羅斯和中國,這種外交部就是外交決策的一個執行機構。外交官自我感覺可能不錯,實際也就相當於一幫「馬仔」。「大外交部」的國家,如美國最為典型,其國務院就是一個超級外交機構。美國的官員中,除了總統就是國務卿最顯眼了。據說希拉里當國務卿的時候,一年在世界飛行的時間,比總統長多了。

  全球化時代,像中國這樣貿易量排第一的大國,外交事務絕對不是靠名片抬頭和幾張伶牙俐齒的嘴就能解決問題的。外交更多的是靠有戰略思想的人才,靠廣泛的行動,綜合運用經濟力量、國防力量、歷史和文化力量以及價值觀的影響力才能成事。所以,必須要把外宣與對外經濟,外交與國防,緊密捆綁在一起,搞成超級機構,搞成大外交系統,才能行得通,才能成大事。

  或許我可以這樣說,誰能把各種力量綜合的越強,誰在世界上的真實力量、真實影響力就越大!這種超級機構不是一個叫什麼名字的事情,也不是簡單的部門合併,要真的有那種富有外交統領之才的領導人,來構建成為一個超級外交部,實現力量的綜合。

  現在的世界各國政府,都在走相互融合的大系統道路,這是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有人說,捏在一起,還是會有大而無當的問題。其實,問題是有問題,但問題的性質不一樣,大部門是系統組織問題,大而無當是技術問題。趨勢都是搞大系統,至於是不是有效,那是一種通過磨合可以解決的技術問題。

  現在的中國,改革還在做,國防通過軍改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系統,已經有了新的軍委,到位了。財政本身就是一個大系統,一直就有,這個不缺位。司法也是一個大系統,有政法委。經濟,有國務院,也是大系統。金融正在改,有說法,也是大系統的路子。

  外交,也應該這樣做,也要搞大系統。各行其是,全靠內部勾兌,總是大事當成小事去抓,一竿子戳到底,這要在世界上贏得尊重,也太難了。中國如果有了各大系統,再找幾個能人,起碼班子算穩定了,要說13億人愣是找不出幾個人才來統領班子,那就另當別論了。也算是,天亡我華,非戰之罪。

  國際關係花錢多

  中國搞國際關係不容易,一個後起之秀的國家,想加入國際大舞台,不花點成本是不行的。但如何花錢,也是門學問,可以說,中國在這個世界上冤枉錢是真沒少花!過去的阿爾巴尼亞、越南、朝鮮不說了,現在的「一帶一路」,其實也是一樣的。動輒成百億美元的花,再有錢,恐怕也禁不住這麼花吧。

  最近讀了一本書,寫蘇聯時期阿富汗的悲劇。那個時候的蘇聯,為了穩住阿富汗,為了將阿富汗建成蒙古的戰略目標,蘇聯人也沒少花錢。大概為了爭取阿富汗,蘇聯人花了12億美元,美國人同時也爭取阿富汗,也花錢,但只花了4億美元。蘇聯人花的錢相當於美國人的3倍,而且最後還徹底捲入了阿富汗戰爭,花了更多的錢。

  問題是,結果花了這麼多的錢,還流了血,但最後的阿富汗,屬於美國,而不是屬於蘇聯。

  社會主義國家在打造國際格局的時候,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嚴重缺乏經驗,遠沒有西方國家的經驗老道。初來乍到,拜山門的錢,花起來無數,但結果卻不怎麼樣。而且由於面子問題,由於政治原因,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還不肯經常檢討,堅持下去,甚至把國家都拖下水了,如蘇聯就是這樣。

  在世界舞台上,沒錢肯定不行,但只有錢,也是不行的,那就成「土豪」了,人家會打心裡看不起你,知道你不懂價值,不識貨,該要的東西都不敢要,乾的都是凈花錢卻交換不來價值的事情,這就會打從心眼裡看不起你。

  中國人喜歡「講友誼」,但講了幾十年了,花了無數的錢,也沒換來什麼「友誼」。反倒是精打細算,摳門得要死的美國人,到處都有「朋友」。其實,世界上哪裡有「朋友」一說?有的只是利益交換,人家早鎖定了利益鏈條,把彼此的利益鏈條設計好了,一動全動,這比兄弟之間的投名狀當然靠譜得多了。

  現在看來,中國參與國際遊戲還要學習,理念和思想必須要變,否則玩起來,讓人看著就心慌。等錢花得差不多了,再明白就晚了。

  國際意識形態之爭

  外國人談起中國,總是會提到中國政權的性質,似乎他們已經牢牢佔領了道德高地,中國人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那種對美國和日本的親近感,也與此有關。這兩個國家讓人佩服,但中國不是。美國人能花錢少,但在國際舞台上收穫巨大,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似乎牢固地領導著道德潮流,但中國不是。

  中國過去因為改革開放,曾經佔領過世界的道德高地,連美國人也佩服,於是很自然的,那個時期成為中美的蜜月時期。在那個時期,世界上很多國家學習中國,站到了改革的隊列當中。蘇聯、越南,很多國家都是這樣。但是現在,很多國家的改革走到了中國的前面,所以中國改革的急迫性是很明顯的。

  不過,現在的中國,由於種種原因,再要憑藉改革來贏回道德高地,已經很難了。走得比中國快的國家很多,走的比中國遠的國家也有很多。怎麼辦呢?世界道德高地,並不是沒有給中國留下多少空間,但還有一條路擺在那裡,這就是和平的道路。

  美國人的問題有一個明顯的破綻,他們過分相信實力。他們迷信這一點,所以他們在阿富汗,在伊拉克,在中東,在世界各地,到處挑起戰事。他們的聲譽,與戰爭有關,與動亂有關,這是他們一個要命的缺點。

  在美國的文化中,強者才受尊敬。大家看美國的選舉,總統候選人一個賽著一個強硬,原因就在於這種文化的使然。如果中國反其道而行之,倡導和平,成為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和舵手,多多參與和平的事情,到處推動和平,那麼中國就會舉著和平主義的大旗,重新佔領道德高地,贏回別人的尊重。

  我注意到,國家最高領導只要與外國人有對話,就會講這個問題。但在國內,在輿論界,甚至在外交部,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就不多了。他們恐怕也想贏,但只懂得直來直去,這是肯定難以成事的。國家最高領導只是一個人,他一個人怎麼講,這聲音也比不過一大群相反的聲調,所以這樣下去不行,要走彎路了,要付出更大成本了。

  我們一定要相信,我們的世界,戰爭的時候與和平的時候相比,還是和平的時候遠遠長於戰爭的時候。所以,堅持和平主義總是最後的勝利者。所以,對於這個問題,還是要更加耐心一點。時間一長,人家就看明白了,這比一味地拋灑金錢,要管用得多。會花的,不如會說的!在這個世界上,道德高地是個大事。

  在意識形態問題上,以往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策略性,總是就馬列論馬列,一本《21世紀資本論》就讓中國知識分子佩服的不得了。其實在國際戰略的舞台上,我們放鬆點看問題,冷靜點看問題,哪個國家沒有無數種意識形態,一個家裡還因不同價值觀而吵架呢,所以世界上的意識形態問題,無非就是一個道德高地的問題,誰最後站得住腳,誰就能被接受,被認同,被尊重。所以,千萬不能小看道德高地這個問題,這是真正尊嚴的源泉。

  ■選自:安邦《策略研究》總第187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4: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