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徐靜蕾和黃立行:為何他們的七年一點都不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4-8 04: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配圖選自徐靜蕾和黃立行相關照片

  徐靜蕾又雙叒叕上頭條啦!

  不結婚、凍卵子、堅持自己——徐靜蕾隨便一個標籤就會甩出一條大新聞。

  和男友黃立行相戀7年半,不要「結婚證」的保障,也不要孩子來維繫,他們卻依然很幸福。

  到底她有什麼魔力?

  

  常常在想,為啥火的總是她?

  還不是因為她做了和大眾世俗想法不一樣的事情么。

  她總在挑戰大家對她的印象,從文藝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到都市職場《杜拉拉升職記》,從愛情片《有一個地方只要我們知道》到現在的警匪懸疑片《綁架者》,不能說徐靜蕾拍得都有多好,但她有讓人佩服的地方:一是幾部片子都擔得起「還不錯」,二是徐靜蕾對自我能量的探索也能給出點驚喜。

  她有旺盛的好奇心,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所以才能駕馭這些不同的題材。

  她曾經在《朗讀者》里說,自己是個沒有什麼耐心的人,很多東西都是淺嘗輒止。

  

  你看,她像是一個活得很隨意的人,不會逼迫自己、去談戀愛、去當演員、去在某一種題材的片子里深耕。

  她沒那麼用力,但卻活出了自己。

  

  她身上的那種恣意感、自由感,大概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在羨慕的「做自己」。

  或者說,跟著自己的心走。

  她代表著我們想要達到卻未能達到的狀態,她一出來就火和前段時間一說「詩和遠方」就火的原因大概是類似的。

  但是,「做自己」真的很難么?

  徐靜蕾自己給出了答案。

  她說「我們常常說是世俗綁架了我們、人情綁架了我們,其實是自己綁架了自己。」

  當我們嘆著氣抱怨說「我們也是不得已」的時候,我們心裡另一面的小人其實是在說「這樣也挺好的」。

  

  當我們想做一份更有挑戰性、更高薪的工作,卻遲遲不敢辭掉現在手頭這份穩定卻工資不高的工作,嘴上說「哎,是我爸媽不同意」時,內心其實是在安於現在的舒適區的。

  當我們想要跳出當下索然無味的戀情,堅持自己,憧憬更精彩的單身生活可卻遲遲不敢提分手,嘴上說「怎麼辦呢?我爸媽在催我,他們太傳統,覺得女孩的家庭應該更重要,而且我都這個年齡了。」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在堅持傳統,在覺得「女孩的家庭更重要」。

  當我們想要在周末去報個英語班再學習學習再拼一拼的時候,卻遲遲抽不開身、捨不得離開孩子,嘴上說「我實在沒時間,孩子需要我。」其實是我們自己沒有做好決定。

  那個「不同意」的爸媽,那個總在「打斷人生計劃」的孩子,那個總是「拖後腿」的男人,其實都只不過是替「我自己」在背鍋而已。

  朝九晚五當然比加班到沒日沒夜舒服;書山題海也不會比帶孩子享受陽光的周末壓力小;身邊有個說不出哪裡好也沒啥不好的男人總比獨自一人更有安全感吧……

  

  然後,為了安慰自己,我們就怪這個社會啊怪人情啊,怪保守的父母不尊重你的選擇,怪沒本事的男友阻礙了你前進的步伐,怪孩子的到來讓你錯過了事業的黃金期。

  我們總安於在內心的那個舒適區,放鬆、懶惰,任由那裡一日日荒蕪,就越來越難跳出自己的「畫地為牢」。

  雖然「安於現狀」和「知足常樂」並不是同義詞,但為了安慰大家(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員啊),還是要告訴你「知足常樂」也沒什麼不好。

  就和這個男人湊合過吧,周末就享受與孩子的歡快時光吧,就好好做好手頭這份工作吧。

  

  只是,只是——重點來了:如果沒有能力和勇氣改變現狀,請停止抱怨和怪罪。

  

  身體既然那麼誠實,嘴上也乾脆地說「要」吧。

  承認自己膽小,沒勇氣做改變也沒勇氣過那麼緊繃的生活,大概會活得更幸福吧。

  

  

  徐靜蕾和黃立行已經走過7年半了,她說他們沒有吵過一次架。

  關於結婚,徐靜蕾說「他看我,我想結就結」。

  關於生孩子,徐靜蕾又說「他看我,我想生就生。」

  有人說黃立行是徐靜蕾背後的男人,除了人帥多金有才之外,還特別懂得「尊重」。

  好多姑娘恨不得把這樣的文章甩到男人們臉上:「你們看,男人應該尊重女人。」

  可是,徐靜蕾後面又說了一句「我也尊重他」。

  他送你包包口紅,你也得送得起他襯衫領帶呀;他下雨總給你送傘,你也得在他生病時給他熬湯;他讓你和閨蜜逛街吃喝買買買,你也得讓他和好友看球遊戲殺殺殺。

  

  最近,我總愛說「關係」。

  其本質在於所有的關係都是「雙向」的。

  尊重是、空間是,連買買買都應該是雙向的。

  

  這才是男女平權,而不是一味向男人要禮物要尊重要空間的「偽女權」。

  徐靜蕾說了一個細節。

  她說黃立行從來不喝酒不抽煙,她自己在家也不喝酒,喝醉都是和朋友一起出去喝的。

  所以,黃立行從來沒見過她喝多的樣子。

  你看,他們有各自的朋友、各自的圈子,而不是成了戀人就強行要把所有的生活、秘密、心情都共享。

  但是,她說,每天最幸福的時候就是早上起來黃立行說「嘿,早」的時候。

  

  所以,健康的關係在獨立的同時又依賴。

  「他像是心理醫生開的葯。」徐靜蕾說。

  因為黃立行從不焦慮和糾結,總是慢悠悠的,而且標準很明確,「Yes or no」,不需要她去猜。

  當然,她也不需要黃立行去猜。

  「有的時候,我著急了,他會說沒關係的。」徐靜蕾說,她聽了這句「沒關係」就會很治癒。

  聽出來沒?黃立行是典型的男性思維,徐靜蕾雖然已經修鍊得很棒了但還是會女性思維多一些。

  

  但是,人家徐靜蕾懂得去聽黃立行的。

  而有的女人,面對慢悠悠的男友或老公,只會更加火冒三丈:「我在這急得要死,你還像沒事人一樣。我命怎麼這麼不好?找了你這麼個不操心的!」

  好像沒有了她,男人的生活都要塌。

  

  為什麼徐靜蕾能修鍊成如今這樣的自信和強大?

  有一個核心。

  她說「我這個人最不怕寂寞,從來就沒有寂寞過。」

  這句話源於媽媽的一個問題:「你將來如果沒有孩子的話,會不會寂寞?」

  徐靜蕾是這麼回答的。

  她說,從小,自己呆著就覺著挺好。

  

  我一直覺得,徐靜蕾是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悲觀主義的人,比樂觀主義者更能看透生命和生活的本質。

  

  拂去現實社會的鶯歌燕舞和光怪陸離,她知道生命和生活本身的痛點和痛苦所在。

  一旦看透,就不會再執著於一些形式上的東西,也會懂得人「生來孤獨」的本質,不會害怕寂寞。

  徐靜蕾說她不喜歡形式主義的東西,情人節等節日對她而言沒有什麼意義。

  特別巧的是,徐靜蕾說她不喜歡花兒,著名的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鮮花是植物的生殖器。無知的女人還在聞著她們,說著,香啊香。」

  不過和叔本華爺爺的「消極悲觀」不一樣,徐靜蕾更像尼采,是一種「積極的悲觀」。

  既然人生慘淡,那就直面吧、體驗吧,多去發現生活的美吧。

  

  叔本華說,當愉快的心情敲你的心扉時,你就該大大的開放你的心,讓愉快與你同在。

  

  尼采也說,痛苦無可避免,那就積極面對,在和人生悲劇的抗爭中體會生存快慰,讓人生儘可能地多姿多彩、壯麗美好。

  徐靜蕾的踐行方式更加直白:「任何一件事情,都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就像結了婚生了孩子並不一定是幸福人生的標配。

  首先要讓自己舒服。

  有人說,不要給徐靜蕾封神。確實是這樣的,她不過是一個挺普通的姑娘,不過要比你我勇敢一點、理智一點、聰明一點、幸運一點。

  你們看,徐靜蕾活出了自己的樣子,看似精彩無比,其實遵循的前提再簡單不過。

  親愛的姑娘,你要想得透,最好也能做得到。



  妍妍對你說:

  「他像是心理醫生開的葯。」徐靜蕾說。

  全篇這一句話,最打動我。

  我們大部分人,都能做好人生中99%的事,需要另一半,是因為他們能做到我們無法完成的那1%,這就叫「命中注定」。

  誰不是內心有傷的人呢?祝福你,也能找到自己的小藥丸。

  妍妍

  

  汪貴貴,哲學女,記者,「我有那麼多東西要表達,不寫出來簡直要憋死。」

  微信公眾號:悠悠和謠謠(youandyao)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