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經濟面臨三大結構失衡 須控資金過度涌樓市

[複製鏈接]

77

主題

78

帖子

57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ittyjoke 發表於 2017-3-20 14: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3-20 05:34:09|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3月20日訊(記者李理 北京報道)中國經濟改革逐漸走入深水區,上個月履新發改委主任的何立峰19日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實體經濟結構性失衡、金融以及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等三大結構性的失衡,為了化解三大失衡,必須向結構優化找出路,在供給側上下工夫,提高供給側體系、質量、效率,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他表示,今年將在創新制度供給、實施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擴大有效需求,穩定宏觀環境、防控潛在風險,堅決守住底線以及保障改善民生等五個方面重點下工夫。
  2017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於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拉開帷幕,論壇以「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變革」為主題,就中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轉型等方面政策與成果進行闡述。
  在論壇上,何立峰表示,三大結構性失衡主要表現在實體經濟結構性失衡、金融以及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具體來看,首先是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供給體系產能雖然十分強大,但是大多數還只能滿足中低端、低質量、低價格的需求,難以滿足公眾日益升級的多層次、高品質、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去年1/4貸款流向房地產
  其次,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失衡,存在著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大量資金在金融體系內自我循環,不僅加大了金融體系的風險,還進一步加重了實體經濟的融資困難。
  最後,房地產和實體經濟的失衡,有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市場。數據表明,2016年銀行貸款近四分之一投向了房地產,新增貸款中45%是房地產貸款。曾經一度帶動了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過快的上漲,進一步推高了實體經濟發展的成本。
  何立峰認為,在過去一年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效,表現為2016年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達到了64.6%,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到了51.6%。企業效益開始好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了8.5%,民間投資的增長速度也從去年9月份開始出現了止跌回升的態勢。
  何立峰強調稱,為了化解中國經濟結構性三大失衡,必須向結構優化找出路,在供給側上下工夫,提高供給側體系、質量、效率,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樓市分類調控因城施策
  他介紹今年將在五個方面重點下功夫。一是著力創新制度供給、優化要素配置。二是著力實施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三是著力擴大有效需求,穩定宏觀環境。四是著力防控潛在風險,堅決守住底線。五是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獲得感。
  在外界關注的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方面,何立峰說,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應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深化土地改革,加快監管協調機制,妥善處置不良資產,確保不發生系統性的風險。要堅持因城因地去庫存,按照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分類調控因城施策。
  何立峰指出,下一步將控制信貸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業,加大政策解讀和信息發布的力度,加強市場主體的溝通,增強政策透明度,向社會釋放積極的信號,引導各方面對未來發展形成良好的增強市場的信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2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