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家破解章魚聰明之謎 犧牲基因換取RNA編輯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17-4-10 05: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4-09 09:43:31 來源: 參考消息網(北京)

  參考消息網4月8日報道 美國每日科學網站4月6日發表了題為《「聰明」的頭足綱動物犧牲基因組進化來換取大量RNA編輯》的報道。

  章魚、魷魚和烏賊以能夠完成複雜的行為而聞名,比如打開水族箱的蓋子逃走或是迅速改變皮膚偽裝色以躲避捕食者。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它們的神經系統在進化至如此複雜的過程中包含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機制:犧牲基因組DNA的進化來換取大量的RNA編輯。

  這項研究由美國海洋生物實驗室的喬舒亞·羅森塔爾、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伍茲·霍爾、伊萊·艾森伯格和諾亞·利什科維奇-布勞爾領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美國《細胞》雙周刊上。

  該研究基於科學家此前的一項發現,即魷魚在RNA編碼區——特別是神經系統的細胞內——呈現出異常高的編輯比率,從而使細胞能夠製造出多樣化的蛋白質。魷魚大腦中有60%以上的RNA轉錄體被重新編碼,而人類或果蠅的RNA只有不到1%被編輯過。

  在此次研究中,科學家在另外三種「聰明」的頭足綱動物(兩種章魚和一種烏賊)體內也發現了同樣高的RNA編輯水平,並且在這類被稱為「鞘形亞綱」的頭足綱動物體內找到了數以萬計在進化中被保存下來的RNA編輯位點。他們發現,鞘形亞綱頭足綱動物的神經系統內的編輯活動尤為活躍,對在神經元興奮性和神經形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蛋白質產生了影響。

  他們發現,相比之下,較為原始的頭足綱動物鸚鵡螺和軟體動物海兔體內的RNA編輯水平要比鞘形亞綱頭足綱動物低得多。羅森塔爾說:「這表明,較高的RNA編輯水平並不總是軟體動物所特有的;它是鞘形亞綱頭足綱動物的發明。」

  哺乳動物體內只保存了很少的RNA編輯位點,而且這些RNA編輯位點並不被認為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羅森塔爾說:「(鞘形亞綱)頭足綱動物體內有一些截然不同的活動,許多編輯事件被很好地保存下來,顯示出清楚的自然選擇的痕迹。」

  科學家還發現,這類頭足綱動物體內存在一種令人驚訝的交換行為,即犧牲基因組進化來換取更高的RNA編輯水平。最常見的RNA編輯形式是由ADAR酶來完成的,這個過程需要位於編輯位點側面的大型結構(dsRNA)。這種結構可能包含數以百計的核苷酸,與編輯位點本身一起被保存在鞘形亞綱基因組內。研究團隊在報告中說,這些編輯位點側翼區的基因突變速率受到了嚴重抑制。

  羅森塔爾說:「我們的結論是,為了保持這種RNA編輯的靈活性,鞘形亞綱頭足綱動物不得不放棄編輯位點周圍區域很大一部分進化能力。基因突變通常被認為是自然選擇的手段,而這些動物壓抑了基因突變以保持在RNA層面上進行編輯的靈活性。」

  目前,羅森塔爾及其美國海洋生物實驗室的同事正在製作善操控基因的頭足綱動物模型系統,以研究它們的大量RNA編輯活動的機制和功能性結果。

一直被朋友稱為小博士。其實就是書讀得多一些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