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克思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醫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30 2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內蒙軒 中國國家歷史

  

  導言 

  "任何殺不死你的東西,都會讓你更強大",馬克思以一己之痛為代價,診斷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病灶所在,《資本論》就是這樣一份「診斷書」和「病危通知書」。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是歐洲政府當局眼中的「紅色博士」,一百多年後,馬克思仍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醫生。蘋果手機的世界利潤鏈條里,隱藏了多少普通工人的血汗與屈辱,造就了多少全球頂級的富翁,《資本論》早就告訴我們答案。經濟危機和社會衝突逐漸蔓延至世界各地,資本主義正在一步步走進自己的死胡同,歷史的邏輯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本文摘自《馬克思靠譜》,主編:內蒙軒,東方出版社授權推送。

  隨著本世紀初世界經濟危機的持續蔓延,資本主義制度越來越受到廣泛的社會質疑。在德國,馬克思的《資本論》成為2008年聖誕節的最佳禮品,銷量比往年增加兩倍。當時的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也在閱讀《資本論》,這位在金融危機中焦頭爛額、寢食不安的財長,已然成為馬克思的「粉絲」。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引起世界性經濟危機和衰退時,西方一些國家的政要和資本家不得不壓制住內心的厭惡和恐懼捧讀《資本論》,就連羅馬天主教會也不得不承認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有理。

  《資本論》第一捲髮表近150年來,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它並未過時。每當世界面臨重大困境或遇到重大挫折時,馬克思總會以新的方式重新登場,人們總是希望從《資本論》中尋找解決當下全球性問題的出路。華爾街金融危機的蔓延讓對資本主義頂禮膜拜的人有機會審視和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的科學性。《資本論》告訴我們,經濟發展有著自己運行的規律,雖然資本主義在經濟運行中可以人為地調和矛盾,但只能是治標而不能治本。華爾街金融危機的出現,充分地暴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深層次的矛盾。這個事情有點像咱們去體檢一樣,誰要是發現身上有什麼毛病總是要去找大夫才好解決。而咱們這位馬大夫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給資本主義這個病人下了「病危通知書」,只不過病人的家屬們總是不願意簽字確認罷了。

  

  在西方,即使馬克思主義的反對者也承認馬克思的思想力量,承認他是資本主義社會深刻的「病理學家」。眼下,當金融海嘯席捲而來,資本主義生大病、打擺子之際,馬克思這個好醫生的思想受到社會更多更強烈的關注。

  價值增殖的奧秘在哪裡?

  

  如果說馬克思是個人類社會的好醫生,那《資本論》就是馬克思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開出的一份「診斷書」和「病危通知書」。為了開好這份「診斷書」,從1843年開始,馬克思就致力於經濟學的研究,並在這條道路上走了整整40年,最後走到《資本論》這個巔峰。即便是100多年後,《資本論》仍然體現的是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由於馬克思身體的原因,以及這項工作的艱巨性,在馬克思生前,《資本論》只出版了第一卷,第二、三卷由恩格斯幫助整理出版,第四卷《剩餘價值學說史》由考茨基整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材料說明馬克思為這本書的寫作付出了多麼驚人的勞動,其中包括為了寫出《資本論》,馬克思還自學了數學,寫過厚厚的《數學筆記》,就像馬克思自己說的,「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我們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馬克思正是從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商品當中,透視了整個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從商品到貨幣,從貨幣到資本,1867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分析了資本的生產過程,1885年出版的第二卷揭示了資本的流通過程,1894年出版的第三卷則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當馬克思用唯物史觀這把鋒利的手術刀,用強大的邏輯力量,解剖資本主義社會的時候,它的經濟結構就這樣清晰地展現在世人眼前。

  《資本論》最厲害的就是完整、系統、一針見血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剩餘價值的秘密,這不但是資本家發家致富的秘密,也是工人受苦受累受窮的秘密。理論太深奧,咱們用iPhone6手機這個商品為例說明一下,資本主義外衣下的剝削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iPhone6手機是年輕人追逐的時尚,但是大家都知道蘋果公司是不生產任何硬體的,甚至手機上的一個小螺絲釘也不生產。那麼這個手機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美國蘋果公司提供一個設計方案,然後全球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供應商提供原料和零件,最後由中國的工人組裝起來。可以說,一部iPhone6手機誕生前先得繞地球走一圈,它是全球合作的產物。

  那麼,當一部蘋果手機賣出去之後,蘋果公司、全球各地的供應商、中國代工廠各自能拿多少錢呢?根據2011年美國加州大學的一份報告,一部蘋果手機賣出后,蘋果公司拿走手機錢的58.5%,而中國的代工廠只拿走1.8%。按照這個比例,假如一部iPhone6是5000元,那麼蘋果公司拿走2925元,而中國代工廠只拿走90元。而且,這90元中還要劃出一大部分作為工廠主的利潤,真正落到工人手裡的就微乎其微了。2015年,蘋果公司的CEO蒂姆·庫克的薪酬是1028萬美元,而且這還不算他在蘋果持有的1%股份,要知道蘋果市值是7000億美元,算下來蒂姆·庫克的身家達到70多億美元。而一個普通中國工人的收入是多少呢?

  

  還是以某代工廠為例,該工廠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資是浮動於2030 - 2450元。而這個工資標準,是根據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來設定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就是2030元。

  基本工資不夠怎麼辦?靠加班啊!該工廠工人加班也是出了名得多。從2014年9月到2015年1月,該工廠工人每月平均加班44 -72小時,遠高於勞動法律規定的36小時。甚至在有的廠區,工人每月加班能到140小時,什麼概念呢?就是工人正常工作日每天加班3小時,周六日每天工作11個小時,全月無休。而每加一個小時班,工人能拿多少錢呢?正常工作日是每小時十幾塊錢,周末是二十多塊錢。要是一個工人每月加100個小時的班,也就只能拿到2000元。這麼低的收入,這麼多的加班,難怪2015年全國總工會公開地批評該工廠長期違反勞動法,安排勞動者長時間加班,導致部分勞動者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但是,還是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普通工人的生活境況固然很可憐,但是如果沒有蘋果提供技術和設計,蘋果手機肯定也生產不出來,這說明技術的貢獻大,而勞動力的貢獻小,貢獻小的拿錢少,也理所應當!

  技術的貢獻真的這麼大?勞動力的貢獻真的只有這麼小嗎?

  首先,我們既要看到技術的價值,也要看到技術被資本控制這個事實,技術的使用是以為資本獲取利潤為目的的,而不是為了消費者的需要。蘋果公司的利潤大多數流向了公司背後大股東的腰包,而真正參與技術開發的科研人員從中獲得的利潤分成卻少之又少。

  其次,勞動者出賣的不是勞動,而是勞動力。被資本家雇傭的勞動者成為商品,如同被租出去的一輛汽車,得到的僅僅是自己勞動力的價值,也就是工資,但是他們在工廠里創造的勞動,又遠遠超過自己的工資。比如,租一輛車的費用是每天100元,但是租用者利用這輛車創造出了1000元的價值,那麼900元就作為剩餘價值裝進了租用者的腰包。勞動力的使用,也是如此。勞動力每天創造的剩餘價值,也就流進了資本的腰包。

  最後,資本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也是由勞動者的剩餘價值積累而成。創造這個世界的是勞動,而不是資本,是勞動者體力和腦力集合而成的「活勞動」,而不是資本這種「死勞動」。

  釋放「勞動至上」的正能量

  

  我們不僅要通過《資本論》看到資本主義剝削的負能量,也要看到其中「勞動至上」的正能量。我們小的時候都唱過一首兒童歌曲《勞動最光榮》,其中有幾句歌詞:「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歌詞雖簡單,但道理深刻: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勞動是幸福的源泉。

  

  勞動最光榮小蓓蕾組合 - 小蓓蕾兒童曲庫

  

  馬克思早就論證過,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就是勞動。因為勞動,人和動物區分開來。有人說,那動物也獵食築巢,這不算勞動嗎?這的確不是勞動。動物的所有活動,如吃喝拉撒、繁衍生殖都從屬於自然,本身就是自然的組成,動物無法區分自己與自身的生命活動,而人則可以。人可以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活動能力作用於自然界,使得自然界適合人的需要。動物在自然界的規律面前是純粹被動的,而人卻是能動的。舉一個例子說明,在一定時期,狼吃羊,羊的數量會變少,而人吃羊,羊的數量會變多,這是因為人會養羊。

  人的本質是勞動,這樣的理念體現在各種影視作品創作里。有個英國科幻劇《黑鏡》很有名,這部劇充滿了哲學思考。劇里描述在未來社會人們怎麼獲得報酬呢?每天在健身房騎單車賺取點數,多少公里多少點數。這部劇把每天騎車比喻為勞動。無論是過去、今天還是未來,勞動是人的本質,勞動創造了美,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讚美勞動,謳歌勞動者。

  

  英國科幻劇《黑鏡》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總有些人想著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一夜暴富。明白了勞動創造價值的道理,再學點辯證法,就會明白這些都是幻想,就會明白天上如果掉餡餅,地上一定有陷阱,就會明白所謂享受,不只是享受美好,而具有兩方面的意思:享同樣的福,受同樣的「罪」。沒有付出,沒有勞動,就不會有收穫。真正的收穫與成功必須要靠努力和勞動來換取。其實,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一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勞動,忍受了孤獨和寂寞,不抱怨不訴苦,日後說起時,連自己都能被感動的日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6: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