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影響勃艮第葡萄酒歷史的幾大關鍵人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22 06: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摘要:紅酒世界網(微信號:wine-world)覺得,如果想全面了解勃艮第的葡萄酒,不能僅僅停留在風土和葡萄品種的層面,應透過其背後的歷史,看到它更為生動有趣的人物與故事。

  經常有人問我,勃艮第的葡萄酒為啥都比較貴?我思考之後也整理了很多貴的理由,但感覺還是不夠盡興。今天在這裡,我想通過回望勃艮第葡萄酒發展的歷史,找出幾個影響勃艮第葡萄酒歷史的關鍵人物,供大家參考。因為葡萄酒除了是一種飲品,也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想全面了解勃艮第的葡萄酒,不能僅僅停留在風土和葡萄品種的層面,應透過其背後的歷史,看到它更為生動有趣的人物與故事。

  那麼,回望歷史,究竟是哪些人物奠定了勃艮第葡萄酒在世界的地位?在此,為大家梳理一下。

  羅馬帝國為勃艮第帶來了葡萄以及相應的種植和釀造技術。公元312年,在勃艮第首次有了關於當地葡萄酒生產的文字記載。

  

  中世紀,基督教會對葡萄園的建立和維護髮揮了重要的作用。教會也為推廣葡萄種植做出了貢獻。中世紀西多會的修道士們可以說是葡萄酒釀製專家。

  1098年,一個名叫伯納德的修道士帶領一批信徒從克呂尼修道院出走到勃艮第的葡萄產區科爾多省,在位於伯恩北部建立起西多會。因會服為白色,又稱白衣修士。該會主張全守本篤會嚴規,推行靜默、祈禱、墾荒等隱修制度。

  這些修士們足跡遍及勃艮第的山山水水,仔細檢查每一塊土地、山谷,更為嚴苛的是,他們還經常用"舌頭去嘗土壤"的方法來分辨土質,認為只有相同的土質才能種出風味相同的葡萄,於是克里瑪(climat)的概念就誕生了,這也許是全世界最早強調土質對葡萄影響的記載,他們按不同風土條件將這些葡萄園用石頭牆圍起來,以便和旁邊的葡萄園分開,這些葡萄園的圍牆被稱為"克羅(clos)"。

  在伯納德死後,西多會的勢力擴大到科爾多省的公區釀製葡萄酒,進而遍布歐洲各地的400多個修道院。現在,勃艮第葡萄酒分級系統——特級園、一級園、村莊級和地區級的參考標準離不開修士們當年的努力。今日,勃艮第被尊為「全球最注重風土的產區」,得以傲視天下,客觀上說與當年西多會的修士們的貢獻密不可分。正是修士們當年的辛苦摸索,奠定了今日勃艮第在世界葡萄酒產區的重要地位。

  從1337年一直持續到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爭期間,勃艮第公國成為英法兩國都想結盟的一方。1364年,大膽菲利成為瓦盧瓦王朝首任公爵,勃艮第公國的勢力到達頂峰,史料上第一次提到黑皮諾(Pinot Noir)這個葡萄品種。

  

  1395年,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頒布禁令,禁止在他的領地內種植高產的佳美(Gamay)葡萄,勃艮第必須種植黑皮諾(Pinot Noir)葡萄和霞多麗(Chardonnay)葡萄。公爵的這一禁令,客觀上說,不僅為勃艮第葡萄酒保持高水準奠定了基礎,而且影響極其深遠,以至於到今日,勃艮第還是主要種植黑皮諾和霞多麗兩種葡萄。而佳美葡萄,則退守到勃艮第南邊的博若萊產區,用來釀造比較親民的普通葡萄酒。

  菲利普公爵娶弗朗德家族的瑪格利特為妻,把弗朗德家族的土地合併進來,他的領土也因此翻倍。之後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公爵家族把勃艮第建設成為一個富強的公國。直到1477年,勃艮第公國的查理公爵在南錫戰役中被瑞士擊敗,公國逐漸被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得益於勃艮第公爵的重視和推廣,勃艮第葡萄酒得以揚名歐洲。

  歷史的車輪繼續向前,到了1760年,勃艮第的葡萄酒已經有了很好的聲譽。當時,勃艮第最有名的酒庄所有者克倫堡家族由於債務纏身,被迫出售羅曼尼酒庄,競爭酒庄的是當時兩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堂兄弟、波旁王朝的親王路易·弗朗索瓦·德波旁(Louis Francois de Bourbon),或者被稱為康帝親王(Prince de Conti);另一位則是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杜(Mme de Pompadour)夫人。

  

  這樣的特殊關係,讓這場競爭格外令人矚目。最後還是康帝親王笑到最後,於1760年7月18日以當時令人難以置信的天價80,000里弗爾(Livre,法國古時候的重量單位,斤,約490克,巴黎制)購入羅曼尼酒庄,另外還支付12,400里弗爾買下窖藏的成品酒(當時的交易慣例)。平均每烏武荷(Ouvree,勃艮第土地面積單位,相當於0.0428公頃)2,310里弗爾,而周邊上等酒庄價格每烏武荷還不到200里弗爾!從此,羅曼尼酒庄更名羅曼尼·康帝酒庄,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酒庄,至高無上的地位得以確立,並一直延續至今。

  其後,1789年法國大革命到來,康帝家族被逐,葡萄園被充公拍賣。親王從擁有到失去葡萄園,算起來只有短短近三十年時間,但是因為康帝親王的關係,羅曼尼·康帝酒庄的價格直到今天都讓勃艮第其他同行難以望其項背。進一步說,也正是因為他,勃艮第產區的葡萄酒從此帶上了神秘的色彩和高貴的氣息。

  1794年後,羅曼尼·康帝酒庄經多次轉手,直到1869年由葡萄酒領域的行家雅克·瑪利·迪沃·布洛謝(Jacques Marie Duvault Blochet)以260,000法郎購入。至此,這顆葡萄酒皇冠上的明珠再次閃耀人間!

  迪沃·布洛謝家族經過不懈努力,羅曼尼·康帝酒庄終於實至名歸,真正達到了勃艮第乃至世界最頂級酒庄的水準。1942年,由於世界大戰,百業凋零,亨利·勒樺(Henri Leroy)從迪沃·布洛謝家族手中購得了羅曼尼·康帝酒庄的一半股權。

  

  拉露(左)、奧伯特·德·維蘭(右)

  1955年,亨利的小女兒拉露(Lalou Bize)進入了家族產業,她雖然身材嬌小,但是卻精力充沛,是一位虔誠的風土論者,像中世紀的修道士們一樣不斷品嘗每座葡萄園的土壤,了解它們的品質。後來,她接替父親與布洛謝家族的奧伯特·德·維蘭(Aubert de Villaine)共同執掌羅曼尼·康帝酒庄。但是到了1992年,雙方因理念差異不可調和,拉露夫人離開了羅曼尼·康帝,取代她的是她姐姐的兒子。

  也許是因為她個性特立獨行, 在離開羅曼尼·康帝酒庄以後,關於她的謠言,想看她笑話的人一直數不勝數。不過,堅強的拉露對此不屑一顧,全身心地投入到勒樺酒庄(Domaine Leroy)的經營上。在勃艮第採用生物動力法的先鋒就是她,幾十年來,拉露夫人不顧別人的批評與責難,在追求釀造勃艮第最頂級葡萄酒的路上堅持前行。拉露曾經表示,要想釀出好酒,必須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努力讓自己成為葡萄樹和土地的一部分。

  勒樺葡萄酒是大自然的傑作,每款酒都代表不同的風土,有自己的個性,喝到嘴裡,能感受到葡萄成熟得恰到好處,口感柔滑、單寧精緻細膩,沒有一絲粗糙感。在她的全心經營下,勒樺酒庄現在擁有的特級園有9塊,包括大名鼎鼎的李奇堡(Richebourg)、香貝丹(Chambertin)和慕西尼(musigny)等。

  如今,勒樺酒庄在勃艮第的地位,除了羅曼尼·康帝酒庄之外,已經無人能及。正是奧伯特·德·維蘭和拉露,把勃艮第葡萄酒的聲望推向一個個新的高潮。我們期望現年已83歲高齡的拉露與76歲的奧伯特·德·維蘭能再創勃艮第新的傳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