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普遍關注國會預算局報告中涉及共和黨醫保方案的部分。同時,特朗普政府要求鐵腕檢察官巴拉拉辭職也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均對此持否定態度。此外,彭博社刊文指出,由於多項阻礙企業科技突破的方案和中國政府大力發展科技產業的政策,特朗普不跑快點就要輸給中國。
下面是美國東部時間2017年3月14日美媒網站與期刊的重點新聞內容概要:
社論
彭博社社論《不要拒絕這次脫歐補救措施》稱,脫歐的討論關乎英國人的權利被歐盟官僚機構踐踏,而現在卻是政府對英國人的利益不夠重視。雖然上議院提出的兩條脫歐修正案沒能得到下議院認可,但這兩條修正案言之有理,下議院應該接受。因為這樣能讓脫歐派看到,下議院會向政府施壓達成最佳協議,讓留歐派意識到脫歐派想把脫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小。而一邊倒的下議院投票通過脫歐法案,歪曲了公眾對脫歐的意見分歧,反映出議員對改選的焦慮情緒,而非對脫歐的熱情。現在主要的問題就在於英國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是否會在沒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放棄協商。【相關新聞:英兩院通過脫歐法案 女王授權即可啟動】
華盛頓郵報在題為《國會預算局揭示共和黨醫保的殘酷性》的社論中稱,國會預算局的預算報告暴露了共和黨醫保計劃的殘酷性。報告顯示,在共和黨提出的取代奧巴馬醫改方案的計劃下,到2026年將有2400萬人失去保險,而針對貧窮人群的補助也可能受到影響。共和黨人聲稱其醫保計劃的實行有利於實現保險市場的穩定性,但其實相對溫和的奧巴馬醫改計劃也可以保持市場穩定。
英國上議院13日通過了脫歐法案
評論
彭博社題為《特朗普已敗給中國》的評論文章認為,特朗普的一些政策阻礙企業實現更多科技突破,而中國卻在調整資源配置,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特朗普的限穆令阻礙了大量科研人員流入美國,中國搜索引擎巨頭百度近日卻提議放鬆對簽證的限制,吸引外籍科技人才來華;特朗普提議的增加軍費開支是以犧牲教育部、勞工部和美國健康與人類服務部預算為代價的,而中國卻相反,大大增加了教育支出;美國還在固守鋼鐵和造船等老舊產業的時候,中國已在開拓機器人技術和生物科技等新產業了。特朗普團隊沒能充分意識到中國對美國經濟的威脅,刊文認為美國只能靠「跑得更快」才能趕超中國。
華盛頓郵報題為《歐洲如何阻止土耳其政治神經症的擴散》的評論文章稱,土耳其和荷蘭的關係其實也反映了土耳其和歐洲的關係。名義上,土耳其還是歐盟成員國,但實際上它已成了在獨裁統治下的中東國家。而歐洲也沒有能力改變鄰居(土耳其)這種現狀,脫歐和特朗普當選已讓歐洲人焦慮自己的未來,歐洲早已放棄了改革土耳其的願望。刊文認為,歐洲人必須重新審視放任土耳其的後果。現在還不算晚,歐洲可用經濟籌碼和政治影響力阻礙土耳其繼續跑偏,這也許也是能夠避開土耳其政治神經症的唯一辦法。【相關閱讀:土耳其切斷所有高級會談 荷蘭:不怕威嚇】
土耳其與荷蘭外交爭端愈演愈烈
關注
特朗普再次樹敵
特朗普政府要求46位美國法官辭職,紐約南區聯邦檢查官巴拉拉(Preet Bharara)拒絕辭職后,被特朗普總統直接開除。對此,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認為新任總統用自己的人事任命替換所有美國法官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曾表示讓某一法官在新政府繼續任職之後又很隨意地要求其辭職。文章稱,對特朗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官員可能的關係的調查以及總統聲稱被前總統奧巴馬監聽一案都將由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審理。特朗普無疑希望自己的人擔任紐約最高聯邦檢察官。但是,開除巴拉拉,特朗普製造了強大而有魅力的敵人。
此外,紐約時報稱,巴拉拉是位知道如何清理華府及華爾街「門戶」(Drain a Swamp)的檢察官。他提倡機會均等,是位鐵面法官,在政治腐敗案件中忽略審判目標所在政黨派別,給十多名議員定罪。曾私下要求巴拉拉繼續任職的特朗普總統如今為何要開除他?真相目前仍未浮出水面。
莫迪的勝選是民粹的勝利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3月11日帶領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在地方選舉最重要戰場北方邦(Uttar Pradesh)取得壓倒性勝利。彭博社稱,這使得莫迪成為印度數十年來最有權勢的政治家。對預言莫迪廢鈔舉動是政治自殺的人來說,這種結果看起來像又一選民有悖於理性自利舉動的案例。任何對莫迪自2014年以來執政表現的分析都會發現其並沒有實現原來的大部分承諾。但是,那些試圖尋求選民選擇與政治和經濟結果間聯繫的人並沒有很好地理解諸如莫迪這樣會偽裝的領導人所具有的情緒和心理誘惑力。
對此,紐約時報稱,莫迪在北方邦的勝利是其最近改革得到支持的證明。莫迪所傳達的信息已發生180度大轉變。2014年時,他承諾「小政府,大治理」,而現在他只提及幫助貧困人口,清洗腐敗系統等。文章稱,在世界範圍內選民都反對建制派領導人並轉而投向為他們的經濟挫折提供激進方案的民粹主義者時,莫迪感受到了這種情緒,並日益將自身塑造為民粹主義強人。
速讀
華盛頓郵報:被指為納粹軍官,98歲明尼蘇達男子遭波蘭通緝。
華爾街日報:臉書稱不再向監控工具提供其用戶數據。
時代:印度裔女子因在蘋果店直播與白宮發言人史派瑟(Sean Spicer)對峙走紅網際網路。
CNN:因美國東部暴風雪,特朗普與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首次會晤被推遲。
每日野獸: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曾用化名郵箱收發氣候變化等事務的郵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