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跟孩子哭窮,到底有多可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31 0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魚爸

  來源:養育男孩(ID:breedboy)

  01

  

  前幾天,兒子小聲地問我「爸爸,我們家有錢嗎?」

  小小的孩子竟然也這般敏感,也許是我跟妻子平時討論家裡開支,孩子也在一旁聽著。

  幸虧我從沒有跟孩子哭窮過,因為這就像灑了的牛奶,哭也沒用一樣。聰明的父母明白,自己窮,是自己需要努力改變的,不能把孩子拉進來被窮吞噬。

  很多父母會跟孩子哭窮訴苦,希望孩子能夠變得節儉懂事,能夠知道家裡的難處。但是,懂事的孩子,有時候真的很可憐。他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開不了口。因為懂事,怕為難了父母,更重要的是對一個孩子來說,被貧窮包裹的感覺幾乎是絕望的,因為小小的他們無法賺錢,無法擺脫這貧困的束縛。

  

  前幾日看了伊朗的電影《小鞋子》感觸頗多,我是揪著心看完的,為其中的善良和純真感動,也被裡面的貧窮壓得幾乎窒息。

  影片的故事十分簡單,是關於兩個孩子,還有一雙鞋的故事。

  「

  小哥哥因為不小心,把妹妹唯一的一雙鞋弄丟了。父親工作很辛苦,掙的很少,母親重病,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孩。房租也是一拖又拖,幾乎要流落街頭。家裡實在沒有餘錢買一雙鞋。

  兄妹倆不敢將遺失鞋子的事告訴父母,兩人決定每天輪換著穿哥哥的一雙舊跑鞋上學。

  為了能及時換鞋,兄妹倆飛奔穿行在伊朗的小巷裡。」

  影片在豆瓣有12萬人打分,9.1分,而點贊最多的評論是「沒錢不要生孩子。」這是很多父母看完后非常觸動的地方。

  就算影片中兩個懂事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尊嚴,可是那過早承擔家務活的妹妹,像個小大人一樣的哥哥,無處不讓人心疼。

  這種貧窮感會帶給孩子什麼?最直接的是自卑感。

  影片中的妹妹因為穿著哥哥破舊的球鞋上體育課,她低著頭不敢跳遠,因為那時候就會把自己的鞋子露出來。同學們都穿著五顏六色的新鞋子,可她呢?是一雙又臟又破的男球鞋。

  

  上體育課的時候,妹妹因為穿著不合腳的鞋子怕老師發現所以躲在後面。當時她那小小的緊張,我想很多人會有同感。她開始留意同學們的鞋子,盯著地面上的那些腳,一雙一雙地看。

  內心的自卑和渴望往往會讓人無可奈何。她怎麼會不在意呢,只是她無法逃避,而且也不敢跟父母說,讓人看的心疼。

  懂事的孩子,真的可憐。

  02

  

  面對貧窮,有人「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有人卻自甘墮落,淪為盜匪之徒,或成了拜金的奴隸。二者相差甚遠。

  這種種都離不開父母早期給孩子餵養的精神養料及影響。

  面對貧窮,有的人就像石頭縫裡冒出來的野草一樣,讓人感受到錚錚鐵骨和不屈的精神。

  莫言在回憶自己的母親一文里提到:

  「

  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

  我的母親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地活下去。」

  不管家裡是多麼艱辛,都不能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這層灰塵,而是要讓他們的天空明亮晴朗。

  我非常喜歡《當幸福來敲門》里的黑人老爸克里斯,他在自己事業不順,生活潦倒之際,沒有跟兒子說過一個苦字,而是教育兒子:不要灰心,要捍衛夢想。

  當我看到他帶兒子在地鐵公共廁所過夜時,告訴兒子這是為了躲避恐龍進了山洞——地鐵站的衛生間。在鋪著幾張紙的冰冷地板上,兒子在父親的懷裡沉沉睡去。

  

  有人敲門時,在裡面的迦納把腳悄悄地抵住門,直到外面的人走開,這時,鏡頭顯示了迦納的臉部特寫:一滴淚水流過他黝黑的臉頰。

  看到這個的場景,我知道很多的父母都會落淚。因為,我們的孩子也曾經用那樣的姿勢在我們的懷裡入眠,而我們也曾被生活折磨過。

  可是再苦,也要微笑著告訴兒子:一切會好起來的,通過努力生活會變好的。

  在《小鞋子》里也是如此。

  爸爸利用周末的時間帶著兒子進城做園丁,掙到了第一筆錢。他開始跟孩子描繪美好的生活,而沒有絲毫跟孩子抱怨貧窮,不管多難總是說:要努力,爸爸會有辦法。

  而這就是希望,是射進孩子世界里的明媚陽光。

  

  03

  

  很多父母將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綁在一起,好像自己活著就是為了孩子。這樣的孩子最苦,一邊被父母的期待捧著,一邊被父母的訴苦壓著。

  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為了給你報這個培訓班,我跟你爸爸已經基本掏空了錢包,有幾個月沒有去逛街了,你還不多考點分數回來,你對得起我們嗎?

  我們家就靠你了,你不努力的話,我們這麼辛苦地活著也沒什麼意思。

  我就後悔生了你,沒有生你我就不會過得這麼辛苦。」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是說說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裡,可能就種下了種子,影響他一輩子。

  跟孩子哭窮,還是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易,完全是不一樣的。

  前者可能讓孩子從內心深處自卑,因為生養的父母如此,自己的生活慘淡無光。而自己去感受的,往往會有那股子「沒有傘的孩子努力奔跑」的勁兒,最後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

  04

  

  有很多的家庭並不是沒錢,而是父母打算用窮養來鍛煉孩子。但是一個孩子整天為錢發愁,聽父母抱怨沒錢的日子沒法過,他能一心一意地學習嗎?

  當孩子問「媽媽,別人家好有錢呀!」有一位媽媽是這樣寫的:

  「

  兒子學校組織小記者旅遊採風活動。

  兒子回來跟我說:媽媽,別人家好有錢呀!好多同學帶iPhone7和ipad。

  我淡淡地說:寶貝,你也會有的。

  他疑惑地看著我,我堅定地點點頭:一定會的,只要你努力。

  他似懂非懂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就去看課外書去了。「」

  多好的回答。

  

  當孩子關心家裡的經濟問題時,我們應該更多地給予孩子肯定及鼓勵。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需要教的東西太多了。比如孩子的財商,對於經濟常識的一些學習,都是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

  當孩子提及貧富,我們要告訴他們:「不管世事如何,爸爸媽媽都會保護好你,讓你上學,讓你好好生活,你完全不要擔心,因為爸爸媽媽能賺到錢,相信你長大了也能自己去掙錢。只要你努力,一定會的。」

  我們給予孩子愛的承諾和鼓勵,保證孩子內心的安定。這樣,他們才會成長得更好。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會跟孩子哭窮,而是努力拚搏著。哪個父母不對孩子懷著美好的期待呢?只是,與這期待對等的是父母教養孩子的責任。

  

  作者簡介: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本文經授權發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3: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