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創新人才的需求側問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30 21: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鳴

  創新人才是需要培養的,所以,一個民族的創新度高低,跟這個國家的教育息息相關。在中國,但凡提到這個問題,大家都很焦慮。因為我們的教育,似乎不僅不能提供這樣的人才,還可能將可能的創新人才扼殺掉。

  不消說,用一個現在時髦的說法,教育屬於人才的供給側。供給側出了問題,當然需要改善或者說用改造來加以解決。但是,教育為什麼會出這樣的問題,卻不是供給側單方面的。單從供給側想辦法,其實問題無解。

  有供給就一定有需求,我們需要考慮的,是需求側。供給是需求產生的,而是不是相反。需求產生供給,催生市場,需求是拉動一切的源頭。如果不從需求考慮問題,供給側這邊再怎麼折騰,都無濟於事。

  我們這個社會,天天在喊創新。其實,教育界也是一樣。教育界的領導倡導創新,一點都不比別人差。什麼都要創新,大學里研究生考試出題,也被要求必須創新。秘書寫稿子,如果不編出幾個新名詞來,就會被領導批。但實際上,我發現我們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卻不是創新,更不怎麼需要創新性人才。

  想想小時候,大人對小孩說的最多的三個字是什麼?不就是「乖」,「聽話」嗎?事實上,在成人的世界里,乖和聽話,恰是所謂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最基本的品質。社會上,也最需要這種人,官場尤甚。古人蘇東坡到死,才發現自己受騙了。他說:「人家養子欲聰明,我為聰明誤一生,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害到公卿。」蘇東坡的做官史,幾乎略等於流放史,一直被放到天涯海角。如果不是宋代不興殺士大夫,此公的腦袋恐怕早就被砍幾回了。然而,一肚皮不合時宜的蘇東坡,才會有旺盛的創造力,才能有膾炙人口的詩和文。但是這樣的人,官場是不需要的。官場需要的,恰是跟蘇東坡相反的,唯唯諾諾,毫無創意的人。清朝的三朝元老曹振鏞,伺候過三個皇帝,有什麼制度和政策上的創意嗎?沒有,有的只有多磕頭少說話,但是皇帝喜歡,給了他蓋世的尊榮。後來的徐世昌和袁世凱,是一對好朋友,在晚清最後的歲月,都是顯赫的人物。清朝的新政,幾乎所有的改革,都有袁世凱的貢獻,而徐世昌,不過跟著而已。但是,袁世凱被趕回了老家,徐世昌卻官運亨通,成為那時節漢人官僚中位置最高的一位。官場和社會,給予正面激勵的,不是創新者,而是平庸之輩。創新的人,即使能成功,其風險也是巨大的,稍有不慎就折了。

  官場引領社會,是中國的慣例。官場的需求,就是社會的需求。不管怎麼喊創新,但實際的需求側,卻要的是平庸聽話之人。那你讓作為供給側的教育,又能怎麼樣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7: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