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令人咂舌的權力獵手郭文貴

[複製鏈接]

7

主題

12

帖子

8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arahi94 發表於 2017-3-10 0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郭文貴是山東聊城莘縣人,農家孩子出身,家裡有兄弟姐妹八個,郭文貴行七,只是初中畢業。據傳其父早年曾「闖過關東」,后攜妻子返鄉,所以郭文貴也能講一口東北話。
河南省會鄭州是郭文貴起家之地,這裡既是郭氏打通政商關係的演練場,也是郭文貴日後發跡的大本營。可能是為了凸顯與鄭州的特殊關係,郭文貴在國內常用的一張身份證顯示,他是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人,出生於1967年2月2日。此外,郭文貴還有香港身份和多個英文名,其中一個獲得證實的香港身份名為郭浩雲。不過相關公司中的簡歷上顯示,郭浩雲(郭文貴)出生於1968年10月5日,1987年-1989年,為黑龍江政府職員;1989年-1992年,黑龍江林葯聯營公司鄭州分公司主任;1992年-1993年,河南大老闆傢具廠董事長。以此推算,郭文貴在20歲左右開始外出謀生,後來到河南鄭州進入商界。林葯聯營公司與大老闆傢具廠,均不必細考。郭文貴真正的起家,始於1993年9月,香港女商人夏平以香港愛蓮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代表的名義,與郭文貴合資成立鄭州裕達置業有限公司(后變更為河南裕達置業有限公司,下稱裕達置業),郭文貴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此後經過一系列安排,整個公司主要歸屬郭文貴,更由其掌控。
有了港商的站台和合資公司背景,裕達置業成立第二年,就拿下鄭州市政府小區拆遷改造工程,並以此新建裕達國貿大廈。至1999年建成的裕達國貿大廈,緊鄰鄭州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優越,高202.1米,共45層,是當時鄭州第一高樓。郭文貴也因此被河南政商兩界認識。結交權貴與郭文貴的早期創業相依相伴。早在1995年,裕達國貿大廈開工前後,時年27歲的郭文貴已是河南省委常委丶鄭州市委書記王有傑的座上賓。1999年大廈建成后,郭-王利益鏈也臻於完善——這年11月,香港兆澤投資有限公司收購了裕達置業,王有傑的兒子王鍇被任命為公司董事。而香港兆澤的老闆郭浩雲,正是郭文貴香港身份證上的新名字。王有傑認為郭文貴「講義氣丶可以信任」,還曾通過兒子王鍇,將數百萬元人民幣和美元轉移至裕達置業存放。據稱,當時是因為王家發生了「盜竊案」。2005年,已轉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王有傑被中央紀委調查,2007年1月以受賄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刑二年執行。王有傑的判決書顯示,其擔任鄭州市委書記期間,與鄭州多位房地產商交厚,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承攬工程丶收購國有資產丶徵用土地丶工程開發等方面謀取利益。不過,「積極配合調查」的郭文貴,並未在王有傑案中受到指控。
終究是財務上缺乏底氣,裕達國貿大廈的建設對郭文貴並不容易。工程初期預算16億元,但實際建設中遠超這一預算,總投資達26億元。裕達國貿大廈建成后,郭文貴並未結清各種債務。據媒體報道,裕達置業當時的總負債超過14億元。
僅工程款一項,就使郭文貴陷入訴訟泥潭。中國建築第二工程局(下稱中建二局)於1995年承建裕達國貿大廈,1997年6月大廈完工,總造價為2.4612億元。但直到1999年6月,裕達方面僅支付了8975萬元。1999年5月27日,中建二局就裕達置業拖欠工程款糾紛起訴至河南高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后,裕達置業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法於2002年8月23日做出終審判決,要求裕達公司於終審判決生效后15日內,向中建二局支付工程欠款丶墊支的材料款等合計3129萬元。郭文貴的開發資金主要來自土地抵押的銀行貸款。在工程建設中,他還將樓層分層抵押換取貸款。他一度已經陷入債務危機,靠工行鄭州分行給他發放新貸款救了一命。財新記者獲悉,郭文貴曾累計以裕達國貿大廈66676.04平方米房產作為抵押,獲取中國工商銀行28筆貸款,合計5.88億元,這一房產面積接近裕達國貿大廈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此外,郭文貴還進行民間借貸,其弟郭文奇就是在被債主追債中身死。
事實上,郭文貴的第一桶金從何而來也並不清楚。有一種說法是,郭文貴早期曾有6000萬美元是截胡了菲律賓政府追繳的貪污高官贓款,此事一度東窗事發。「當時郭文貴跑到美國躲起來,都想把裕達大廈給賣了,還在紐約見了買家,但最後沒有談成。」一位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回憶。2002年左右,郭文貴開始進軍北京房地產市場。在此之前,郭文貴已有踏足首都的鋪墊。1998年,他就與擁有廣泛人脈的知名演員丶山東同鄉朱時茂合資成立北京文茂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后更名為北京摩根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摩根投資)。2002年1月8日,郭文貴在北京的另一家重要公司——北京政泉置業有限公司(下稱政泉置業)成立。在鄭州官司纏身的郭文貴,在京城再次展現了「拿地才能」。他控制的摩根投資和政泉置業,拿到了朝陽區大屯鄉的兩個地塊,分別開始建設摩根中心和金泉廣場兩個商業地產項目。
其中,摩根中心為朝陽區大屯鄉的一塊狹長地塊,馬路對面就是奧林匹克公園,距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僅180米,距2008奧運會主會場國家體育場(「鳥巢」)也僅有500米,處於黃金地段。在郭文貴入手之前,該地塊曾經過了多次轉讓,甚至出現過「一地兩賣」的糾紛,是北京開發商爭奪的重點。據2006年《商務周刊》雜誌的報道,2002年,摩根投資通過協議出讓的方式接盤該地塊,並與北京市國土局分別在2002年9月10日和12月13日簽署了摩根中心一丶二期土地出讓合同。根據合同,摩根投資獲得該地塊共需出資約3.6億元,核算下來,每建築平方米的土地成本不足860元。摩根投資當時交付了15%的土地出讓金,計5400萬元,剩餘85%的出讓金須在180天內繳納。
按照最初的規劃,摩根中心項目總建築面積426730平方米,其規劃的北京摩根中心A樓為高檔辦公樓,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地上39層,是北京亞奧區域的最高建築;B樓為19層超五星級酒店,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內設200餘套豪華客房及總統套房;C樓為三幢高19層的公寓,定位為176套頂級公寓,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建設過程很不順利。2003年奧林匹克公園總體規劃方案確定之後,摩根中心的白色長條造型和3倍於「水立方」的體量被認為「十分刺眼」。北京市規委提出修改設計規劃,摩根投資多次修改方案后才得以通過。
但設計更改后,原建築面積在42.67萬平方米的基礎上縮減了1萬平方米。摩根投資據此向國土局要求降低大約1200萬元土地出讓金,卻未獲答覆。此事隨後被擱置。資金並不豐厚的摩根投資,與建築承包商北京建工集團也爭執不斷,致使工程開工不久,即於2003年11月一度停工。這個「北京第一爛尾樓」,更引來多方覬覦。2004年,國土資源部下發有關「停止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的規定,要求各地在2004年8月31日前將歷史遺留的協議出讓問題處理完畢,從當年8月31日起,將收回開發企業手中閑置兩年以上的土地,史稱「831大限」。文件頒布后,摩根投資先後派人丶發函與北京市國土局協商,願意按照原來合同交納全部土地出讓金。這一要求遭到拒絕,理由是摩根投資與施工單位在工程款上有仲裁糾紛。一年後的2005年10月,北京市國土局以未在約定的期限付清全部地價款為由,宣布收回摩根中心等七宗土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此時,摩根中心項目的公寓和酒店主體結構建築已經基本完工。 2006年1月5日,摩根投資向朝陽區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關於解除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通知》。此案被輿論稱為「北京第一土地回收官司」。摩根投資最終敗訴。2006年1月13日,北京市國土局聯手其他部門,亦取消摩根中心的立項丶規劃丶建設和施工等許可證,摩根投資失去了對摩根中心的開發權。據稱,期間摩根投資為挽回局面曾多方努力,郭文貴也找到當時主管城市規劃丶土地審批的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希望政府改變決定。劉志華態度強硬,拒絕了這一要求。2006年5月22日,摩根中心以「朝陽區大屯北頂村項目」的名義重新進入土地市場招標。北京市土地儲備中心的信息顯示,招標底價為9.91億元,包括地價和地上建築價值。最終,北京首創集團與廣西陽光股份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以17.6億元將其收入囊中,並更名為「輝煌中心」。但僅半個月後,風雲突變。2006年6月9日,劉志華被中央紀委「雙規」。6月16日,接手摩根中心的首創董事長劉曉光,在首都機場被中央紀委工作人員以「協助調查」的名義帶走;不久,北京奧運工程副總指揮金焱也被「雙規」。
人們很快得知,劉志華落馬是摩根投資被逼到牆角后導演的一幕復仇劇。郭文貴舉報劉志華「權色交易」,收受外商巨額賄賂,插手重點項目,非法為公司做貸款擔保及批地黑幕等諸多問題。「扳倒」這位主抓「一號工程」奧運會建設的副市長的,是一盤長達60分鐘的錄像帶。儘管屬於「自衛反擊」,北京政商圈仍然第一次見識了郭文貴一劍封喉的狠辣。多位知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劉志華被偷拍,即為郭文貴動用特殊手段所為。這盤錄像帶經由相關部門特殊渠道,直接遞進***,高層領導震怒,當天晚上即召開會議,責成中央紀委火速查辦劉志華。調查結果也表明,5月22日的重新招標,實際在劉志華的操縱下,變成劉的一名情婦借首創集團旗號對摩根中心項目的豪奪。 事態再度逆轉。2006年9月5日,北京市政府做出了將摩根中心地塊再次收回的決定,首創置業和陽光股份組成的投標聯盟放棄摩根中心地塊。隨後,郭文貴以3.6億元原價重新拿回摩根中心的所有權,僅補繳了85%的土地出讓金。2006年摩根中心的失而復得,顯然是一個轉折點。此後的郭文貴在商場上氣勢凌厲,繼續令人吃驚地收復失地。其中之一就是金泉廣場。金泉廣場是郭文貴與摩根中心同步操作的另一個北京項目。郭文貴早在2002年1月8日就獲得了該地塊,項目規劃建築面積為85.6萬平方米,被稱為亞奧商圈最大的商業項目。但郭文貴在金泉廣場項目上決策錯誤,首先開發了6萬多平方米的商業街。由於周邊商業氛圍尚未形成,商鋪銷售情況並不樂觀,也導致計劃中的二期住宅和三期寫字樓丶公寓無力開發。2004年底,整個工程處於停滯。
2005年秋,已經因摩根項目不堪重負的郭文貴,決定在金泉廣場項目上引進央企保利集團的子公司保利(北京)房地產開發公司(下稱北京保利)。當年10月,就在北京國土局宣布收回摩根項目的陰影下,摩根投資與北京保利簽訂協議,由後者入主金泉廣場。按協議,北京保利為郭文貴提供8億元資金,其中5億元用於金泉廣場的後續開發,3億元提供給摩根投資。作為交換,郭文貴將自己控制的政泉置業兩家股東所持合計80%政泉置業股權轉讓給北京保利,並承諾北京保利可從金泉項目銷售中獲得不低於27%的回報。
北京保利入主金泉廣場之後的2006年4月,項目開始預售,價格大漲,且銷售相當順利。然而,郭文貴後悔了。在當年摩根中心凱旋之後,他也向北京保利提出回購金泉廣場項目。這當然遭到了拒絕。2007年5月10日,郭文貴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北京保利,要求回購其持有的政泉置業80%股權,訴訟標金額為4000萬元。此後的內情無從知曉,但郭文貴與北京保利的糾紛以和解結束。2008年5月,北京保利退出金泉廣場項目,在政泉置業的股權也如約退回原股東北京金浩和北京浩雲,北京保利對政泉置業的8億元投資款及相應收益合計人民幣13.71億元,由郭文貴的北京盤古氏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盤古投資)承擔,盤古投資以其擁有的盤古大觀(即原摩根中心)A座寫字樓整棟房產預售給北京保利進行抵付。
此時的郭文貴已經不僅能在北京妙手翻盤,在河南,他也獲得機會輕鬆處置當年欠下的巨債隱患。2005年6月,中國工商銀行向各大資產管理公司剝離7000億元的不良資產餘額。其中裕達置業的28筆貸款共計6.01億元的債務本息(含5.88億元的貸款本金),被工行河南省分行營業部作為「可疑類資產」剝離至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
2007年11月12日,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鄭州辦事處發布公告,擬通過河南省產權交易中心對其持有的裕達置業債權本息合計7.17億元,以2.73億元的價格進行公開轉讓,但無人問津。
郭文貴最終還是保住了自己的資產。若干年後,他曾經的合作夥伴和敵人曲龍,在一份致有關部門的獄中揭發材料中,曾提及郭文貴如何逃廢這筆債務:「后經過領導批示,轉為不良資產,郭文貴以1億元的價格,從資產公司回購債權。」財新記者採訪的多名認識郭文貴的人士均曾聽他談及此事,但未能聯繫上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鄭州辦事處核實。
對郭文貴來說,2006年確實是一個轉運年。在那之前,和中國大地上遍布的官商勾結故事一樣,郭文貴在鄭州與當時的市委書記王有傑關係密切,但還沒有讓他達到無往不勝的程度;作為一個外鄉人,郭文貴在北京拿到了兩個地處黃金地段的開發項目,卻難逃「懷璧其罪」的劫數。但之後的郭文貴已非當年吳下阿蒙,他不僅在摩根中心事件中顯示了特殊實力和狠辣風格,也逐步認識了一些新的「貴人」,有了更多不一樣的關係,其中就包括2006年升任國家安全部副部長的馬建。
事後看,一個潘多拉盒子正是從2006年打開。郭文貴裹挾了越來越多的權力,藉助國家機器的力量介入財富爭奪。2008年,天津環渤海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天津環渤海)的一次內部紛爭,郭文貴以「撈人」的角色介入,卻登堂入室,通過隱秘操作獲取了天津環渤海下屬天津華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津華泰)的所有權,並從中套現4億元現金,以及一系列的其他資產。在此過程中,郭文貴利用強力國家機器「借刀殺人」的場景多次出現。2008年初,北京銀邦偉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銀邦偉業)在整合公司資產過程中,發現自己持有60%股份的北京凌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凌雲)已經更名為北京世紀泰和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世紀泰和),而銀邦偉業在北京凌雲擁有的股權在這次變更中不翼而飛。
按照股權結構,銀邦偉業控股北京凌雲(世紀泰和),北京凌雲控股天津華泰,三者都是天津環渤海控制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資產是天津華泰持有的「津濱發展」(000897.SZ)1.8億股可流通A股,2006年時候的市值約5億元。之所以採用這樣的結構,天津環渤海董事局主席鄭介甫告訴財新記者,2006年前後,天津環渤海旗下的幾家公司上市之後,為規避關聯交易問題,加上一些項目資金鏈緊張,有一些銀行負債,為規避1.8億股津濱發展股票被拿走,他特意把天津華泰拿到集團體外,由集團董事趙雲安代持並擔任董事長。但不幸的是,這個特意設置的股權結構網恰恰被趙雲安利用。
2009年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決書顯示,2006年10月16日,世紀泰和董事長趙雲安使用虛假銀邦偉業公司公章,模仿銀邦偉業原法人代表吳熙恩的簽名,將銀邦偉業持有的世紀泰和40%和20%股權轉讓給兩名自然人。之後又轉至其弟弟趙克安擔任法人代表的北京和達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和達創新),和達創新再收購了天津華泰一些小股東手中的11%股份,和達創新透過世紀泰和及自持,合計對天津華泰控股達到73.2%,趙氏兄弟成為天津華泰最大的股東。
實際上,此時的銀邦偉業已經被鄭介甫質押給了河南焦作商人謝建升。謝建升和鄭介甫均告訴財新記者,當時鄭介甫在購買俄羅斯「基輔號」航空母艦后,需要向對方支付1600萬美元的中介費,但資金不足,故向謝建升借款1100萬美元。2006年8月1日,謝建升以焦作凱萊大酒店有限公司的名義與鄭介甫簽訂了1100萬美元的借款合同。合同商定,以天津華泰的股份質押給焦作凱萊大酒店,期限為3-5年。具體操作方式,是將持有「津濱發展」股票的天津華泰放在北京凌雲名下,而將控股北京凌雲的銀邦偉業質押給謝建升。
謝建升告訴財新記者,之所以要這樣的結構,是因為銀邦偉業是個較為乾淨的公司,沒有太多的債權和債務。在借款完成後,他就將銀邦偉業等公司的印章收繳。2007年三季度,股市牛市出現,津濱發展每股漲到23元,天津華泰市值達到近30億元的高峰。天津華泰多次以不同價格減持了大約7000萬股的「津濱發展」的股票,共計套現10億元左右,這些套現資金都落入了趙雲安的控制之中。
2008年6月,鄭介甫向天津市公安局報案,以涉嫌挪用資金罪將趙雲安抓獲。此後,趙雲安私下轉到福建寧德的一筆2億元的資金也被追回。多個消息源告訴財新記者,趙雲安被抓后,其家屬多處活動,並聯繫了盤古投資的副董事長虞曉峰。虞曉峰和趙雲安是同學,曾受趙雲安推薦,於2006年11月至2008年9月間擔任過天津華泰的董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