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穿越·像古人一樣過夏天

[複製鏈接]

126

主題

127

帖子

732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穿越·像古人一樣過夏天

 
  導 語:提到夏天,一定會想到有叫不停的知了、刺眼的大太陽、永遠流不盡的汗、從早開到晚的空調、一天好幾支的冰淇淋。這樣的夏天傷身又浪費,在提倡節能環保的今天,讓我們一起返璞歸真,像古人一樣過個環保又健康的夏天吧!
  一、不可思議的古代智慧結晶
  古代中國的夏天並不比今天好過,差不多的高溫,卻沒有今天的高科技,不要以為沒有空調的夏天古人只能幹熬,我們智慧的先輩可是有很多讓我們眼前一亮的發明呢。
  1、 葉輪撥風——古代的「電」風扇
  我猜最早的扇子應該是一片大大的樹葉,搖破了就爬到樹上再摘一片,慢慢地進化成竹扇、帛扇、寫上詩做上畫的摺扇。這麼搖來搖去太費勁,能工巧匠發明出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大型納涼器具,《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作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滿堂寒顫」簡直令人震驚,只是一定苦了「一人運之」的一人。
 
  想是這玩意兒太大,為了方便攜帶,雍正年間皇宮裡出現了小型的「機械扇子」。它看起來就像普通的手握羽扇,但只要開動發條,讓太監宮女抓著把手,像手搖放映機那樣,均勻有力地搖著「電風扇」,扇葉就能旋轉起來,產生習習涼風。
 
  2、冷水循環——古代的空調房
  今天我們常常被警告要警惕「空調病」,要是呆在古人的空調房裡可就沒有這種煩惱啦。古人的空調房叫「涼屋」,通常傍水而建,採用類似水車的方式推動扇輪轉動,將徐徐涼氣送入屋中;或者是利用機械把水送到屋頂,順著屋檐流下,形成「人工水簾」,屋裡自然涼快。這樣不僅解放了「一人運之」的一人,可以反覆利用的水更加符合今天節能環保的主題。明代在利用地理優勢節能消暑方面更進一步,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對此有精彩描述:「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
 
  3、雪到口邊消——古代的冰淇淋潮流
  民以食為天,解決了電風扇、空調房的問題,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冷飲。其實早在大約三千年的商代,華夏子孫就懂得冬季藏冰用於夏季消暑,弄點冰鎮米酒什麼的。經濟繁榮的宋代遇到了極端高溫,吃貨們充分發揮智慧,在果汁中加冰塊製成「冰鎮果汁」。蒙古的吃貨們也不甘示弱,在果汁、冰雪中加入了自己最愛的乳品,製成了「似賦還咸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學到口邊消」的「冰酪」。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嘗到了元世祖賞賜的冰酪,讚不絕口,把製作技術帶回義大利,後來技術輾轉傳到了英國,經過改造才有了我們今天吃的「冰淇淋」,下次吃冰淇淋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先感謝一下我們的老祖宗,滿足了我們的口腹之慾。
 
  4、置冰於箱——古代的「電」冰箱
  藏冰避暑這種小技能我們早在商周時期就掌握了好嗎?不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冰窖都是皇宮貴族的專屬,直到明清民間才開始大量藏冰,同時出現了功能類似於現代冰箱的「冰桶」,用導熱性很弱的鉛和錫做內部材料,大大延長了冰塊使用時間。鴉片戰爭時來中國的英國人是這樣描述的:「這些中國冰箱呈四方形,木製,包了鉛皮,雙重掀蓋,中間有一小孔,冰箱內防冰,通常是一塊大雪團,人們以之降低茶和酒的溫度。他們也把冰箱放到客廳中間,讓房間較為涼快。」
 
  5、一枕五更風——古代的瓷枕
  小時候看《少年包青天》,裡面有一幕是有人被瓷枕打破頭,好生奇怪,瓷枕又硬又重,枕著怎麼會舒服呢?原來瓷枕表面有一層釉,冰冰涼涼的,夏天枕在上面睡覺當然愜意,「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表達的就是古人對瓷枕的愛吧。
 
  6、皇家大遷徙——避暑山莊的秘密
  矜貴的皇室貴族不滿足吃點冷飲吹個人工「電」風扇過夏天,他們逃離紫禁城,跑到避暑山莊去逍遙。說到避暑山莊,最負盛名的就是承德避暑山莊了。承德避暑山莊內地形分為山地、平原兩種,山地植被覆蓋率高,平原多湖泊,且大部分土地裸露在外面,少鋼筋水泥建築和柏油馬路,自然溫度比別的地方低3-5℃。
  二、環保涼爽過夏天——古人給我們的小啟發
  不難看出,古人多採用物理方法來消夏防暑自然是環保極了,既不會排放氟等有害物質,又省電省資源,我們何樂而不為。
  1、 穿得越少越涼快——NO!
  三十六七度的盛夏酷暑,皮膚不但不能散熱,還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而且長時間暴露在驕陽下,很有可能會曬傷皮膚,因此夏季不宜穿得過少。愛美的女生夏天也要少穿緊身衣褲,不利於體內汗氣的散發,容易產生濕疹、皮疹等疾病,寬鬆的衣物,像裙子、闊腿褲之類的,在走動的時候能產生較大的鼓風作用,會比較涼快。夏季宜穿淺色寬鬆衣物,越輕薄、孔隙越大的布料越涼快,絲、棉、麻都是不錯的選擇。
 
  2、 吃得越冰越涼快——NO!
  大汗淋漓地從外面趕回家,是不是一杯冰水更能解渴降溫呢?當然不是啦,喝冰水只能暫時降溫,身體會因為突然的刺激產生自我保護,加速血液循環來升溫,反而更熱。我們中學都學過蒸髮帶走熱量的物理遠離,喝溫熱水提高體溫、排泄汗液,汗液的揮發會帶走熱量,從而降溫。
  夏季適當吃「苦」更益身體健康,苦瓜、苦菜、萵苣、苦筍、油麥菜、蓮子心等苦味蔬菜既能清熱解暑有能助消化,後宮戲中常常出現的桂圓蓮子羹就是一道很好的解暑菜品,皇上都用它來解暑,一定錯不了。
  3、 住得越簡單越涼快——YES!
  郊區溫度往往比鬧市區要低,這和避暑山莊能避暑的原理類似,沒有鋼筋混凝土的高樓大廈,沒有密密麻麻的柏油馬路,阡陌交通,小溪潺潺,垂柳飄搖,吸收了大量熱量,自然涼爽怡人。現代人多是城市動物,沒有機會一直呆在鄉村,只能利用早晚涼爽的時候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中午關閉門窗,拉上窗帘和遮光布,避免陽光直射,最大限度降低室溫。
 
  4、 防護越好越涼快——YES!
  夏天出門最怕什麼?大太陽!晒黑、曬傷、曬出斑,難怪妹子們只能全副武裝,擦好防晒霜、戴上遮陽帽、打著太陽傘,瞅准陽光攻勢不太猛烈的早晚,趕緊出門。做好了物理防護,才能減少紫外線傷害。另外,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節能減排,減緩全球變暖,讓我們人類以後的夏天不會更加難過。
  三、心靜自然涼——神奇的心理暗示
  「消夏」的「消」是消磨、打發的意思,消夏就是消磨、打發高溫天氣,給自己一個放鬆的理由,停下匆匆的腳步,休整一下,如果只是把這些時間用在玩電腦、看電視、打遊戲上豈不是浪費,讓我們學學古代那些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文人雅士,也過一個有雅趣的夏天。
 
  1、賞景消夏。「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好一幅別開生面的山中消夏圖。置身如此美景當中,與二三友人把酒言歡,不覺把酷暑拋在腦後,乃人生一大樂事。城市公共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夏夜沿著河堤散散步,順著公園小徑遛遛彎兒,坐在小區花園嘮嘮嗑,夏天倒也不那麼難熬了。
  2、讀書消暑。對於古代文人墨客來說,躲進「書蔭」中消暑是他們的選擇。「石林居士」葉夢得在《避暑錄話》自序中說,紹興五年(1135)因酷暑難熬,不能安其室,於是每日早起,即擇泉石深曠、竹林幽茂處避暑,與其二子及門生「泛話古今雜事,耳目所接,論說平生出處及道老交親戚之言,以為歡笑,皆後生所未知」。
 
宋代《槐蔭消夏圖》
  3、精神消夏。蘇東坡不僅自製冷飲,且交朋結友不論身份,還愛聽鬼故事消暑;王安石「畜一驢,每食罷必旦一至鐘山。倦則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乃歸,率以為常。」王安石吃了早餐后就帶著書騎著毛驢到山林里讀,困了就地睡覺,常常是太陽快落山時才回家。清心靜氣才是避暑的最高境界,「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不要小瞧心理暗示的強大作用喲,熱得煩躁的時候不妨靜下來,看看古人言是不是真的有用。
  四、結語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實踐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智慧財富,這些財富不應該只存在古書中,更應該活在我們身邊,怎麼樣去挖掘、利用這筆財富是我們當前應該著重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天氣已經熱起來了,大街上穿短裙的妹子越來越多了,手裡拿著冰淇淋的小朋友數見不鮮,借古人的一點智慧,加我們自己的一個創造,希望大家都可以過一個健康、環保、快樂的夏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