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鮮肉」不記詞NG到老戲骨哭不出,編劇卧底橫店稱98%年輕演員不敬業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3-15 21: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京報原創】

  「目前的年輕演員98%都是這樣,你一定要這樣寫,我會為我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

  本文共計3254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近日,著名影視劇編劇宋方金髮表了「卧底橫店」的一線實錄,文章內容涉及到行業內眾年輕演員「濫用替身」、「天價片酬」等現象,字裡行間都透著宋方金對不負責任的表演行業的悲哀與嘆息,也再次刷新外界對影視劇製作、表演的認知底線。同時「小鮮肉群體不敬業」的話題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昨日,新京報記者專訪該文作者宋方金,求核實「現在備受爭議的『小花』和『小鮮肉』群體是否真的都如文中所說不敬業?」宋方金給出了個令人震驚且十分堅定的答案:

  「目前的年輕演員98%都是這樣,

  你一定要這樣寫,

  我會為我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

  宋方金究竟為何要挑頭揭秘IP電視劇製作亂象?「直言不諱」的背後是怎樣無奈又痛心的心路歷程?新京報獨家採訪宋方金道各中原委,及完整還原如今一部IP電視劇製作從簽訂合同到播出「混亂畸形」的全過程。

  看完宋方金痛心的描述,正如那篇原文中的感慨,比之以前一群聰明人用「笨辦法」拍影視劇的時代,如今這個行業:

  有表演藝術家就有表臉藝術家,

  我們有小鮮肉、小花還有「笑話」

  

  ▲98%鮮肉不敬業?3D還原IP劇畸形製作全程。新京報動新聞 (ID:xjbdxw)出品

  為何總是編劇挑頭「揭亂」?

  這幾年,宋方金與幾位編劇一直致力於揭露行業亂象,呼籲影視製作正向發展,宋方金曾在一個論壇上為行業亂象發聲,在回家路上收到了陳道明的信息讓他深深感動,「陳道明說要請我吃飯,因為行業的危機關頭只有編劇才敢站出來為行業說話。當然也不是所有編劇都站了出來,也有部分編劇不想得罪人。」

  我們也帶著「為何總是編劇來發聲」的疑問採訪了宋方金,他提到編劇(也有部分導演)作為創作的核心,大多數人比較憂世傷神。而其他職能部門的人大多和行業利益連接更深,比如導演、製片人雖然憤怒但也只有做出妥協,「編劇再不站出來的話,就等於萬馬齊喑。」

  這次在橫店找到的這位演員,對宋方金來說意義極為重大,「以前我們主要是從編劇的角度或是行業的角度來批判行業亂象,如今能尋找到一個認真對待表演的處在一線的資深演員談,更具體、更形象、也更有說服力。這位從電視劇黃金時代走過來的資深演員也非常有感慨,因為他現在完全感受不到創作的樂趣。」

  在宋方金看來,「編導演制是一個生態系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無論是內部還是外界,都應該真正做些什麼,挽救這個行業。」

  

  ▲2015年爾冬陞導演拍了一部《我是路人甲》的電影,聚焦橫店有表演夢想的「橫漂」年輕人。若當年被這部電影感動到的觀眾,如今看到以下畸形的影視劇製作過程,應該會對這個圈子心灰意冷吧?

  獨家還原IP電視劇全程畸形製作

  編劇宋方金口述

  

  ▲宋方金

  建組期

  誰紅就簽誰,不考慮角色

  如今製作發行方、播出平台最關心是由哪幾位演員陣容來擔當此劇主演,不管該演員是否合適這個角色,只要當紅、知名、有話題熱度就可行。甚至部分投資方只認當紅流量演員,其他一概不論。

  看著演員檔期寫劇本

  如今影視劇充斥著大量的網路文學作品,質量差的文學含量低的原始文本很少能有時間打磨,因為劇本創作周期得靠演員檔期決定。比如現在3月份,A明星表示5月有檔期,那編劇就必須在2個月內寫齣劇本。劇本創作就沒有按照客觀生產規律來,草率寫作,經不起考量。

  拍攝期

  

  表演新體系:表情包表演

  由於進組多數情況下沒有劇本,演員到了現場不知道要拍什麼;就算有劇本也懶於研究,所以如今拍攝現場基本沒有「講戲」這一說法。不背詞、不搭戲,怎麼演呢?——進行表情包錄製:這種表演指的是演員只拍面部戲,各種角度、各種表情、需要變化環境時要不對著天拍,要不對著大樹,要不對著牆,喜怒哀樂、把面部戲拍完后,剩下的交給替身。

  全新影視劇類型:替身大戲

  從文替到武替,甚至是啼笑皆非的「飯替」、「摔替」,給A設置好5、6個替身演員來一條龍表演。甚至有過這樣的真實案例:有一場戲拍的是大全景,拍戲的三十多個人全部是替身,一點都不誇張,絕對真實,如今觀眾看到的很多都是這般驚天地泣鬼神的「替身大戲」。

  導演認真導戲?40集15天就能拍完!

  原來拍攝現場「導演反覆講戲」現在少見。拍一部30到40集的劇,過去怎麼著都需要半年,但明星主演給劇組檔期有限,現在可以利用技術與替身用15天時間就拍完。所以拍攝原則以「求快」為主,拍不好想再來一遍的演員基本沒有了,現場全是「過過過」的聲音。

  

  ▲資料圖,不指代

  演員藝德低下,老演員痛苦

  普遍存在演員藝德低下的情況,不研究怎麼塑造角色,只研究如何塑造自己。例如某資深老演員動情地和某明星A對戲,老演員每次都情緒到位能哭出來,可無奈A就是記不住詞也背不出來,一遍遍NG,最後老演員實在是哭不出來了。像這樣認真對待表演的演員,若每次得到的只是對方無心配合、對搭檔創作的不尊重,該有多失望啊。到了這些不負責任的劇組,很多好演員最終也被逼無奈,被逼變成了為了賺錢而賺錢,無創作空間可言。

  更不用說「演員」這個身份對於現在很多藝人來說完全名不符實,他們就是明星,在拍攝期間比誰的房車高級,誰的助理、保鏢多,直升機在空中接來接去趕通告,為起碼的表演卻一點苦都吃不得,惹毛了大不了就不拍了。

  遙想當年唐國強為自己被貼上「奶油小生」的稱號痛哭了一場,「奶油」是好的,「小生」也是好的,但唐國強認為這四個字遠遠不能概括自己的表演。而現在呢,真正思考演技的演員太少了。

  后制期

  

  ▲資料圖,圖片來源於網路

  「飆戲」的事留給配音演員

  很多演員不背詞、不研究戲,拍了半天就做個表情,其他留給配音演員「飈戲」。曾經一位資深話劇演員到了現場,導演就通知他「劇組不錄音」,沒有收音、同期聲也就意味著表演質量大打折扣,這位演員相當憤怒,但也很無奈。

  後期「萬能」

  沒有同期聲、沒有實景拍攝、沒有演員到場,所有的設置布景、移花接木就交給後期製作,換景、摳圖、合成、特效代替了本來實拍達到的效果,本末倒置。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一些好演員有時間演戲,製片方卻不讓演,因為TA演幾萬塊一天,替身只要幾百塊錢,能省錢糊弄過去就好。

  後期如今成「萬能」,有些演員不會為演戲補課,卻相當重視鏡頭裡美不美。前期表演缺陷、甚至顏值缺陷都由後期來矯正,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這麼多「濾鏡」影視劇。

  播出

  買假收視率、水軍…惡循環

  整個行業都在為造假者打工,現在很多演員都很關心製片方會不會買收視率。目前播出的很多電視劇,就算是質量經不起考驗的,也經常破收視紀錄、點擊率,造成一派繁榮的景象。再不行就再買水軍、買粉絲來追捧,整個流程形成一個閉合式的鏈條,惡性循環。

  亂象已成普遍現象?

  新京報對話宋方金

  

  ▲資料圖,圖片來自網路

  新京報:上文中有這種「亂象」的劇組,在整個行業佔比多大?

  宋方金:最近四五年,這類演員和劇組非常多,可以說目前橫店大部分劇組都不認真,毫不誇張地說比率已經達到90%以上。昨天某部戲的副導演還透露,正在開工的「不認真」劇組也有90%,只有像鄭曉龍導演、劉江導演的劇組還在按照正規拍戲的流程拍戲,很多IP劇、電視劇沒有完整的劇本就開機了。

  新京報:「小花」「鮮肉」真的如文中所說,都這麼不敬業嗎?

  宋方金:目前的年輕演員98%都是這樣,你一定要這樣寫,我會為我說的每一句話負責任。

  新京報:很多關於演員的藝德、職業操守的探討,有人說在運轉的利益鏈中,演員其實是最後一級的,是否所有鍋都應該由他們來背?

  宋方金:不能說責任全在演員,而是每個環節都有問題。現在導演、製片人、編劇都可以換,唯獨演員不能換,所以這些行業亂象就在演員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基本價值觀都扭曲的劇組還做什麼創作?資本站在明星那邊,動不動片酬就上億,從根本上來說需要打擊收視率和數據造假,從外界對他們進行督促,才能把不良風氣逐漸扭轉。

  新京報:演員特權真的在片場橫行嚴重?

  宋方金:由於市場和外界的追捧嬌慣,片場就沒有「演員」一說,更多是自視為明星。比如片場會有明星餐、明星助理餐、替身餐、場工餐等,連飲食都要分級,實在悲哀。據我所知韓寒和侯鴻亮的劇組就不會分這些等級,大家都吃一樣的,都坐在一起吃,讓劇組的人感到被尊重。可以說,生產價值觀的影視劇,生產過程中就充滿了價值觀。

  新京報:「卧底橫店」一文中,還有其他的細節沒有收錄進去的嗎?

  宋方金:這次的文章主要是在討論表演,還有很多關於演員品德、修養方面的問題沒有加入。例如有些年輕演員以前演戲非常注重禮貌,紅了以後就忘了本,經常不把前輩當回事,想睡覺就停工,不想拍就讓五六十歲的老前輩等他心情好轉,一等就是三四個小時。

  記者補充手記

  兩年前,宋方金曾因「改劇本」與宋丹丹發生過爭執,討論過劇本應不應該改。而現在,宋方金說,「沒有人看劇本了,主要看人來不來,再說他連戲都不自己演他改什麼改,能有主演來現場就不錯了。」

  採訪末尾,宋方金還向記者提到,今年陳道明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任職到期,他最後一次的提案就是對收視率、數據、票房進行打假,「這次提案無疑是為行業除害造福,有關部門、公眾外界必須對這些事情引起重視,才能有效地打擊行業亂象。」

  補充說明:文章中,宋方金提到三十多人一場戲全是替身,這個數據讓人瞠目結舌,他表示這個數字絕對真實。

  「整個行業都在給演員打工,現在大部分影視公司一年的利潤都比不上演員的片酬,行業的很多環節出了問題,不認真拍電視劇都能賺錢,未來誰會去認真創作呢?」宋方金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7: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