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今天,他和她是最值得懷念的男人和女人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7-4-2 05:57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配圖選自張國榮和林徽因的照片。

  點擊下方音頻即可收聽童堯老師的溫情朗讀

  15:24今天,他和她是最值得懷念的來自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去世。

  今天,懷念這兩位不一樣的煙火。

  

  最難得的是最後的忠誠和體面

  在所有關於張國榮的故事中,高曉松老師說的這個讓我瞬間流淚。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的經紀人陳淑芬女士接到了他打來的電話,陳女士當時不知道,這是他最後的電話。陳淑芬是香港著名的四大經紀人之一,與哥哥合作多年,情同手足。電話里,哥哥說:「淑芬,你來接我一下。」

  

  陳淑芬開車到了酒店,撥電話給張國榮說她已經到了,張國榮回答:「好,那我來了。」然後,縱身躍下文華酒店24樓。陳淑芬見狀,立刻明白這是哥哥留給她的最後一個任務——哥哥一生愛美,人生終點走得決然,卻斷然不願血肉模糊曝光於眾人眼前。

  於是,陳淑芬立刻脫下衣服,蓋住張國榮的身體,馬上報警求救,把他送到醫院。

  

  正是由於張國榮對於身後事的這個安排,以及陳淑芬多年來對他的忠實和赤誠,所以,即便到今天,在香港這樣娛樂新聞和採訪方式都缺少節操和底線的地方,大眾沒有看到過張國榮落到地面以後,沾滿人間塵埃的樣子,沒有一張類似血腥的、八卦的、獵奇的照片流出來,損傷哥哥驕傲而美好的形象。

  人們見過車禍后滿身鮮血的黛安娜,聽過她的主治醫生侃侃而談她臨終的掙扎和絕望,但是,沒有看過那樣的張國榮,有人曾經揣測,假如真有那樣的照片,香港的八卦雜誌或許願意花一個億去買。

  但是,陳淑芬做到了最後的忠誠、守護和捍衛,讓哥哥保持最後的體面。

  

  想來,所有關係都是雙向的吧,那些關於張國榮人品謙和、溫潤如玉的傳說,在最後的這項安排中,有了最美好的聯想。

  藝人是職業,明星是光環,藝術家是天賦,而傳奇,則是可遇不可求的才華和奇迹。

  張國榮的藝術和人品,都是個傳奇。

  

  她可以很有錢,但她放棄了

  1955年3月31日,51歲的林徽因幾天沒有進食,全身無力,多個器官衰竭,凌晨,她用微弱的聲音對護士說:「我要見一見梁思成。」護士看了眼剛落到「2」的時鐘,回答:「夜深了,有話明天再談吧。」

  

  可是,她很快陷入了深度昏迷再也沒有醒來,最後的話,她終究沒能親口告訴梁思成,當陪伴了她27年的丈夫在護士攙扶下走進病房時,她平靜、安詳、冰冷,再也沒有了氣息。梁思成哭得不能自己,不停重複:「受罪呀!受罪呀!徽,你真受罪呀!」

  在生命的盡頭,無論曾經怎樣的豐富和繁茂,都不過是一個蒼涼的句號,林徽因的句號劃在1955年4月1日。

  她有兩個特別美麗的瞬間,與那些傳說到泛濫的情史和才華都無關。

  

  1953年的一天,北京要拆城牆,由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原清華大學歷史學教授吳晗先生主持會議,林徽因聽說后,指著吳晗的鼻子破口大罵:「你們拆去的是真古董!你們遲早會後悔的,到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而你是歷史學教授,你知道什麼是歷史,這麼多年的歷史毀於一旦!」

  當時,嚴重的肺病讓她聲音嘶啞,她再也不是20歲時鮮艷嬌嫩,用動聽的英語全程演出話劇《齊特拉》的小姑娘,她瘦得弱不禁風,滿臉皺紋,她的丈夫、謙謙君子梁思成先生聽到這個消息默默哭泣,但是,她從來都是個脾氣很大的女人,要強、厲害、直爽,但是,她的厲害不是在客廳里當交際花,風雨關頭同樣巾幗不讓鬚眉直言不諱,這種個性沒有經歷後來各種各樣的歷史運動,或許是幸運。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官至民國司法總長,七叔林覺民是著名的黃花崗72烈士,《與妻書》的作者,以今天的眼光,她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尤其,她和梁思成鑽研的建築領域,在百廢待興的民國,在各種新建築層出不窮的時代,特別掙錢的職業是開建築事務所,夫妻倆很多留學歸來的同學都從事這個職業而成巨富,但是,這兩個「書獃子」放棄了,他們立志梳理中國建築學脈絡,回國創辦了東北大學建築系、清華大學建築系,這是中國第一個建築學科。

  編修中國建築史異常艱難,之前從未有人做過這方面研究,古時也極少專門文獻,林徽因和梁思成跨越千山萬水勘探現存的古建築,尋訪在世的工匠,查閱能找到的一切資料,最終編修出中國的建築史。

  

  

  

  抗戰時期,物價飛漲,林徽因窮困潦倒、貧病交加,避難到昆明附近,把全部積蓄拿出來造了一套棲身的房子,女兒梁再冰說:「媽媽對房子進行了簡單的裝修,鋪了粗木地板,在靠窗的牆上做了一個小書架,下面的木凳鋪上飾布,媽媽常在家裡陶制土罐中插大把的野花。我覺得我媽真神,怎麼一下子就把那麼一個破房子搞得這麼舒服,這麼可愛。」

  兒子梁從誡回憶:「在這間可愛的小小起居室里,媽媽在煤油燈下為我們講解莊子《解牛篇》和《唐雎不辱使命》,教我們讀了很多李白、杜甫的詩。」

  

  在這個場景中,林徽因沒有講究的衣服和裝飾,卻有很真實的生活氣息的美。

  

  他和她都保持著人性的體面

  什麼是人性的體面?

  春風得意保持風度,時運不濟仍有風骨,顛沛料峭風韻不減,斗轉星移風格不改。

  任何時代,活得體面都不容易。

  總有要面對的現實利益,總有扛不住的內心壓力,總有私心想護住的人,總有局限的個人好惡。

  

  只是,用情史、緋聞和私生活評價一個人,是特別無趣、猥瑣的事,人心裡有什麼,眼裡就會看到什麼,總是看到髒亂差,內心斷然不會真善美。

  張國榮和林徽因,都是在私人生活方面曾經被重度誤讀的人。

  今天,懷念他和她,為他們不一樣的風度與風韻,風格與風骨,在心中默默大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0: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