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失敗者才需要四重奏,成功者的人生輕而易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4-13 04: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吳琦 南方周末

  

  ▲選擇「四重奏」作為人設以及敘事結構,其實就是在試圖構建一個明知道缺乏現實可能性,仍然願意付諸實踐的烏托邦。(《四重奏》劇照/圖)

  全文共1758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四重奏》正是被認為講述了一群失敗者的故事,而引起廣泛共鳴。

  大多數人都是煙灰,不會脫穎而出。好在編劇並沒有試圖褒獎失敗者,或者刻意製造同情。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微信號:nanfangzhoumo

  (請注意: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四個失敗而各懷心事的男女,因為音樂住在同一個宅子里,這是「情感懸疑」日劇《四重奏》的開頭。

  故事延宕開去,涉及形色的人物,但最後也沒解釋的角色,是飯店裡的打工妹有朱。她的來歷、動機,她的情緒到底和劇情有什麼關係,統統沒交代。以這部大熱日劇純熟、完整、精細(甚至近乎油滑)的編劇水準來看,這樣的設計顯然有意為之。

  1提綱挈領的不是主角

  在推動劇情和增加喜劇性方面,有朱時不時跳出來發揮作用。滿島光良心發現,不願再做老太太在真紀身邊的眼線,有朱就成了替補。她直愣愣地逼問,成為揭曉真紀秘密的一個助力。她偷小提琴未果,從樓上摔下來,被真紀的丈夫拉出去「拋屍」,結果「死而復生」,爬起來倒車溜走。對她的描寫和呈現都過分直接,時而覺得她真是討厭,時而這討厭又變成莫名的笑點。

  格非講,小說里最提綱挈領的人物有時並不是主角,有朱在《四重奏》里,也有類似地位。她幾乎是全劇中唯一一個格格不入的人。她成了幾位主角的背影,站在這部溫暖、婉轉的劇集所提供的價值觀反面。

  劇里展示出的片段,大多是她極度自私的時刻,當眼線、偷小提琴、勾引老闆……都是出於一時的目的,想要快速獲利,完成一筆交易。用時髦的話說,只想賺點快錢。她的眼神和台詞,完全沒有掩飾這一點。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關於她的話,編劇已經說得差不多了。指望能多交代她的內心世界,反而是觀眾的一廂情願。

  可人不是這樣的。至少這部電視劇展示出來的「人」,正好和她相反。幾位主角總是心事重重,秘而不宣。明明什麼都沒做錯,卻總是一副做了錯事的樣子;明明心裡有情緒,也總是放棄表達;明明有能力去工作,卻一再拖延,寧願把對生活的要求和幽默感全部付出在等待與消磨里。他們比有朱多出來的是:困惑、猶豫和道德感。

  這也是為什麼,當一個又一個懸念揭曉,最後只揭露出一個善良的動機時,有人感到失望——這又是自作多情了,其實這才是編劇本意。此前所有懸念的起源,不過是成年人三緘其口,保守了太多秘密。

  日本人的編劇法對現代性的表達一直很敏感,不是歐美那一套,也不是完全的現實主義,他們還保留了一點外在的眼光,在那些都市生活的軟肋或者死結處,提煉出寓言。比如《四重奏》不同集數里討論的主題——婚姻的本質是愛情還是親情、單相思是怎樣的體驗、興趣到底是愛好還是夢想、人們怎麼面對他們不為人知的過去……都像手術刀一樣,戳到了觀眾的痛處。

  大量可以作為心靈雞湯的金句,也在這樣的情勢下產生出來,比如「比悲傷更令人悲傷的是空歡喜」。它們是關於我們今天生活最好的總結,是多少人為了持續生活下去而含在嘴裡的糖衣。

  《四重奏》最特別也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它跳脫出一說故事就縮回到愛情這個小小單位的套路。劇里最感人的細節,都來自於不斷講述他們對朋友、親人、對暗戀的對方、對周圍他人的愛和奉獻。四位主角之間似乎要萌芽的愛情,最終沒有下文——我暗暗慶幸這一點。

  選擇「四重奏」作為人設以及敘事結構,其實就是在試圖構建一個小型的共同體,一個明知道缺乏現實可能性,仍然願意付諸實踐的烏托邦。

  2大多數人都是煙灰

  《四重奏》正是被認為講述了一群失敗者的故事,而引起廣泛共鳴。比如劇中蟋蟀與螞蟻的比喻,或者更直白一點,最後一集有一位匿名者來信,把那些努力追求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的人稱之為「煙灰」,質疑這樣的堅持沒有必要,也不會有未來。

  這個真相併不新鮮了,甚至也不夠殘酷。因為他們並非真正的社會底層,多少還有一些個人奮鬥的空間。他們還有手中的提琴,賣掉房子,四重奏可以換個地方繼續。而世界本來就是由煙灰組成的,大多數人都是煙囪里的煙灰,不會脫穎而出,也根本不具備那樣的技能。好在編劇並沒有試圖褒獎失敗者,或者刻意製造同情。日常生活本來如此。

  最後一幕有朱又出現了。原本以為這個角色已然默默消失。結果她穿得富麗堂皇,挽著一個外國男人,來參加四重奏的演奏會,一副贏家的姿態。這再次印證了把她作為一個關鍵人物來理解這部電視劇的假設。

  最後誰也沒有改變。四重奏依然抱團取暖,坐在一起吃講究的餐食,講餐桌禮儀的笑話,四個人走起路來也總是在摔跤。而有朱呢,她也繼續一往無前的步調,目標明確,用力精準,看起來得償所願,笑得那樣開心,發自肺腑地說了一句「人生真是輕而易舉」。

  這是都市生活里真正的裂隙,也給觀眾淋了一盆涼水。這個溫暖的烏托邦,其實一開始就位於城市的邊緣,離那個人人簇擁著等待成功的社會相當遙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