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顏昌海:中國特色PK日本特色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大陸官方一直宣傳,「日本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但這友好鄰邦,卻是各有明顯特色的。下面試談中國特色PK日本特色。
  先說日本特色。最大的日本特色,要數日本宰相的頻繁更換。而最近表現強烈的日本特色,似乎非「笨蛋選舉」莫屬。2011年8月30日,一場日本媒體眼中的「笨蛋選舉」誕生了該國5年以來的第六位首相。日本媒體此前從幾名候選人的姓中各取一個字,把這次選舉戲稱為「馬鹿野郎」選舉,而這四個字所對應的正是「八格牙路」的漢字寫法,其日文的原意為「笨蛋」。也有網民隨即跟帖說:「不是笨蛋,能當上日本首相嗎」?!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對此網民的態度和觀點都無法苟同,日本媒體敢說自己政府的選舉是「笨蛋選舉」,至少說明了日本的國民不「笨」,也說明了日本政府就是再「笨」,也笨不到哪裡去。比如中選網上作者戴建業的文章說,要知道,日本的經濟、科技和文化,在世界上除了山姆大叔以外,就要數到他們了,但他們的人口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更是中國大陸的十三分之一。日本人自己可以說自己是「笨蛋」,但中國大陸中國有資格說人家是「笨蛋」嗎?文章作者在回復上述網民時反問道:你們真覺得日本首相是笨蛋嗎?難道都要像中國大陸這裡,總理一干至少就是8年,或者一直干到死才算聰明?難道非要像卡扎菲那樣一口氣連干42年,才不是笨蛋?從美學上講,幽默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嘲,中國大陸一直只知道嘲笑日本,但可笑的不是日本反而是中國大陸自己。
  在此之前,《環球時報》8月27日的社評文章《(日本)「換首相連續劇」引人發笑和深思》,一看標題就明白,「發笑」是出自內心的,所謂「深思」反倒無關緊要了。文章把日本首相頻繁更迭看成是該國面對長期停滯,導致社會焦躁不安,日本政治更像是急病「亂投醫」,甚至是「破罐子破摔」的結果。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洋溢著某種幸災樂禍的快感,但問題是:日本政治究竟是不是病急「亂投醫」?人家到底是不是在「破罐子破摔」?到底最後是中國大陸看日本的笑話?還是人家反過來會看中國大陸的笑話呢?中國大陸就一定是笑到最後的人嗎?至少,《環球時報》從上到下都不可能有這種自信。與此同時,另一位網路名人、前教育部發言人王旭明8月30日也發微博說:「野田當選為日本新首相,我的問題是,他能幹滿一年嗎?下一位日本新首相又該是誰了」?對此,戴建業在文章中點評說,我對中國大陸人的這種心理相當困惑,當即給這條微博發了條評論說:王先生何必要為日本著急呢?日本人天天換首相也還是日本,日本首相都知道什麼叫廉恥,更何況,日本是一個高度法治化的國家,人家早就實現了依法治國而非以人治國,歷任首相不過都是在完成「規定動作」而己。就算每天換首相,人家也照樣是科技、文化、經濟昌明,人家更是照樣年年拿諾貝爾獎。
  戴建業的文章又說,剛剛下台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在任時,雖然沒有什麼亮點,卻也沒有什麼劣跡,400多天的執政一路上磕磕碰碰。幾乎隔三差五地就要給國民賠罪道歉不說,直到不久之前的民調顯示,菅直人內閣的支持率再創執政以來的新低之際,70%多的日本人齊聲高喊「送客」,菅直人只得乖乖地捲鋪蓋走人。看來在日本做首相,比不上在中國大陸這兒做首長那樣風光,儘管首相是日本的最高行政長官,但卻也是最脆弱的「易碎品」。官職最高偏偏任職最短,權力最大居然磕頭最多,更何況,日本首相去留的決定權完全掌握在老百姓手中,民眾的滿意度高你想扳也扳不倒,民眾「不高興了」首相想留也留不住。
  本首相頻繁更迭固然有其負面因素,但同時更應該看到其積極作用的一面:就連一個國家的最高行政首腦,工作稍有疏失就必須引咎辭職,業績平平也得鞠躬下台。他們同時也給全體國民做出了表率,那就是所有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都要有擔當精神,所有人都應該知道羞恥。有什麼樣的政風,就有什麼樣的民風,在中國大陸這裡大行其道的「厚黑學」,估計在日本可能派不上什麼用場。記得前些年鬧禽流感時,日本北海道一個小餐館里用了幾隻病雞,被當地媒體抖出來之後,餐館老闆在餐桌上留下紙條「愧對國人!」他們夫婦當晚便以自殺賠罪。這則新聞當時就讓人感到震撼,從三聚氰胺、蘇丹紅,到瘦肉精和地溝油,不知害了多少同胞的性命,可至今還沒有聽到有哪一位因此而羞愧自首,更別說什麼因羞愧而自殺了。從記事到如今的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見過像日本首相那樣,堂堂正正辭職的中央高級官員,除非民怨沸騰害怕鬧出大事,偶爾也會讓一些中低層官員出來當替死鬼。即使像三聚氰胺造成幾十萬兒童患腎病或死亡,也沒見到一個副總理級的官員被免職,建國六十多年來總該有做得不好的總理吧,可是,至今卻沒有見過一位辭職的中國總理。那些巨貪更不知廉恥為何物,幾乎是搶劫國有財產,搶到手后就捲款外逃,卻很難被追究和法辦。
  戴建業的文章最後感慨說,將中國大陸的官場與日本的官場比一比,哪個官場更清新潔凈,哪個官場更臭不可聞,即使是鼻子有毛病的人也能聞得出來。這樣的民族可敬,也更可畏,中國大陸人可以不喜歡人家,但卻不得不佩服人家。在嘲笑別人是「笨蛋」之前,最好先找精神醫生看看,自己是不是弱智;在嘲笑別人醜陋之前,最好還是先找面鏡子,照照自己長得什麼樣子。有道是,人不知恥,必然無恥;個人如此,國家亦然。
  不過,日本總理菅直人於8月26日正式宣告辭去總理職位,8月30日民主黨選出新總理。民主黨執政兩年,換了兩位總理,還真令世人感到吃驚。日本是世界7個先進國之一,也是亞州唯一一個擠身先進工業國。日本頻繁變換總理,給世人印象是政治不穩、「短命」。
  日本戰後至今的歷代首相,從1945年8月17日的東久邇宮稔彥王計起,到現在的管直人為止,一共有三十四人,平均在任時間不到2年,執政最久的是1964年上台的佐藤榮作,做了7年6個月的首相;超過3年的只有五個人,就是吉田茂,岸介信,池田勇人,中曾根康弘及小泉純一郎。其中最短命的,除了敗戰後的第一任首相東久邇宮稔彥王做了54日,之後便數羽田孜,只做了64日首相便下台。在2009年8月的眾議院選舉中,日本選民把手上的選票投給了日本最大的野黨民主黨,結束了自民黨戰後60多年「一黨專政」的局面。剛上台執政的民主黨第一任首相鳩山由紀夫,只做了8個多月就因為政治獻金醜聞而被轟下政治舞台。日本首相的頻繁更迭,主要是政黨內派閥權力鬥爭之故,而現在的日本政治家越來越缺乏領導才能亦是現下日本人不能不承認的一個事實。管直人首相就因為震災、核電對應不力而導致他的下台。他的任期只有1年3個月,比前任首相鳩山多7個月。
  日本的政治派閥權力之爭由來已久,昔日的自民黨如是,現在的民主黨亦一樣。民主黨最大的派系是小澤派,擁有百多名議員,前原派、鳩山派、菅派、野田派等都各自彙集到40多參眾兩院議員。前外相前原誠司被視為今次最有人氣、最有希望成為日本第95代新總理的人選。年輕、有幹勁、有決斷力、有明確的政治理念是其他侯選人難以對其抗衡的政治資本。但前此他因為外國人獻金一事而辭去外相職務,這是他唯一的政治污點。根據日本1975年修改的政治獻金法,禁止外國人向日本政治家捐款,以免外國政府及組織對政治家施加壓力而左右日本正常的政治活動。
  上述事實,似乎證明日本政府政治不穩、「短命」,就是日本特色。
  不過,中國特色就一言難盡了。一直以來,人們對一個頗有中國特色的概念很不理解。這個讓人愁腸百結的概念就是「中國特色」這個辭彙,從表面意義看該詞意思非常明確,而且也毫無爭議——不僅中國,哪個國家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特色」?但是,這個「特色」現象在中國大陸的國家表現卻特彆強烈。「中國特色」也是在諸民族中數由中國大陸人喊得最響亮的辭彙。這就不由得讓人深思其中的緣故——老實說——若是總拿中國特色作為擋箭牌,干一些不符合人類發展規律的事情,這總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居然,還大聲嚷嚷。
  具有中國特色的事物固然存在,但若把它作為一個擋箭牌或借口,為錯誤辯護,為不公平掩蓋,為落後遮羞,這絕不是什麼好的「特色」!具有「中國特色」,而又具有以上特點的事實很多,試列舉幾項:
  中國特色之一:領導們熱衷開會,但又開不出什麼東西。各國都有會,有人的地方就有會議。但中國的「開會」是與眾不同的,尤其是領導開會。在國外,開會,是為了尋找問題、解決問題而進行的討論和決斷,而在中國,開會常常並不談問題和爭論,爭論是在會議之外和酒桌上解決的,在私下裡大家已經「疏通」好了,甚至「交易」好了,於是開個大會,作幾個現成的「報告」,大家表個態,結束。於是,就開了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中國幾乎所有的大會,永遠是勝利的。永遠是沒有爭議的,一開大會就是「舉手錶決」,所以總是「一致通過」。這表面上是和諧,實則上是面子思想和專制壓製造成的。因為可以「因言獲罪」,所以人們被迫說假話,不然就家破人亡!
  中國特色之二:人權就等於生存權。前幾十年,中國大陸是不承認這世界上還有人權這個「東東」的,認為它只是西方資產階級的一個口號,它不僅「抽象」而且「虛假」。這幾年,中國大陸逐步承認了世界上確實有人權這樣的東西,但中國大陸的特色在於中國大陸認為人權首要的就是生存權。表面看,這好像很符合常識:活命最要緊,生存都沒有保障,還談什麼人權?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所謂人權,首先不是指生存的權利,生存的權利不需要條約確認,它是自然而然的東西,而政治權利,這權利人人都應當享受,而且極容易受到侵犯,所以才特意提出來。
  中國特色之三:買房子買不到土地所有權。按照法律的規定,農村的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它並不是農民私有的,城市的土地,也不歸任何人所有,只歸國家所有。而中國大陸的各級政府,都有一筆永遠收不完的錢,這就是土地的使用費。
  中國特色之四:官員和商人之間關係最親密。要想富,靠政府。商人想要賺更多的錢,在中國只能和官員形成聯盟才行;官員要想飛黃騰達,首先要會「招商」!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優秀的官員,表現之一就是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商人,至少能團結住商人。雙方互通有無,各得其所,其樂融融。
  中國特色之五:絕對的領袖崇拜。這種領袖崇拜,不僅是全國,而且在大大小小的單位里,都出現了。到處都是「第一把手說了算」!獨裁!專橫!不可一世!這種現象,可能是中國數千年的專制制度,沉澱下來的。中國大陸人對領袖的愛,對領袖的感恩戴德,有時到了令人作嘔的地步。中國大陸人是不能罵領導的,尤其是國家領導人。有個故事說:如果美國有一個關在監獄的人,在鐵窗后大罵總統,說他是混蛋,是狗娘養的,那些看監獄的人,根本不會理睬他。而如果這個犯人忽然歌頌總統是「大救星」,是「偉大領袖」,那麼,監獄的工作人員就會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要看看他的神經是不是有問題了。
  中國特色之六:落後的民俗多多。並非所有流傳下來的民俗都是精華,該廢除就要廢除。但中國大陸人最愛舊,最怕改變什麼。比如愈演愈烈的娶媳婦要高額的彩禮、一定要買房子才肯結婚等等禮節,大家都覺得很落後,也造成了多少不幸,可就是改不了,還謂之「國粹」。
  記得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凡是被冠以中國特色的東西,要麼是根本沒有什麼特色,要麼就是落後和錯誤的特色,這話雖然有點絕對,但這恰恰道出了「中國特色」的特色!
  當然所謂的「中國特色」還有很多,隨意就能列舉很多。而最近,老人不小心跌倒跌傷,卻路人入過河之鯽也無人問津,「無人扶老」也隨之成為「中國特色」。
  目前,跌倒是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傷害死亡的首因。遺憾的是,他們跌倒時往往無人敢扶。偶有雷鋒傳人試圖冒險施救,不是被訛詐就是被法官莊嚴地依據常識判處巨額賠款,以至於跌倒受傷老人延誤治療魂歸九泉的人間慘劇時有發生。有專家感慨:13億中國大陸人扶不起一個跌倒老人。
  這樣的道德境界顯然與大國公民的素質相去甚遠,為了激勵更多人戰勝內心恐懼,去扶危濟困,社會各方人士群策群力,積極尋求保護這些敢逆潮流而動的救人勇士之良策。首先登場的力量是公權力機關。衛生部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提出:不要急於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旋即引起各方熱議。
  這份技術指南很技術,考慮得相當周全,但對於非技術的普通公民要掌握,則有必要先去參加一個業務培訓班,不然只能對跌倒老人退避三舍。但一提部門辦班,人們就擔心個別機關會大喜過望——趁機斂財披上了神聖的道德外衣。還有一點,不少老人跌倒往往情況緊急,如此技術地救人勢必延誤施救,
  罪過僅次於見死不救,可見此指南有想當大的局限性。
  多年來,遍覽諸多新聞,突生一感慨:中國公務員運氣就是好得驚人,竟然無人遇到跌倒老人——全是百姓面對救與不救陷入艱難抉擇。監於出現這樣的楷模尚需時間,加上道德疑似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國人攙扶跌倒老人的信心似乎要依賴法治。9月14日下午2點左右,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昆明市麻園農貿市場門前路上,不少路人駐足圍觀卻一直無人敢上前攙扶。熱心的許女士想上前攙扶,又擔心「蒙冤」成為昆明版的「彭宇」,最終她找來了兩人作證才扶起老人。不少市民表示,如果再遇到老人摔倒的事情,他們也會像許女士那樣,先尋找證人,再做好事。
  但不是每次救人都能順利找到證人,最好出門備好紙筆和攝影攝像裝備,前者用於意識清醒的老人簽字畫押自證本人跌倒,後者用於證明自己沒有加害意識不清醒老人。而這些所謂良策聽著不僅操作困難,還有些讓人心驚肉跳——一個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度何以如此人人自危?最近傳出這樣一個故事,宛如灰色世界一抹動人的亮色。劉士勝和李孝香都是(合肥)新站區磨店社區沿河村的村民,兩家並不熟。8月13日9點多,趕集回家的劉士勝遇見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於好心,劉士勝開著電動三輪車帶了老人一程。沒想到,剛到村口車子翻了,76歲的李家珍一頭栽到地上,過世了。劉士勝好心辦了壞事,為了表達心中的愧疚,先後四次要給錢,都被老人的家屬婉拒了。理由很簡單:「反正我們家是不能為了錢賣了良心的。我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李孝香家人再次證明了一個真理:攙扶老人最重要靠的不是技術、證據,而是善良和感恩。拯救跌倒老人先要喚醒更多人的良知——因為做這件事本來就沒道理,該屬人性的原點——本能。但是,中國大陸,卻稀缺的是這種「本能」——比如追求公平、自由和民主,是一個身心自由者的本能,但中國大陸就是有很多人將之摒棄,非得為自己找一個「主子」不可。這也是一種根深蒂固的「中國特色」。
  若說「中國特色」PK「日本特色」,還有一個最近的例子:日本北海道鐵道公司總裁中島尚俊失蹤數日後,日前被發現已自殺。他在遺言中說,自己為今年5月北海道鐵路出軌事件深感愧疚,只能以死謝罪。今年5月27日,一輛列車在北海道發生故障,36人在火災中受傷,6節列車幾乎全毀,此後不久,北海道鐵道公司又出現了鐵路信號燈無法實現紅綠轉換、列車突然冒白煙等狀況。於是,一系列質疑、批評和問責的壓力均指向了北海道鐵道公司,尤其是其總裁中島尚俊。在經歷了社會指責、多次道歉、對策報告和整改之後,中島尚俊選擇了「以死謝罪」。這種「日本特色」PK「中國特色」,人們顯而易見:溫州動車事故后,中國高鐵責任人是什麼態度呢?新聞發言人卻讚美「這是一個奇迹」。中國高鐵出了那麼嚴重的死亡事故,鐵道部還照樣高官厚祿;沒有絲毫羞恥感、罪惡感!
  這樣的「中國特色」,以後不要也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2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