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羅斯專家:美國無法留住傑出華裔科學家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4-1 23: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4-01 14:36:37 來源: 參考消息網(北京)

  參考消息網4月1日報道 俄羅斯衛星網3月31日刊發題為《俄專家:美國無法留住傑出華裔科學家》的文章稱,中國已經擁有為傑出科學家提供高薪和工作條件的物質能力,也已經學會在本國體制下有效利用那些受過西方教育的人才。但美國教育制度的優勢卻正在轉變為它的劣勢。隨著中國逐步變為美國最大的軍事和軍工領域對手,中國科學家回國只是時間問題。

  文章稱,香港《南華早報》日前報道了多起供職於美國軍事項目(包括核項目)實驗室的華裔科學家回國事件。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認為,這篇報道是中國政府吸引世界級科學家歸國的重要佐證。

  在美華裔科學家歸國並不是新鮮事,曾供職於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回國就是例子。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都有類似趨勢,但當時歸國的華裔科學家數量和級別與現在不同。中國現已擁有支付他們更高薪酬、確保其正常工作條件的物質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人已經學會在本國體制下有效利用那些受過西方教育的人才。

  文章稱,還應當正確理解這一進程的後果,它不會導致成熟的美國軍事研究成果直接流向中國。能夠回到中國的科學家多半沒有接觸過機密信息,或者說獲得信息的許可權並不高。美國有強大而專業的安全部門,完全有能力限制軍事研究成果的直接流轉渠道。

  然而,創新武器系統以大量基礎研究為根基,或比開發特定型號的武器更複雜。何況從事材料、空氣動力學、核物理領域研究的科學家也能領導大型武器系統研製項目。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為這些項目培養高層次人才。

  如果中國能為這些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美國就很難留住他們。常被作為幾乎唯一可供全世界效仿的典範,美國科教系統也存在諸多難以克服的問題。國家中小學教育系統在多數情況下無法使學生受到應有教育,以進入高水平技術高校繼續深造。

  文章稱,較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才能接受更高質量的中小學教育。但對他們而言,科學家或工程師這種職業往往沒有吸引力,因為收入不是很好。因此,即便是最機密、最「敏感」的美國學術機構,擁有外國科學家對其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可是因為美國不是他們的祖國,他們可能會為追求更好的條件而輕易離開。近年來美國高校物質條件的惡化加快了這一進程。隨著中國逐步變為美國最大的軍事和軍工領域對手,中國科學家回國只是時間問題。美國教育制度的優勢正轉變為它的劣勢。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0

主題

968

帖子

339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92
沙發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7-4-2 10:11 | 只看該作者
是呀是呀,北京一套房勝過十個諾貝爾獎,北京兩套房勝過米國中產5代人的積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4-7 07:47 | 只看該作者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7-4-2 10:11
是呀是呀,北京一套房勝過十個諾貝爾獎,北京兩套房勝過米國中產5代人的積蓄。 ...

連過氣的楊振寧也享受著國家領導人的待遇。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3: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